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 [xūn xiāng]
1. 焚香以沾染香气。
2. 一种闻之能致人昏睡的香。
4. 芬芳。
熏香 引证解释
⒈ 焚香以沾染香气。
引南朝 陈 徐陵 《乌栖曲》之一:“风流 荀令 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
宋 欧阳修 《荷花赋》:“覆翠被以熏香,然犀灯而照浦。”
元 马祖常 《湖北驿中偶成》诗:“十幅蒲帆上 洞庭,罗衣熏香钱满篋。”
⒉ 一种闻之能致人昏睡的香。
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南牀上的 华嬷嬷 合 柳条儿 已是受了那屋里些熏香气息,酣睡沉沉。”
⒊ 芬芳。
引徐迟 《三峡记·芬芳颂》:“我们整个国家……时刻发散出品德的熏香来。”
国语词典
熏香 [xūn xiāng]
⒈ 用香料熏染。
引宋·欧阳修〈荷花赋〉:「覆翠被以熏香,然迟灯而照浦。」
⒉ 一种焚烧之后会使人闻到而晕厥的香。
例如:「盗贼常利用熏香来使人失去知觉,以便 下手。」
熏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沐三熏释义: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 2.
三沐三薰释义:再三沐浴熏香。 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 3.
兰汤释义:⒈熏香的浴水。⒉指温泉。
- 4.
宝串释义:熏香。 焚时烟成串状,故称。
- 5.
宝炉释义:熏香炉的美称。
- 6.
宝猊释义:猊形的熏香炉。
- 7.
宝篆释义:⒈指传说中凤凰授与帝尧的图玺,以其章如篆,故称。后以喻象征天命的图箓。⒉熏香的美称。焚时烟如篆状,故称。
- 8.
宝香释义:⒈供奉神佛所烧的香。 ⒉熏香的美称。
- 9.
斋熏释义:⒈同“斋薰”。⒉斋戒熏香。
- 10.
斋薰释义:斋戒熏香。
- 11.
沈檀释义:⒈亦作“沉檀”。指沉香木和檀木。二者均为香木。唐 罗隐《迷楼赋》:“斯楼乃峙,榱桷沉檀,栋梁杞梓。”《新唐书·李蔚传》:“懿宗 成 安国祠,赐宝坐二,度高二丈,构以沉檀。”《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泉州 大商进异木沉檀可构宫室者。”⒉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梁书·诸夷传·盘盘国》:“中大通 元年五月,累遣使贡牙像及塔,并献沉檀等数十种。”唐 李中《宫词》之二:“金波寒透水精帘,烧尽沉檀手自添。”明 杨珽《龙膏记·空访》:“沉檀烟起盘红雾,一缕朝霞窥绣户。”⒊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唐
- 12.
沈香释义:⒈亦作“沉香”。香木名。产于亚热带,木质坚硬而重,黄色,有香味。心材为著名熏香料。中医以含有黑色树脂的树根或树干加工后入药,有镇痛、健胃等作用。亦指这种植物的木材。又名“伽南香”或“奇南香”。晋 嵇含《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交趾 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沉木香者,土人斫断,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清 赵翼《石蟹》诗:“木浮乃有沉香坚,石沉乃有浮磬薄。”⒉
- 13.
沉香释义:常绿乔木。叶卵状披针形,有光泽,花白色。产于亚热带。心材也叫伽南香或奇南香,为著名的熏香料。含树脂的树根或树干加工后入药,有降气、温中、暖肾、止痛等作用。
- 14.
沐熏释义:⒈沐浴熏香。多表示虔敬。⒉称人对己的教诲。
- 15.
沐薰释义:⒈沐浴熏香。多表示虔敬。宋 范成大《次韵耿时举苦热》:“浮湛放荡从今始,悔把长裙强沐薰。”元 陈孚《安南即事》诗:“沐薰陈此什,礼部小臣 孚。”⒉称人对己的教诲。宋 陈师道《答张文潜书》:“足下欲与僕居,将坐僕而沐薰之耶?”元 麻革《上云内帅贾君》诗:“沐薰良备至,感激欲号咷。”
- 16.
熏火释义:熏香之火。
- 17.
熏炉释义:亦作“燻炉”。 用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唐 卢照邻《释疾文·悲夫》:“御燻炉兮长不暖,对巵酒兮忧恒满。”唐 张曙《浣溪沙》词:“枕障熏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尔应知。”《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殿上设黼扆、躡席、熏炉、香案。”宋 李清照《浣溪沙》词:“玉鸭熏炉閒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宋 范成大《卜算子》词:“半夜清香入梦来,从此燻炉冷。”
- 18.
熏笼释义:亦作“燻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 19.
神香释义:供神时所用的熏香。《海内十洲记·聚窟洲》:“征和 三年,月氏 国王遣使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使者曰:‘知中国有好道之君,故搜奇藴而贡神香。’”唐 李山甫《雨后过华岳庙》诗:“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货架上面,放着两三匹老布,﹞此外就是一些神香、黄表之类。”
- 20.
祭脂释义:古代宗庙祭祀时用以熏香的牛肠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