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积 [chǔ jī]
1. 储蓄积聚。
例储积余粮,以备急需。
英[ store up; ]
2. 积蓄的财物。
例素无储积。
英[ property and savings; ]
储积 引证解释
⒈ 储备积存。
引汉 扬雄 《羽猎赋》:“迺詔虞人典泽,东延 昆 邻,西驰閶闔,储积共偫,戍卒夹道。”
《东观汉记·来歙传》:“因 歙 上疏,宜益选兵马,储积资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张延雋 之为 晋州 行臺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埸,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今观歷年储积之粟,恰足供用。”
郭沫若 《今昔集·中国战时的文学与艺术》:“这并不是小说家的不努力,而是小说家在那儿储积题材。”
⒉ 指贮积的财物。
引《后汉书·安帝纪》:“比年虽获丰穰,尚乏储积。”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势利倾於邦君,储积富乎公室。”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商务馆被燹后,与一切人员,俱被停职,素无储积,生活为难。”
国语词典
储积 [chǔ jī]
⒈ 储备积蓄。
引《晋书·卷四一·李憙传》:「虽清非异众,而家无储积。」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储积器用,受活黎民。」
反消耗
储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年之畜释义:古指国家必备的三年的储积。《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臧孙辰 告糴于 齐,国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淮南子·主术训》:“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
- 2.
余一余三释义:《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 ”孔颖达 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揔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民三年耕,则餘一年之畜……三考黜陟,餘三年食。”后遂以“餘一餘三”谓连年丰收,家有储粮,国库充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王诏旨》:“朕又念前时天兵征剿,尔等四民畏惧天威,抛弃家产;今虽欣然就抚,各安农业,际此新天新地之期,未有餘一餘三之积。”
- 3.
储积释义:⒈储存积聚;积蓄:储积余粮。 储积能量。⒉指积蓄的财物:家无储积。
- 4.
储聚释义:储存积聚。 也指储积的粮食。
- 5.
劝分释义:劝导人们有无相济。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穡,劝分,此其务也。”杜预 注:“劝分,有无相济。”杨伯峻 注:“劝分者,劝其有储积者分施之也。”《国语·晋语》:“懋穡劝分,省用足财。”韦昭 注:“劝有分无。”元 揭傒斯《逸士陈君墓志铭》:“凶年飢岁,发廩賑贷,不待劝分。”清 黄宗羲《赵州李公救菑记》:“从来救菑之法……曰发仓廪,曰劝分,如此而已。”
- 6.
委于我心释义:储积在我心中。
- 7.
委府释义:指储积物资的官署。
- 8.
居贿释义:储积财物。《国语·晋语八》:“假贷居贿。”《新唐书·裴伷先传》:“﹝ 裴伷先 ﹞无復名检,专居贿,五年至数千万。”
- 9.
帑储释义:府库储积。
- 10.
庾积释义:露天储积之谷物。
- 11.
敛积释义:指收购和储积。
- 12.
无尽藏释义:⒈佛教语。谓佛德广大无边,作用于万物,无穷无尽。⒉泛指事物之取用无穷者。⒊指佛寺中储积各方所施舍的财物的地方。
- 13.
无藏释义:⒈不收藏;不储积。《左传·襄公五年》:“﹝ 季文子 ﹞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⒉不隐讳;不隐藏。《韩非子·亡徵》:“漏洩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羣臣之语者,可亡也。”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羽调曲》:“山无藏於紫玉,地不爱於黄银。”
- 14.
渟蓄释义:⒈犹含蓄。 ⒉指储积于胸中的才识。
- 15.
漏积释义:虚耗储积。
- 16.
诱率释义:⒈引导带领。宋 曾巩《太学博士制》:“盖尊其所闻,以诱率学者,汝之守也。”⒉劝募。《宋史·河渠志一》:“往年议塞 滑州 决 河,时公私之力,未若今日之贫虚;然犹储积物料,诱率民财,数年之间,始能兴役。”
- 17.
镇抚释义:安抚。《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以镇抚其社稷。”《史记·淮阴侯列传》:“因请立 张耳 为 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 许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张延雋 之为 晋州 行臺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埸,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薛铁山 死,州民无主,虑不逞者为变。故 罕之(李罕之)专命镇抚,取王裁旨。”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 满 人治理 中国 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