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放牛 放牛的意思
fàngniú

放牛

简体放牛
繁体
拼音fàng niú
注音ㄈㄤˋ ㄋㄧ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àng,(1)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例句】: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2) 散(sàn)。【组词】: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3)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组词】: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4) 驱逐到远方去。【组词】:放逐。放黜。流放。(5) 到基层去。【例句】: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6) 发出。【组词】:放电。放毒。放光。发放。(7)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组词】:放债。放贷。(8) 扩展。【组词】:放大。放宽。(9) 花开。【组词】:百花齐放。心花怒放。(10) 搁、置。【例句】: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11) 至。【组词】: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niú,(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例句】: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2) 星名,二十八宿之。【例句】: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3) 喻固执或骄傲。【组词】:牛气。(4) 姓。

基本含义

指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没有目标和计划的状态。

放牛的意思

放牛 [fàng niú]

1. 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牧牛。

放牛 引证解释

⒈ 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参见“放牛归马”。

《史记·留侯世家》:“放牛 桃林 之阴,以示不復输积。”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我们还在‘放牛于 桃林 之野’哩!吓,这回可真是大家要吃太平饭了。”

⒉ 牧牛。

《儒林外史》第一回:“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


国语词典

放牛 [fàng niú]

⒈ 牧牛,替人看牛。

《儒林外史·第一回》:「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


放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丢抹释义:妆扮。 元 刘廷信《折桂令·忆别》曲:“娇模样甚实曾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明 朱权《荆钗记·庆诞》:“年华老大双鬢皤,胭脂腻粉幸丢抹。”按,“丢抹”也写作“抹丢”、“颩抹”、“抹颩”,义并同。元 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説着他这种田呵,我三衙家抹丢;道着他这放牛呵,我十分的便抖擞。”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元 高安道《哨遍·疏淡行院》套曲:“妆旦不抹颩,蠢身躯似水牛。”
    • 2.
      归马放牛释义:《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意思是将作战用的牛马,加以放牧,不再使用于战争。后因以比喻不再用兵。
    • 3.
      归马释义:见“归马放牛”。
    • 4.
      扛半拉子活释义:谓未成年的孩子做整天活,只得成人的半天工钱。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往后这些年,他到外屯捡碗碴子,摘山葡萄叶子,卖零工夫,扛半拉子活,度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西虹《家》:“我起小就给地主放牛,放猪,扛半拉活,又扛整活。”
    • 5.
      放桃释义:《书·武成》:“王来自 商,至于 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桃”为赋牛之典。
    • 6.
      故林释义:⒈从前栖息的树林。⒉故乡的树林。比喻故乡或家园。⒊指桃林。在华山之东。相传武王克商后,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墟,示天下不复用兵。
    • 7.
      桃林释义:古地区名。 在今 河南 灵宝 以西,陕西 潼关 以东地区。为 周武王 放牛处。
    • 8.
      牛舍释义:用来饲养奶牛、肉牛的房子,根据南北气候条件的不同,可建造半开放牛舍、塑料暖棚牛舍等。
    • 9.
      牧童释义:放牛放羊的孩子(多见于诗词和早期白话)。
    • 10.
      牧犊释义:⒈牧牛,放牛。 ⒉见“牧犊子”。
    • 11.
      老无知释义:年老糊涂的人。亦用为詈词。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小孩儿每将俺欺,待捉弄俺这老无知,多敢是放牛的牧童无道理。”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这老子,他是你甚么亲眷?老无知,这里是甚么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老无知!这样説话,须是公道上去不得。”
    • 12.
      行牧且荛释义:一边放牛,一边打柴。 行,从事,做。且,连接同时做的两个动作。
    • 13.
      边人释义:⒈亦作“邉人”。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晋 人杀 厉公,边人以告。”韦昭 注:“边人,疆埸之司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天锡 世雄 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唐 王建《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明 刘基《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清 李基和《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⒉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唐 张籍《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放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丢抹释义:妆扮。 元 刘廷信《折桂令·忆别》曲:“娇模样甚实曾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明 朱权《荆钗记·庆诞》:“年华老大双鬢皤,胭脂腻粉幸丢抹。”按,“丢抹”也写作“抹丢”、“颩抹”、“抹颩”,义并同。元 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説着他这种田呵,我三衙家抹丢;道着他这放牛呵,我十分的便抖擞。”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元 高安道《哨遍·疏淡行院》套曲:“妆旦不抹颩,蠢身躯似水牛。”
    • 2.
      归马放牛释义:《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意思是将作战用的牛马,加以放牧,不再使用于战争。后因以比喻不再用兵。
    • 3.
      归马释义:见“归马放牛”。
    • 4.
      扛半拉子活释义:谓未成年的孩子做整天活,只得成人的半天工钱。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往后这些年,他到外屯捡碗碴子,摘山葡萄叶子,卖零工夫,扛半拉子活,度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西虹《家》:“我起小就给地主放牛,放猪,扛半拉活,又扛整活。”
    • 5.
      放桃释义:《书·武成》:“王来自 商,至于 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桃”为赋牛之典。
    • 6.
      故林释义:⒈从前栖息的树林。⒉故乡的树林。比喻故乡或家园。⒊指桃林。在华山之东。相传武王克商后,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墟,示天下不复用兵。
    • 7.
      桃林释义:古地区名。 在今 河南 灵宝 以西,陕西 潼关 以东地区。为 周武王 放牛处。
    • 8.
      牛舍释义:用来饲养奶牛、肉牛的房子,根据南北气候条件的不同,可建造半开放牛舍、塑料暖棚牛舍等。
    • 9.
      牧童释义:放牛放羊的孩子(多见于诗词和早期白话)。
    • 10.
      牧犊释义:⒈牧牛,放牛。 ⒉见“牧犊子”。
    • 11.
      老无知释义:年老糊涂的人。亦用为詈词。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小孩儿每将俺欺,待捉弄俺这老无知,多敢是放牛的牧童无道理。”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这老子,他是你甚么亲眷?老无知,这里是甚么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老无知!这样説话,须是公道上去不得。”
    • 12.
      行牧且荛释义:一边放牛,一边打柴。 行,从事,做。且,连接同时做的两个动作。
    • 13.
      边人释义:⒈亦作“邉人”。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晋 人杀 厉公,边人以告。”韦昭 注:“边人,疆埸之司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天锡 世雄 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唐 王建《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明 刘基《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清 李基和《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⒉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唐 张籍《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放牛造句

1.他是个放牛娃,目不识丁,文化都是参加八路军后才学的。

2.周武王在太公望辅助下灭商,于是偃武修文,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

3.他唱着悠扬的牧歌去放牛

4.这也许是我一直保持了放牛时那颗欢乐的心灵的缘故。

5.归马放牛,天下太平,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放牛是什么意思 放牛读音 怎么读 放牛,拼音是fàng niú,放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放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