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详议 详议的意思
xiáng

详议

简体详议
繁体詳議
拼音xiáng yì
注音ㄒㄧㄤ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áng yáng,(1) 同“佯”,假装。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基本含义

详细讨论和商议。

详议的意思

详议 [xiáng yì]

1. 审议。

详议 引证解释

⒈ 审议。

《汉书·魏相传》:“愿陛下与 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 及有识者详议乃可。”
《晋书·哀帝纪》:“其搜扬隐滞,蠲除苛碎,详议法令,咸从损要。”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源 父子因共详议,判与为婚。”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二》:“天之祸福,不犹君之赏罚乎?鬼神之鉴察,不犹官吏之详议乎?”


详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学释义:⒈指国学与太学。 《南齐书·礼志上》:“今学非惟不宜废而已,乃宜更崇尚其道,望古作规,使郡县有学,乡閭立教。请付尚书及二学详议。”《魏书·李谐传》:“栖闲虚以筑馆,背城闕而为家。带二学之高宇,远三市之狭邪。”⒉佛教语。指读诵、禅思两种修行方式。即读诵大乘经典,一心如理思维。《释氏要览·志学·二学》:“毘奈耶云,佛説有二种学业:一读诵,二禪思。”
    • 2.
      位版释义:帝王郊祀天地祖宗时,用以书神位之版。 宋 岳珂《愧郯录·金版》:“今郊祀天地祖宗,正配位皆有金版书神位,以金饰木为之。如匣之制,稍高博,且表以字。珂 按,典故,政和 六年六月甲戍,宣和殿学士礼制局详议官 蔡攸 言:‘臣昨受睿言,讨论位版之制,退攷太史局所掌,见用位版皆无所稽据。’”
    • 3.
      审刑院释义:亦省称“审刑”。宋 代于禁中设立的官署,其职务是检查大理寺所审理的案件,并上报中书省。《宋史·职官志三》:“淳化 二年,增置审刑院,知院事一人,以郎官以上至两省充,详议官以京朝官充,掌详讞大理所断案牘而奏之。凡狱具上,先经大理,断讞既定,报审刑,然后知院与详议官定成文草,奏记上中书,中书以奏天子论决。”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刑法》:“至於 淳化,又置审刑院於禁中,防大理刑部之失。”
    • 4.
      巡台释义:⒈天子巡幸时所筑祭天之台。 《魏书·太祖纪》:“﹝ 登国 七年﹞秋八月,行幸漠南,仍筑巡臺。”⒉犹抚台。指巡抚。明 张瀚《松窗梦语·宦游纪》:“余守 大名,謁巡臺 杨公 选,语地方兴革及官属贤否,余具以实对。”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四》:“西湖 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温甫 三公而已……至 杨温甫 时,则又别矣,先申巡臺藩臬,俟其报可,然后敢白於朝,下工部详议之。”
    • 5.
      断覆释义:对刑事案件的断罪及复核。语本《宋史·刑法志一》:“建隆 三年,令诸州奏大辟案,须刑部详覆。寻如旧制,大理寺详断,而后覆于刑部。”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祖 时,刑部复核各地大辟罪案……各地上奏案件,先由审刑院交付大理寺,刑部断覆,再交审刑院详议裁决。”
    • 6.
      漆纱释义:用漆刷过的纱。《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一时仓卒不及详议,遂用漆纱浅黄之服,使 寿皇 已行之礼,举而復坠,臣窃痛之。”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幞头》:“幞头,朝服也,北周 武帝 始用漆纱製之,至 唐 又有纱帽之制,逮今用之。”清 方以智《通雅·衣服》:“以漆胶纱曰漆纱。隋 皮弁用漆纱为之。”
    • 7.
      详覆释义:⒈详议审察。唐 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昨奉三月一日敕,令往 剑南 东川 详覆 瀘川 监官 任敬仲 赃犯。”《宋史·刑法志一》:“建隆 三年,令诸州奏大辟案,须刑部详覆。”清 谭嗣同《农学会会友办事章程》:“凡受访查考究之嘱託者,应请详覆。”⒉上详回复。《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事,弟也只得备文书详覆上去,看大人意思何如。”
    • 8.
      谳疑释义:议处疑难案件。语出《史记·酷吏列传》:“奏讞疑事,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宋 王安石《敕奖谕赐审刑院详议官大理寺详断官等》:“朕初嗣服,德化未孚,永念元元,多罹犴狱。汝等并膺选擢,任在讞疑。”

详议(xia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详议是什么意思 详议读音 怎么读 详议,拼音是xiáng yì,详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详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