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 [xǐ dí]
1. 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例洗涤衣物。
英[wash; cleanse;]
洗涤 引证解释
⒈ 冲荡;清洗。
引晋 木华 《海赋》:“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噏百川,洗涤 淮 汉。”
明 宋濂 《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自兹口喷百丈泉,洗涤五浊离腥羶。”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他的衣服,当天换上,当天就被汗沤透,非马上洗涤不可。”
⒉ 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引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又准 元和 二年正月三日赦文,自今日已前,反逆缘坐,并与洗涤。”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吾谓填词之难,莫难於洗涤窠臼。”
徐迟 《火中的凤凰》:“史在他邦,文归海外,百世也洗涤不净这样的耻辱!”
国语词典
洗涤 [xǐ dí]
⒈ 洗除污秽。
引《南史·卷七一·儒林传·何佟之传》:「性好洁,一日之间洗涤者十余过,犹恨不足,时人称为水淫。」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身处朝市,向为尘俗所役,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
近清洗 洗刷
洗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丝瓜络释义:丝瓜肉干枯后剩下的纤维体。可以入药,亦可作洗涤器皿之用。
- 2.
冰瓯雪椀释义:质地纯净的洗涤毛笔的工具。
- 3.
冲涤释义:冲刷洗涤。
- 4.
升座释义:亦作“升坐”。登上座位。《荀子·乐论》:“降,説屨升坐,修爵无数。”宋 陈善《扪虱新话·王韶悔杀伐》:“王韶 在 熙河,多杀伐,晚年出知 洪州,颇多恨悔,栖心空寂,冀有以洗涤之。尝请 佛印 元公 升座,元 知其意。”《三国演义》第一回:“﹝帝﹞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聂政 升座,三人相让一回,仍凭栏席地而坐。”
- 5.
宸算释义:帝王的谋略。唐 李德裕《异域归忠传序》:“制置大略,尽出宸算。”《旧唐书·田弘正传》:“若稍假天年,得奉宸算,兼弱攻昧,批亢擣虚,竭鹰犬之资,展获禽之用,导扬和气,洗涤伪风,然后退归田园,以避贤路。”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愿陛下选将帅中威武有谋、敦庞多福、克荷功名者,授宸算,付鋭兵,俾往征之。”
- 6.
慧水释义:佛教语。谓智慧如水,能洗涤一切烦恼污垢。
- 7.
打渲释义:用水洗涤。
- 8.
抒厕释义:清扫厕所;洗涤溺器。 唐 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外官·天溷占》:“甘氏 讚曰:天溷伏作,抒厕粪丘。”原注:“天溷,厕也。”《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西京 留守同平章事 王守恩,性贪鄙,专事聚敛。丧车非输钱不得出城,下至抒厕、行乞之人,不免课率。”胡三省 注:“抒厕,取人家虎子,写去秽恶,渫水洗之者也。”
- 9.
挥澣释义:洗涤。
- 10.
换洗释义:更换并洗涤(衣服、床单等):衣服要勤换洗。这次出门,就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
- 11.
擦洗释义:擦拭,洗涤:擦洗餐桌。 这个手表该擦洗擦洗了。
- 12.
昭苏释义:⒈见“昭苏”。⒉亦作“昭甦”、“昭穌”。苏醒;恢复生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嫗伏。”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三国 魏 曹植《冬至献袜履颂表》:“四方交泰,万物昭苏。”前蜀 杜光庭《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祠》:“乘此胜因,咸臻妙乐,龙神安镇,士庶昭甦,蠢动有生,同昇福界。”前蜀 杜光庭《晋公后土醮词》:“大开倚劒之门,不隔朝天之路,昭穌疲俗,洗涤深寃。”陈独秀《敬告青年》五:“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寧日。”⒊忽然开豁。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
- 13.
暴浣释义:曝晒洗涤。谓除污去恶,使之纯洁。
- 14.
松箲释义:用松毛制成的洗涤用具。
- 15.
水埠释义:江河、池溏边用石块等砌成供人洗涤或泊船的埠头。
- 16.
水淫释义:指有洁癖而过分喜好洗涤的人。
- 17.
汙迹释义:亦作“污蹟”。龌龊的痕迹;污染的痕迹。清 昭槤《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起 ﹞初任 奉天府 尹,前令尹某以贪黷著,公人署时,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叶圣陶《孤独》:“他的衣裳有许多的污迹,也有几处破裂了毁损了的。”。。见“污跡”。
- 18.
沃洗释义:洗涤;沃盥。
- 19.
治繲释义:洗涤衣物。
- 20.
沾洗释义:⒈同“霑洗”。⒉沾湿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