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 [fán fū]
1. 平常的人;平庸的人。
例凡夫俗子。
英[ordinary person;]
凡夫 引证解释
⒈ 平庸之人。
引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委天下之重於凡夫之手,託废立之命於姦臣之口。”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凡夫朝为蜩翼之善,夕望丘陵之益,犹立植黍稷坐索於丰收也。”
⒉ 人世间的俗人。
引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患乎凡夫,不能守真。”
《敦煌曲子词·十二时·法体》:“释迦 犹自入涅槃,岂有凡夫得长在。”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二折:“久闻先生有黄白住世之术,不知仙教可使凡夫亦得闻乎?”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此时众人聚观者极多,一个个肉眼凡夫,谁人肯信,都去攛掇那僧人。”
周作人 《糸鱼川》:“他是个烦恼具足的凡夫,但归根是信托 弥陀 的。”
国语词典
凡夫 [fán fū]
⒈ 平庸的人。
引三国魏·曹植〈任城王诔〉:「凡夫爱命,违者徇名。」
《西游记·第一二回》:「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
反超人 圣人
凡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业释义:⒈佛教语。 指身业、口业、意业。佛教认为造业将引生种种果报。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况答三业之劳乎?”《魏书·释老志》:“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能具此,谓之三业清浄。” 宋 黄庭坚 《题墨轩和遵老》诗:“平生三业浄,在俗亦超然。”⒉佛教语。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即非善非恶之业)。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七:“凡夫、二乘及与菩萨,具有三业。”
- 2.
三心四相释义:三心是“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众生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过于执着往昔的想念,今日的焦虑,未来的担忧。 四相就是“我、人、众生、寿者相”,就是凡夫以二元对立心来认识世界宇宙人生的,故有此长彼短。
- 3.
不杖期释义:古时丧制,一年之丧,称为期服。 期服有杖期、不杖期之分。凡夫为妻服丧,如果自己的父母还在,就不能持杖,称为不杖期。《仪礼·丧服》:“大夫之适子为妻。传曰:‘何以期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何以不杖也?父在则为妻不杖。’”
- 4.
了达释义:⒈佛家语。彻悟;通晓。《坛经·宣诏品》:“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唐 顾况《从江西道中寄齐相公》诗:“能依二諦法,了达三轮空。”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禪。”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度数年之力,中国 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⒉超脱。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渊明 自作挽辞,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太虚 之辞哀怨。”⒊“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元 无名氏
- 5.
五眼释义:佛教语。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陀具种种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
- 6.
介夫释义:⒈披甲的卫士。 ⒉泛指凡夫俗子。
- 7.
仙客释义:⒈仙人。汉 刘向《列仙传·女几》:“女几 藴妙,仙客来臻。倾书开引,双飞絶尘。”宋 司马光《瘿盆》诗:“昔时仙客浮孤槎,波痕渍朽成凹洼。”⒉借称官职清贵或风神超逸之士。宋 无名氏《满朝欢·寿韩尚书出守》词:“元是凤池仙客,曾曳履、持荷簪笔。”明 屠隆《綵毫记·乘醉骑驴》:“下界凡夫、幸遇仙客,容下官款留请教。”⒊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唐 崔峒《送侯山人赴会稽》诗:“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唐 李宗闵《赠毛仙翁》诗:“不知仙客占青春,肌骨纔教称两旬。”⒋指 王仙客。唐 传奇《无双传》中,王仙客 娶外舅之
- 8.
俗子释义:俗人:凡夫俗子。
- 9.
俗眼释义:⒈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⒉借指浅薄、势利的庸俗人。宋 梅尧臣《吴冲卿鼓契》诗:“时移世异不改易,俗眼厌旧君前非。”清 黄景仁《题可堂印谱》:“吁嗟俗眼多,曲説中肝肺。”⒊尘世中人的眼睛,借指凡夫俗子。唐 薛用弱《集异记·王涣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⒋指一般人的眼睛。《花城》1981年第1期:“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爱上了物理学,开始用他那对敏锐、机灵的大眼睛去探索俗眼看不到的基本粒子。”
- 10.
八倒释义:佛教语。凡夫二乘对涅槃境界的八种偏执之见。或执常、乐、我、净四倒,或执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四倒。
- 11.
六凡释义:三界内的六种凡夫众生。
- 12.
凡俗夫子释义:指平凡无奇的市井俗人;指用佛家观点,指不能看破红尘、舍不下世俗名利的俗人。 通常也写作“凡夫俗子”。现在泛指普通平庸的人,普通百姓,没有什么特别本事的人。
- 13.
凡圣释义:佛教语。谓凡夫与圣者。佛家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皆为圣者;自此而下,未断惑证理之人,皆是凡夫。
- 14.
凡夫释义:凡人:凡夫俗子。
- 15.
分段生死释义:迷界凡夫所受的生死。
- 16.
劣兄释义:犹愚兄。 自谦之辞。清 李渔《蜃中楼·警焰》:“二位贤弟,劣兄老朽无能,竟被凡夫所困,如之奈何?”《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劣兄今年活了八十七岁,再三年就九十岁的人了。”
- 17.
如梦勤加释义:佛教术语,梦本无实,乃属睡眠中之妄识对境作弄而已!但凡夫在梦中,却认为是真实不虚而勤加追求!当知诸法本无,因被无明惑作弄,故有如梦之诸多现像存在!如能了悟真性无梦,同时即可转迷成智,得以将空名无实之妄惑断绝,而证入真如清净性海为旨趣!。
- 18.
守真释义:保持真元;保持本性。 语出《庄子·渔父》:“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晋 葛洪《抱朴子·道意》:“患乎凡夫,不能守真。”唐 钱起《过曹钧隐居》诗:“之子秉高节,攻文还守真。”宋 阮阅《增修诗话总龟》卷四五:“元真子 张志和,会稽 人,守真养气,卧雪不冷,入水不濡。”
- 19.
寿者相释义:我们凡夫四相都有,四相第一个是我相,有一个我的相,即有我执,执著于有一个我。
- 20.
攀迟学稼释义:孔子想念社会应有劳心与劳力的分工,把统治者看作是劳心者,为仁人君子,把被统治者看作是劳力者,为凡夫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