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仪释义:⒈礼之三仪。 汉 刘向《说苑·脩文》:“﹝曾子曰﹞:‘礼有三仪,知之乎?’对曰:‘不识也。’曾子 曰:‘坐,吾语汝:君子脩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脩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脩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⒉谓天、地、人。汉 扬雄《太玄·攡》:“三仪同科,厚薄相劘。”范望 注:“三仪,谓天、地、人也。”《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三仪灵长於宇宙,万品盈生於天地,孰是空哉?”⒊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 天文学家 李淳风 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
- 2.
介恃释义:依凭;仗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以 陈国 之介恃大国,而陵虐於敝邑,寡君是以请请罪焉。”杨伯峻 注:“介,因也。介恃犹言仗恃。”《宋书·夷蛮传·林邑国》:“林邑 介恃遐险,久稽王诛。”
- 3.
内学释义:⒈谶纬之学。 《后汉书·方术传序》:“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於时矣。”李贤 注:“内学谓图讖之书也。其事秘密,故称内。”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前汉书》:“张衡 谓‘讖起 哀平’,则 夏贺良 其 汉 人内学之祖歟?”⒉谓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晋书·葛洪传》:“后师事 南海 太守 上党,鲍玄。玄 亦内学,逆占将来。”⒊佛学。《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大明 中,外国沙门 摩訶衍 苦节有精理,於京都多出新经,《胜鬘经》犹见重内学。”唐 耿湋《题清源寺》诗:“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蒋维乔
- 4.
古贝释义:中国 古代称木棉或草棉为古贝。 《宋书·夷蛮传·诃罗单国》:“元嘉 七年,遣使献金刚指鐶、赤鸚鵡鸟、天竺国 白叠古贝、叶波国 古贝等物。”《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古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布与紵布不殊。”
- 5.
峻法释义:严酷的法令。《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公家用少,桑弘羊 等致利,王温舒 之属峻法,儿宽 等推文学至九卿,更进用事,事不关决於丞相,丞相醇谨而已。”宋 梅尧臣《南有嘉茗赋》:“华夷蛮貊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不时啜而不寧。所以小民冒险而竞鬻,孰谓峻法之与严刑!”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朔至二月三十日》:“教王知其教之将衰也,於是立峻法以防其民。”
- 6.
摩勒释义:即紫磨金。金之最美者。《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元嘉 五年,国王 月爱 遣使奉表……奉献金刚指环、摩勒金环诸寳物、赤白鸚鵡各一头。”清 郝懿行《宋琐语·言诠》:“摩勒,金之至美者也,即紫磨金。林邑 谓之杨迈金,其贵无匹,故云寳物。”
- 7.
月爱释义:⒈宝珠名。《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似萤火对於日光,泥弹同於月爱,全不相承。”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那罗稽罗洲 西浮海数千里,孤岛东崖有石佛像,高百餘尺,东面坐,以月爱珠为肉髻。”⒉古代 天竺 迦毗黎国 国王。后亦用以泛指外族的首领。《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天竺 迦毗黎国,元嘉 五年,国王 月爱 遣使奉表曰……臣自修检,不犯道禁,臣名 月爱,弃世王 种。”清 黄遵宪《和锺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执梃降王走传车,先擒 月爱 后 东閭。”
- 8.
河陇释义:古代指 河 西与 陇 右。 相当今 甘肃省 西部地区。《后汉书·隗嚣传》:“数年之閒,冀圣 汉 復存,当挈 河 陇 奉旧都以归本朝。”《宋书·夷蛮传论》:“晋 氏南移,河 陇 夐隔,戎夷梗路,外域天断。”《新唐书·吐蕃传下》:“赞磨 代之,为东面节度使,专 河 陇。”宋 曾巩《唐安乡开元寺卧禅师净土堂碑铭》:“自 河 陇 没於 羌 夷,州县城郭、官寺民庐,莫不毁废。”
- 9.
法船释义:⒈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船,可以拯救沉溺的众生渡过生死苦海,到达“彼岸”。《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帝修浄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沉溺。”唐 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住觉超真境,依游渡法船。”⒉旧时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晚上为超度亡灵而焚烧的纸船。《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晚,做的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説,超度这些孤魂升天。”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法船》:“中元日各寺院製造法船,至晚焚之。有长至数丈者。”林海音《城南旧南·兰姨娘》
- 10.
珍贿释义:珍宝财物。《宋书·夷蛮传》:“都人士女,丽服光饰,市廛丰富,珍贿无量。”《新唐书·萧倣传》:“南方珍贿丛伙,不以入门。”
- 11.
産植释义:生产种植。明 刘基《送穷文》:“嗟尔穷鬼兮,无潜於山,巖嶅石核立键关,丘林陵麓产植蕃,阂隔风气限夷蛮。”
- 12.
真丹释义:古 印度 对我国的称谓。与 振旦、震旦、神旦 同为Cīnisthāna的译音。《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元嘉 五年,国王 月爱 遣使奉表曰:‘……圣贤承业,如日月天,於彼 真丹,最为殊胜。’”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四:“振旦 或言 真丹,并非正音,应言 支那。此言 汉国 也。”明 杨慎《词品》卷二:“王半山 和 俞秀老《禪思》辞曰:‘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 真丹。’…… 真丹,即 震旦 也。”
- 13.
石砮释义:石制的箭头。《国语·鲁语下》:“仲尼 在 陈,有隼集於 陈侯 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韦昭 注:“砮,鏃也,以石为之。”《宋书·夷蛮传·高句骊国》:“大明 三年 高句驪 王 高璉 又献 肃慎氏 楛矢石砮。”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惟国初 吴兆騫 謫 寧古塔 记之,云石砮出 混同江 中,相传松脂入水千年所化,厥色青紺,厥理如木,厥坚过铁石,土人以之礪刄,知为 肃慎 砮矢之遗。”
- 14.
边业释义:指睦邻友好的外交事业。《宋书·夷蛮传·倭国》:“世祖 大明 六年,詔曰:‘倭王 世子 兴,奕世载忠,作藩外海,稟化寧境,恭修贡职。新嗣边业,宜授爵号,可安东将军、倭国王。’”
- 15.
违傲释义:亦作“违慠”。 傲慢;不顺从。《宋书·夷蛮传·林邑国》:“太祖 忿其违慠,二十三年,使龙驤将军、交州 刺史 檀和之 伐之。”《北史·李彪传》:“窃名忝职,身为违傲,矜势高亢,公行僭逸。”唐 韩愈 孟郊《征蜀联句》:“日王忿违慠,有命事诛拔。”
- 16.
连羣释义:⒈聚众。汉 张衡《西京赋》:“轻死重气,结党连羣。寔蕃有徒,其从如云。”《宋书·夷蛮传·荆雍州蛮》:“蛮无傜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羣,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⒉成群。隋 何妥《长安道》诗:“五陵多任侠,轻骑自连羣。”唐 卢纶《送信州姚使君》诗:“铜铅满穴山能富,鸿雁连羣地亦寒。”清 宋铣《敝车行》:“连羣畜肥骡,结队骋长轂。”
- 17.
迪哲释义:亦作“迪喆”。蹈智。谓蹈行圣明之道。《书·无逸》:“周公 曰:‘呜呼!自 殷 王 中宗、及 高宗、及 祖甲、及我 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孔 传:“言此四人皆蹈智明德以临下。”孔颖达 疏:“此四人者皆蹈明智之道以临下民。”《文选·班固<典引>》:“故先命 玄圣,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賛扬迪喆,备哉粲烂,真神明之式也。”蔡邕 注:“言 仲尼 之作,亦显助祖宗,扬明其蹈喆之德。”《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道无隐旨,教罔遗筌,聪叡迪哲,何负于殊论哉!”宋 苏轼《苏颂刑部尚书制》:“盗贼多有,狱
- 18.
道俗释义: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 《宋书·夷蛮传·婆黎国》:“又有 慧严、慧议道人,并住 东安寺,学行精整,为道俗所推。”宋 王十朋《舫斋记》:“年愈尊,德愈隆,道俗愈归重。”清 孔尚任《桃花扇·入道》:“你看两廊道俗,不计其数,瞧瞧何妨。”
- 19.
道巷释义:街巷里弄。《周礼·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国之灋,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楼阁庄严,道巷平正。”宋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驛,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
- 20.
遗累释义:⒈谓抛弃世俗之累。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既睎古以遗累,信简礼而薄葬。”李善 注:“礼繁则易乱,厚葬则伤生,能遵简薄,所以遗累。”《宋书·夷蛮传·婆黎国》:“子固以遗情遗累,虚心为道,而据事剖析者,更由指掌之间乎。”⒉连累;牵累。《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王太 道:‘相公分付,怎敢有违?但恐遗累众狱卒,却如何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且不忍遗累子孙,使其再演 朝鲜 青年男女空拳复国之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