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信 [jì xìn]
1. 递送书信。
3. 现代多通过邮局递送。
寄信 引证解释
⒈ 递送书信。
引唐 贾岛 《题朱庆馀所居》诗:“寄信船一隻,隔乡山万重。”
《七侠五义》第五九回:“金 令又要托 包兴 寄信一封, 包兴 一一应允。”
⒉ 现代多通过邮局递送。
引曹禺 《日出》第二幕:“这两天就没见着他个影子。打电话,寄信,我亲自去找他,他都是不在家。”
国语词典
寄信 [jì xìn]
⒈ 寄出信件。
引《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只有在天长赐书楼吃了一坛九年的陈酒,醉了一夜,心里快畅的紧,所以三千里外寄信告诉我。」
反收信
寄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信筒释义:邮局在路旁等处设置的供寄信人投信的设备。也叫邮筒。
- 2.
信箱释义:⒈邮局设置的供人投寄信件的箱子。⒉设在邮局内供人租来收信用的编有号码的箱子,叫邮政专用信箱。有时某号信箱只是某个收信者的代号。⒊收信人设在门前用来收信的箱子。⒋指电子信箱。
- 3.
分晰释义:⒈分辨清楚。《红楼梦》第七八回:“王夫人 听了这话不错,自己遂低头一想,便命人去请了 寳釵 来,分晰前日的事,以解他的疑心。”清 俞樾《茶香室三钞·寄信冥府》:“按此文未甚分晰。两石栏,不知为一为二,五土殿,亦未详在何处也。”⒉清楚;清晰。清 恽敬《五宗语录删存序》:“发明天人,依附经论,浑融包孕,条理分晰者,为第三集。”黄远庸《财政部重要法令之说明》:“洎乎近年筹备立宪,将全国财政彻底清厘,试办预算,从其外形观之,固已条缕分晰,规定详明。”⒊犹分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
- 4.
发信释义:邮寄信件。
- 5.
天杀的释义:詈词。犹言该死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不知那一个天杀的与他寄信回去,今有 钱塘 火龙到来,要和我鬭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天杀的,你自己胆小,和 黎二少 交易不成,我们当场走开。”艾芜《乌鸦之歌》:“年轻小伙子则向我忿忿说道:‘哪个怕他们……这些天杀的!’”
- 6.
寓书释义:寄信;传递书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 寓书於 子西 以告 宣子。”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在 铁城 因故人有帅 成都 者,得寓书,遂与 石 通寒温。”冯自由《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中国教育会全体会员顿首寓书海外同胞。”
- 7.
投邮释义:投寄信件。
- 8.
来信释义:⒈寄信来或送信来:在国外的儿子经常来信。到了那里请来一封信。⒉寄来或送来的信件:人民来信。来信收到了。
- 9.
洪乔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 作 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 既至 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因称不可信托的寄信人为“洪乔”。唐 陆龟蒙《逆友湖上》诗:“欲寄一函聊问讯,洪乔 寧作置书邮。”元 马臻《送江西熊履善茂才之金陵》诗之二:“书来莫附 洪乔 便,只道经年一字无。”《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二八>》:“六月六日发去一封信,不知是否遇了 洪乔?”
- 10.
缄愁释义:谓寄信言别愁相思。
- 11.
说是释义:惯用语。表示转述别人的话。《红楼梦》第九六回:“蟠儿 那里,我央 蝌儿 去告诉他,説是要救 宝玉 的命,诸事将就,自然应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记得我十五岁那年,我父亲从 杭州 商号里寄信回来,説是身上有病,叫我到 杭州 去。”
- 12.
遗札释义:⒈遗书,死者留下的书札。⒉寄信。
- 13.
附书释义:捎信;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