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 piàn, ◎ 古同“猵”。 ◎ 古同“猵”。
tǎ,(1) 〔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2) 〔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3) 〔海獭〕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1. 獭属。居水中,食鱼。又称猵獭,简称“獱”或“猵”。
⒈ 獭属。居水中,食鱼。又称猵獭,简称“獱”或“猵”。
引《文选·扬雄<羽猎赋>》:“蹈獱獭,据黿鼉。”
李善 注引 郭璞 《三苍解诂》:“獱似狐,青色,居水中,食鱼。”
宋 王安石 《邀望过我庐》诗:“我池在人境,不与獱獭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