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 [xuān zhǐ]
1. 宣布旨令、诏书。
宣旨 引证解释
⒈ 宣布旨令、诏书。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松 遂説 璋 宜迎 先主,使之讨 鲁,復令 正 衔命。
引正 既宣旨,阴献策于 先主。”
《宋书·柳元景传》:“於是众心乃安,由是克捷。上遣 丹阳 尹 颜竣 宣旨慰劳。”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或除官差,或宣事於方镇等处,其间有云宣头、宣命、宣旨者。”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十二月十六日,与 彭大司空 皆以编修迁侍讲,是日御门,余以讲官侍,俟宣旨毕,即叩头谢。”
国语词典
宣旨 [xuān zhǐ]
⒈ 传布皇帝的命令。
引《宋书·卷七七·柳元景传》:「上遣丹阳尹颜竣宣旨慰劳。」
《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宫词》:「春早寻花入内园,竟传宣旨欲黄昏。」
宣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大人释义:⒈汉 代称老年而有权势的宫人。《后汉书·邓禹传》:“时宫人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中耆宿,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 康 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⒉用以称宦官。宋 岳珂《桯史·南陔脱帽》:“居旬日,内出犊车至第,有中大人下宣旨。”《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你道轿中是何等人,原来是穿宫的高品近侍中大人。”
- 2.
兀剌赤释义:⒈亦作“ 兀赤 ”。 ⒉蒙古语的音译。马夫;管理驿马的人。 元 火源洁 《华夷译语》卷上:“马夫,曰兀剌赤。” 元 施惠 《幽闺记·奉使临番》:“兀剌赤,兀剌赤,门外等多时。” 明 朱有燉 《桃源景》第四折:“[浄白]:‘俺是 蒙豁阿 堵兀赤。’[末白]:‘他説他是 达达 人放马的。’”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出京宣旨》:“兀剌赤,俺路上要吃得些介分例,俺那里吃得勾,须索多讨些个。”
- 3.
卧镇释义:犹卧治,卧护。《东观汉记·景丹传》:“弘农 逼近京师,知将军病,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顾念 河东 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旧唐书·裴度传》:“文宗 遣吏部郎中 卢弘 往 东都 宣旨曰:‘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镇北门可也。’”宋 苏轼《答漕使启》:“才无取於折衝,愧已深於卧镇。”清 钱谦益《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即席赋诗》之六:“一綫白沟如带水,烦公卧镇 草桥关。”
- 4.
含德释义:⒈谓隐匿意旨,秘不宣旨。⒉怀藏道德。
- 5.
宣医释义:皇帝宣旨派遣的医生。
- 6.
宣召释义:(帝王)宣旨召见(某人)。
- 7.
宣宴释义:皇帝宣旨赐宴。
- 8.
彩衣释义:⒈《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宋 王禹偁《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⒉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⒊五彩衣服。清 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⒋谓孝养父母。唐 黄滔《<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
- 9.
戒勖释义:告诫勉励。 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太平兴国 八年三月丁未,詔应京朝官受任於外,并州县幕职官朝辞,并於閤门宣旨戒勗,以其词著之坐右。”
- 10.
敦谕释义:亦作“敦喻”。劝勉晓喻。《晋书·李胤传》:“以 吴会 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詔敦諭,絶其章表。”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魏 朝封 晋文王 为公,备礼九锡,文王 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唐 裴铏《传奇·樊夫人》:“逍遥 操益坚,窃索自縊。亲党敦諭其父母,请纵之。”明 吴承恩《元寿颂》:“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愜於中也。”
- 11.
降宣释义:降敕宣旨。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正明 年是 李振 为使,当时以宣传上旨,故名之曰‘宣’,而枢密院所出文字之名也,似欲与中书‘敕’并行。虽无所明见,疑降宣始自 朱梁 之时。”《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壬子,詔:‘武学生员以百人为额,遇科场前一年,委枢密院降宣,命武臣路分都监及文臣转运判官以上,各奏举堪应武举者一人,其被举人遇生员闕,愿入学者听。’”
- 12.
青册释义:⒈帝王册封臣下的符命。南朝 梁 江淹《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而廼復降朱轮之使,方枉青册之劝。”胡之骥 注:“册,符命也。”⒉清册。宋 叶适《平阳县代纳坊场钱记》:“州下青册於县,月取岁足,无敢蹉跌。”金 陆增祥《京兆府提学所帖碑》:“於今年四月间蒙降到房舍地土青册,今验数上石。”⒊元 时用以记载律令及审断事宜的记录。由断事官执掌。元 无名氏《元秘史略》卷九:“百姓每分家财的事,你科断著;凡断了的事,写在青册上,已后不许诸人更改。”韩儒林 等《元朝史》第一章第四节:“委为普上断事官。又宣旨道:‘把一切
- 13.
黎母释义:⒈黎 人之祖;黎 人的老妪。明 钱嶫《悯黎咏》:“絶谷嶂 南海,深箐鬱苍翠。中有 黎 母居,伊人尚蒙昧。”⒉见“黎母山”。⒊即黎檬子。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五·贺州》:“黎母汁二缾,开宝 四年,準宣旨进。”参见“黎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