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u,(1) 商代最后一个君主的谥号。一作“受”,亦称“帝辛”。《史記•殷本紀》。【组词】:“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2) 马緧,即驾车马后部的革带。《方言》卷九。【组词】:“車紂,自關而東,周、洛、韓、汝、潁而東謂之䋺,或謂之曲綯,或謂之曲綸;自關而西謂之紂。”(3) 通“牖(yŏu)”。窗。清朱珔《説文叚借義證•糸部》。【组词】:“紂,可為牖之假借,紂、牖叠韻字。”
wéi wèi,(1) 替,给。【组词】: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2) 表目的。【组词】:为了。为何。(3) 对,向。【例句】:不足为外人道。(4) 帮助,卫护。
xiàng,(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组词】: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2) 形状,样子。【组词】: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zhù,(1) 筷子。(2)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3) 古同“著”,明显。
1. 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