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后撤 后撤的意思
hòuchè

后撤

简体后撤
繁体
拼音hòu chè
注音ㄏㄡˋ ㄔ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òu,(1) 君主;帝王。【例句】:商之先后(先王)。(2) 帝王的正妻。【组词】:皇后。太后。(3) 诸候。《書•舜典》。【组词】:“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组词】: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组词】:日后。后福。后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组词】:后排。后十名。(7) 子孙。【组词】: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8) 姓。

chè,(1) 免除,除去。【组词】:撤职。撤销。撤任。(2) 退,收回。【组词】:撤退。撤防。撤岗。撤回。撤诉。撤换。撤离。(3) 减轻,减退。【组词】:撤味儿。撤分量。撤火。

基本含义

后退,撤退

后撤的意思

后撤 [hòu chè]

1. 军队根据上级指示向后撤退的行动。

[retreat;]


后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却舍释义:谓后撤三十里。
    • 2.
      后撤释义:军队根据上级指示向后撤退的行动。
    • 3.
      己巳之变释义:也称土木之变。指 明 英宗 被 瓦剌 俘于 土木堡 事件。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兵攻 明。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统兵五十万亲征,至 大同,闻前方小败,即惊慌后撤,行军至 土木堡(今 河北 怀来县 东)被敌军追及,仓猝应战,死伤过半,英宗 被俘,王振 也为乱军所杀。因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明史·张钦传》:“英宗 不听大臣言,六师远驾,遂成己巳之变。”参见“土木之变”。
    • 4.
      巴力门释义:⒈音译词。[英parliament]原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等级会议,资产阶级革命时改为国会。后来泛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⒉音译词。[法parlement]1791年以前 法国 的最高法院曾用名,资产阶级革命后撤销。
    • 5.
      撤展释义:⒈展览结束后撤下展品。 ⒉撤销展览或展销。
    • 6.
      撤帘释义: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宋史·高宗纪二》:“辛亥,皇太后撤帘。”元 张光祖《言行龟鉴》卷六:“臺諫亦有疏章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参见“垂帘”。
    • 7.
      樽俎折冲释义: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指击退敌军。
    • 8.
      退阵释义:⒈临阵脱逃。⒉军阵后撤。

后撤(houc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后撤是什么意思 后撤读音 怎么读 后撤,拼音是hòu chè,后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后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