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仪释义:⒈唐 称礼部郎中为中仪,员外郎为小仪。 唐 郑谷《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一说,指礼部员外。明 杨慎《艺林伐山》卷十二:“唐 人,礼部员外谓之中仪,主事谓之小仪。”⒉符合礼节。《淮南子·主术训》:“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
- 2.
丹雘释义:⒈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孔颖达 疏:“雘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恭请圣语》:“﹝上﹞从至 翠寒堂,栋宇显敞,不加丹雘。”明 杨慎《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祠宇﹞规模宏壮,丹雘彰施,备极绚烂。”⒉涂饰色彩。唐 罗隐《谗书·木偶人》:“其后 徐 之境以雕木为戏,丹雘之,衣服之。”元 方回《估客乐》诗:“养犬喂肉睡氊毯,马厩驴槽亦丹雘。”
- 3.
伐山释义:见“伐山语”。
- 4.
刊山释义:砍伐山上树木;摩崖刻石。
- 5.
十二属释义:⒈古代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作为人的生年相属,也称“十二生肖”。汉 王充《论衡·物势》、蔡邕《月令问答》已有此说,南朝 陈 沉炯 有《十二属》诗。五代 徐夤《鸡》诗:“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明 杨慎《艺林伐山·十二属》:“子鼠、丑牛,十二属之説,朱子 谓不知所始,余以为此天地自然之理,非人能为也。”参见“十二相属”。⒉人体的十二个部位。
- 6.
千人捏释义:一种似蟹、壳甚坚的甲壳动物。明 杨慎《艺林伐山·千人捏》:“千人捏,似蟹,大如钱,殻甚坚,壮夫极力捏之不死,俗言千人捏不死,因以为名,或以謔市倡。”清 褚人穫《续蟹谱》:“千人捏似蟹,大如钱,殻甚坚,壮夫极力捏之不死。”
- 7.
参两释义:指天与地。语本《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宋 张载《正蒙·参两》:“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明 杨慎《艺林伐山·四七参两》:“《春秋纬》,诸侯上象四七,三公寅亮参两。”四七,指二十八宿。
- 8.
地日草释义:古代传说中食之使人不老的草。旧题 汉 郭宪《别国洞冥记》卷四:“朔(东方朔)曰:‘臣能使少者不老。’帝(汉武帝)曰:‘服何药耶?’朔 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明 杨慎《艺林伐山》卷三:“南荒有地日草,日中三足乌欲下食此草,羲和 驭之,以手掩乌目。”
- 9.
山伐释义:谓采伐山中的竹木等。
- 10.
按图索骥释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原作按图索骏。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七记载,伯乐有个儿子根据伯乐《相马经》上有关马的描写去寻求好马,结果把一个大蛤蟆当成了马。伯乐知道后讥笑他说:“所谓按图索骏也。” 本比喻拘泥而不能灵活变通(含贬义)。现多用在正面,比喻根据线索去寻找或追究事物。
- 11.
散从释义:⒈闲散相随。《南史·谢裕传》:“景仁 博闻强识,善敍前言往行,玄 每与言不倦。玄 出行,殷仲文、卞范之 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 景仁 陪輦。”⒉隋 代小官名。阶从九品,主出使。参阅《隋书·百官志下》。⒊宋 代官府差役名。《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李应机 者,尝知 咸平县。帝尹 开封 时,遣散从以帖下县,有所追捕。”明 杨慎《艺林伐山·衙前散从》:“宋 代役夫之名,有衙前、散从。衙前,今之内班门子也;散从,今之外班皂隶也。”
- 12.
渴日释义:⒈尽日,终日。 ⒉时间不足。语本《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苦渴无日。”明杨慎《艺林伐山·渴日竞辰》:“魏董遇字季真,从学者苦渴日。⒊旱日。
- 13.
琼枝释义:⒈传说中的玉树。 《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洪兴祖 补注:“琼,玉之美者。《传》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天为生树,名曰琼枝。高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琳琅为实。”明 杨慎《艺林伐山·琼枝旃檀》:“佛经云: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圣贤,欲无德不备;喻之诗文,欲无字不二也。”⒉喻嘉树美卉。唐 王涯《望禁门松雪》诗:“金闕晴光照,琼枝瑞色封。”金 元好问《同漕司诸人赋红梨花》诗之二:“琼枝玉蘂静年芳,知是何人与点粧。”明 沉璟《义侠记·取威》:“看琼枝玉树,偏将冻蕊争开。”冰心《庄
- 14.
粉荔枝释义:亦作“粉荔”。 唐 代 洛阳 人家正旦以粉制成荔枝状作为节日食品。唐 冯贽《云仙杂记·洛阳岁节》:“洛阳 人家,正旦造丝鷄、葛燕、粉荔枝。”明 瞿祐《四时宜忌·正月事宜》:“洛阳 人家,正月元日造丝鷄、蜡燕、粉荔枝。十五日造火鹅儿,食玉粱糕。”明 杨慎《艺林伐山·粉荔》:“《玉烛宝典》云:洛阳 人家,正旦造丝鸡、蜡燕、粉荔枝。故 宋 人贺正启有‘瑞霙饯腊,粉荔迎年’之句。”
- 15.
芝泥释义:指古人缄封书札物件用的封泥。 上盖印章,如后世之用火漆印。或曰即印泥。北周 庾信《汉武帝聚书赞》:“芝泥印上,玉匣封来。”明 杨慎《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银针玉薤芝泥封,秦 疏 汉 密 齐 梁 工。”
- 16.
达摩释义:⒈[梵dharma]法。引申为法子,办法。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这一场出丑,着甚达摩。”凌景埏 校注:“着甚达摩,犹如説有什么法子。‘达摩’,梵语音译,指‘法’,见《方广经》。”⒉亦作“达么”、“达磨”。菩提达摩 的省称,天竺 高僧,本名 菩提多罗。于 南朝 梁 普通 元年入 中国,梁武帝 迎至 建康。后渡 江 往 北魏,止 嵩山 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 慧可。达摩 为中华禅宗初祖。宋 沉辽《赠长芦福长老》诗:“达么 西归不记年,雪山 消息更芜然。”明 杨慎《艺林伐山·五色赋记》:“孙臏
- 17.
近身释义:⒈跟随身边,贴身。 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不想 小梅 这妮子年二十岁,婆婆为他精细,着他近身扶侍老夫,如今腹怀有孕,未知是箇女儿小厮儿。”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今日早间圣人赐老夫一女……近身伏侍老夫,尚不知夫人意下如何,未敢便收留他。”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我与你娶一箇年纪小的、生的好的,近身扶持你。若是得一男半女,可不好那。”⒉紧挨身体。明 杨慎《艺林伐山·袒衣衵服》:“裼袒衣,盖近身之衣。”⒊靠近身体。《镜花缘》第七九回:“弓是直开直放,弓梢并未近身,所以弓弦离怀甚远。”⒋
- 18.
门笺释义:⒈亦作“门牋”。 下级拜谒上司所用的名帖。明 杨慎《艺林伐山·画刺门笺蕊简》:“《释名》曰:书姓名于刺上,作再拜起居字,皆画其体,尽边如画。刺平交用之。下官刺上官,中央一行而已,谓之门牋。”⒉春节时贴在门楣上刻有各种图案的纸饰。《花城》1981年第2期:“门上春节时贴的门笺颜色还鲜艳,两旁的春联却已剥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