xìn shēn,(1) 诚实,不欺骗。【组词】: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组词】: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 崇奉。【组词】:信仰。信徒。(4) 消息。【组词】:信息。杳无音信。(5) 函件。【组词】:信件。信笺。信鸽。信访。(6) 随便,放任。【例句】: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7) 同“芯”。(8) 姓。(1) 同“伸”,舒展开。(2) 同“伸”,表白。
shǒu,(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组词】: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2) 拿着。【组词】:人手一册。(3) 亲自动手。【组词】: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例句】: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组词】:国手。扒手。生产能手。(6) 小巧易拿的。【组词】:手枪。手册。
niān, ◎ 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组词】:拈须。拈轻怕重。
lái,(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组词】: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组词】:从来。向来。(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组词】:来年。将来。来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例句】:二百来头猪。(5) 做某个动作。【组词】:胡来。(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例句】:大家来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例句】:昨天他哭来。(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上来。(9) 表示发生。【例句】:暴风雨来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例句】: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例句】:八月里来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13) 姓。
1. 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⒈ 不加思索地随手拿来。常用于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的随意或从容。
引宋 陆游 《秋风亭拜寇莱公遗像》诗:“巴东 诗句 澶州 策,信手拈来尽可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亦偶有用着成语之处,点出旧事之时,妙在信手拈来,无心巧合,竟似古人寻我,并非我觅古人。”
沙汀 《意外》:“最后,总又照例偷偷四顾,放胆拾起一册,装做好象信手拈来的神气,慢慢翻阅起来。”
⒈ 顺手拿来。比喻写文章时取材运笔极为自然。
引宋·陆游〈秋风亭拜寇莱公遗像〉诗:「巴东诗句澶州策,信手拈来尽可惊。」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四·待士鄙吝》:「阿翁作画如说法,信手拈来种种佳。」
1.这篇作品平实生动,彷彿是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
2.由于他平时喜欢在写作上下功夫,所以不管写什么文章都可以信手拈来,一挥而就。
3.这篇信手拈来的散文,读来十分生动有趣。
4.这篇散文,我的构思时间较长,那一日突然心血来潮,提起笔信手拈来。
5.对初中生来说,英语写作中遣词造句不能像母语那样信手拈来,生词就是一大障碍。
6.他的根柢深厚,信手拈来,都成妙笔。
7.他信手拈来地便写好一幅对联,字迹十分飘逸。
8.这篇作品平实生动,彷佛是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
9.他的根底深厚,信手拈来,都成妙笔。
10.他信手拈来地便写好一幅对联,字跡十分飘逸。
11.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12.我闲庭信步的走在这四季如春的庭院里,回味着她信手拈来的诗句,回味无穷。
13.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独占鳌头,金榜题名。斩获高分似信手拈来,考入名校如探囊取物。
14.王老师讲课时,许多历史小故事信手拈来。
15.他的文思敏捷,信手拈来,总是佳言妙句。
16.王教授十分博学,讲起课来总是信手拈来,生动有趣。
17.此人谈吐不俗,引文用典,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18.他熟记许多成语,写文章时便能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19.信手拈来的素材使他写作文时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