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对国 对国的意思
duìguó

对国

简体对国
繁体對國
拼音duì guó
注音ㄉㄨㄟˋ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uì,(1) 答,答话,回答。【组词】:对答如流。无言以对。(2) 朝着。【组词】:对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组词】:对面。(4) 跟,和。【例句】:对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组词】:对立。对流。对接。对称(chèn)。对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组词】:对于。对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组词】:对待。(8) 照着样检查。【组词】:核对。校(jiào )对。(9) 投合,适合,使相合。【例句】:对应(yìng )。对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组词】:神色不对。(11) 双,成双的。【组词】:配对。对偶。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组词】:对开。(13) 搀和(多指液体)。【组词】:对水。(14) 量词,双。【组词】:一对鹦鹉。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对国指对待国家事务的态度和行为。

对国的意思

对国 [duì guó]

1. 相对一方的地区或国家。

对国 引证解释

⒈ 相对一方的地区或国家。

《汉书·天文志》:“太白出而留桑榆间,病其下国。上而疾,未尽期日过参天,病其对国。”


对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书言事释义: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 2.
      上京释义:⒈古代对国都的通称。 《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师也。”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 发跡於此 魏,足下高视於上京。”宋 刘攽《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秦 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⒉古都名。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为 上京 龙泉府。故址在今 黑龙江 宁安县 西南 东京城。⒊古都名。契丹 会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 上京 临潢府。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
    • 3.
      世界大战释义:敌对国家集团之间,在世界范围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已经发生的世界大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4.
      主王释义: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
    • 5.
      五院制释义:孙中山 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中央政府分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各自独立,分别行使职权,都对国民大会负责。
    • 6.
      亡国之臣释义:使国家灭亡的臣子。现比喻对国家有损害的官员。
    • 7.
      仇货释义:敌对国家的商品和货物。 瞿秋白《乱弹·“铁流”在巴黎》:“巴黎 的报纸、书籍……似乎不在‘仇货之列’。”巴金《家》八:“据说这两年来学生太爱闹事了,今天检查仇货,明天示威游行。”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抗日会,努力于宣传及抵制仇货的工作。”
    • 8.
      何乐而不为释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可以做或很愿意做:储蓄对国家对自己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 9.
      侏儒粟释义:亦作“侏儒米”。语出《汉书·东方朔传》:“朱儒长三尺餘,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 朔 长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后以“侏儒粟”或“侏儒米”借指给对国家贡献甚小的人的俸禄。宋 陆游《晓出城东》诗:“包羞强索侏儒米,豪举何人记少年。”清 唐孙华《赠商州丞》诗之二:“终年未饱侏儒粟,昏夜频麾 伯起 金。”
    • 10.
      倾危之士释义:比喻对国家和人民有很大危险的人。
    • 11.
      元首释义:对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一种称呼。
    • 12.
      全丁释义:对国家有完纳赋税、承担徭役义务的成年男子。《晋书·范宁传》:“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復童幼之事矣。……今宜修礼文,以二十为全丁,十六至十九为半丁。”《南史·褚玠传》:“县人 张次的 王休达 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姦,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 13.
      八一建军节释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决议,规定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日。参见〔八一南昌起义〕
    • 14.
      公民文化释义:《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公民定义为:“公民资格指个人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个人应对国家保持忠诚,并因而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公民资格意味着伴随有责任的自由身份。
    • 15.
      六正释义:⒈春秋 晋 统帅三军的六卿。 《左传·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三军之六卿。”孔颖达 疏:“三军将佐有六,与六正数同,故以六正为六卿也。”⒉臣子对国君之六种正当的品行。汉 刘向《说苑·臣术》:“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论主以长策,将顺其美
    • 16.
      共识释义:共同的认识:经过多次讨论,双方消除了分歧,达成共识。对国家前途的共识使他们成为挚友。
    • 17.
      兴利除害释义: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 18.
      利国利民释义:对国家、对老百姓都有利。
    • 19.
      功勋释义: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立下的特殊功劳:功勋卓著。立下不朽功勋。
    • 20.
      勋章释义:授给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一种表示荣誉的证章。

对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书言事释义:指向朝廷书面提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议。现多指向上级写信提建议或意见。
    • 2.
      上京释义:⒈古代对国都的通称。 《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师也。”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 发跡於此 魏,足下高视於上京。”宋 刘攽《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秦 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⒉古都名。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为 上京 龙泉府。故址在今 黑龙江 宁安县 西南 东京城。⒊古都名。契丹 会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 上京 临潢府。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
    • 3.
      世界大战释义:敌对国家集团之间,在世界范围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已经发生的世界大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4.
      主王释义: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
    • 5.
      五院制释义:孙中山 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中央政府分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各自独立,分别行使职权,都对国民大会负责。
    • 6.
      亡国之臣释义:使国家灭亡的臣子。现比喻对国家有损害的官员。
    • 7.
      仇货释义:敌对国家的商品和货物。 瞿秋白《乱弹·“铁流”在巴黎》:“巴黎 的报纸、书籍……似乎不在‘仇货之列’。”巴金《家》八:“据说这两年来学生太爱闹事了,今天检查仇货,明天示威游行。”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抗日会,努力于宣传及抵制仇货的工作。”
    • 8.
      何乐而不为释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可以做或很愿意做:储蓄对国家对自己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 9.
      侏儒粟释义:亦作“侏儒米”。语出《汉书·东方朔传》:“朱儒长三尺餘,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 朔 长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后以“侏儒粟”或“侏儒米”借指给对国家贡献甚小的人的俸禄。宋 陆游《晓出城东》诗:“包羞强索侏儒米,豪举何人记少年。”清 唐孙华《赠商州丞》诗之二:“终年未饱侏儒粟,昏夜频麾 伯起 金。”
    • 10.
      倾危之士释义:比喻对国家和人民有很大危险的人。
    • 11.
      元首释义:对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一种称呼。
    • 12.
      全丁释义:对国家有完纳赋税、承担徭役义务的成年男子。《晋书·范宁传》:“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復童幼之事矣。……今宜修礼文,以二十为全丁,十六至十九为半丁。”《南史·褚玠传》:“县人 张次的 王休达 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姦,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 13.
      八一建军节释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决议,规定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日。参见〔八一南昌起义〕
    • 14.
      公民文化释义:《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公民定义为:“公民资格指个人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个人应对国家保持忠诚,并因而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公民资格意味着伴随有责任的自由身份。
    • 15.
      六正释义:⒈春秋 晋 统帅三军的六卿。 《左传·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三军之六卿。”孔颖达 疏:“三军将佐有六,与六正数同,故以六正为六卿也。”⒉臣子对国君之六种正当的品行。汉 刘向《说苑·臣术》:“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论主以长策,将顺其美
    • 16.
      共识释义:共同的认识:经过多次讨论,双方消除了分歧,达成共识。对国家前途的共识使他们成为挚友。
    • 17.
      兴利除害释义: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 18.
      利国利民释义:对国家、对老百姓都有利。
    • 19.
      功勋释义: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立下的特殊功劳:功勋卓著。立下不朽功勋。
    • 20.
      勋章释义:授给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一种表示荣誉的证章。

对国造句

1.积极参加储蓄,是对国家,对个人公私两便的好事。

2.李后主对国破家亡有浃髓沦肤的感受。

3.每个军人都该对国家忠心耿耿,不受任何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4.这位老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所以最受人爱戴。

5.他虽然遭到奸人诬陷,仍对国家忠心耿耿,誓无二志。

6.他这番对国际局势的析论,也只是管窥蠡测之见,何足採信!

7.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8.实行计划生育,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好处。

9.我国将对国有企业进行重大的改组。

10.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11.这件事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益处,何乐而不为?

12.王老师对国际形势看得很明白,洞若观火。

13.大家以为他对国剧一窍不通,那知他竟是个大行家。

14.对国家民族的大业,我一定沥胆披肝,就是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15.他一生对国家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国(dui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对国是什么意思 对国读音 怎么读 对国,拼音是duì guó,对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对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