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冕 [liú miǎn]
1. 即冕旒。
2. 谓戴冕旒。
4. 借称帝王。
旒冕 引证解释
⒈ 即冕旒。
引清 黄遵宪 《西乡星歌》:“上有一人戴旒冕,是为日神之子天帝孙。”
⒉ 谓戴冕旒。参见“冕旒”。
引宋 洪迈 《夷坚乙志·更生佛》:“吏引入殿下,王者旒冕坐其上。”
⒊ 借称帝王。
引《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鬯齐云终,折旋告罄。穆穆旒冕,藴诚毕敬。”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隋太庙歌》:“饗礼具,利事成。佇旒冕,肃簪缨。”
宋 王禹偁 《拟留侯与四皓书》:“良 愿先生……俯降殿庭,辱对旒冕,定下之惑,决君之疑。”
国语词典
旒冕 [liú miǎn]
⒈ 古帝王戴的帽子。帽子前后垂有用丝绳串成的玉穗。旒冕比喻地位尊贵的人。
引《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穆穆旒冕,蕴诚毕敬。」
旒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服释义:⒈一件衣服。 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此俗之伤破人伦,剧於寇贼之来,不能经久,岂所损坏一服而已?”⒉特指一袭章服。《晋书·舆服志》:“侍祠天地明堂,皆冠旒冕,兼五冕之制,一服而已。”⒊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左传·桓公二年》“今 晋,甸侯也”唐 孔颖达 疏:“周公 斥九大州,广土万里,制为九服。邦畿方千里,其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⒋服一次药。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輒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唐 陆龟蒙《奉酬袭美早春病中书事》诗:“药须勤一服,春莫累多情。”⒌指中
- 2.
九章衣释义:指帝王的礼服。上绣龙等九种图案,故名。《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知祥 自作九旒冕,九章衣。”参见“九章”。
- 3.
尘冒释义:⒈谦词。犹言充数。五代 李建勋《离阙下日感恩》诗:“二年尘冒处中臺,喜得南归退不才。”⒉谦词。冒犯。唐 陈子昂《上大周受命颂表》:“尘冒旒冕,伏表惭惶。”
- 4.
露冕释义:⒈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唐 包佶《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⒉晋 陈寿《益都耆旧传》:“郭贺 拜 荆州 刺史。明帝(汉明帝)巡狩到 南阳,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唐 韩翃《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春秋》。”清 唐孙华《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