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十金 十金的意思
shíjīn

十金

简体十金
繁体
拼音shí jīn
注音ㄕˊ ㄐ一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组词】:十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组词】:十足。十成。

jīn,(1)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组词】:黄金。金子。金笔。(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组词】: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3) 钱。【组词】:现金。基金。挥金如土。(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例句】: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①钲声;②钟声)。金鼓(锣鼓)。(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例句】: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①盛酒器;②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7)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组词】: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8) 中国朝代名。【组词】:金代。(9) 姓。

基本含义

指非常珍贵、宝贵的东西。

十金的意思

十金 [shí jīn]

1. 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小。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大。

十金 引证解释

⒈ 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小。

《史记·游侠列传》:“及 剧孟 死,家无餘十金之财。”
《汉书·扬雄传》:“﹝ 扬雄 ﹞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⒉ 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大。

《晋书·范宁传》:“蒱酒永日,驰鶩卒年,一宴之饌,费过十金。”
唐 杜甫 《奉赠射洪李四丈》诗:“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


十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金释义:⒈古代钱币数量名称。 二十两或一斤为一金。后亦用以称银一两。《战国策·齐策一》“公孙閈 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市卜於市”汉 高诱 注:“二十两为一金。”《史记·平准书》“一黄金一斤”司马贞 索隐引 臣瓒 云:“秦 以一鎰为一金,汉 以一斤为一金。”清 赵翼《陔馀丛考·一金》:“今人行文以白金一两为一金,盖随世俗用银以两计,古人一金则非一两也。”⒉指少量钱财。南朝 宋 鲍照《代贫贱苦愁行》:“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晋书·顾荣传》:“官无一金之费,人无终朝之劳。”宋 杨万里《心学论一·诗论》:“今夫童子誑其西
    • 2.
      伪凤释义:假凤凰。 典出《尹文子·大道上》:“楚 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 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 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 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宋 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伪凤易悦 楚,真龙反惊 叶。”
    • 3.
      僞凤释义:假凤凰。典出《尹文子·大道上》:“楚 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 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 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 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宋 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伪凤易悦 楚,真龙反惊 叶。”
    • 4.
      十金释义:⒈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小。《史记·游侠列传》:“及 剧孟 死,家无餘十金之财。”《汉书·扬雄传》:“﹝ 扬雄 ﹞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⒉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大。《晋书·范宁传》:“蒱酒永日,驰鶩卒年,一宴之饌,费过十金。”唐 杜甫《奉赠射洪李四丈》诗:“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
    • 5.
      吾曹释义:犹我辈;我们。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南朝 梁 王僧孺《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宋 杨万里《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郭沫若《在欢送志愿军大会上》诗:“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恒胜利属吾曹。”
    • 6.
      告匮释义:⒈宣告匮乏。《明史·王杲传》:“时国储告匱,诸边请增餉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 李文进 请议广储蓄。”⒉诉说用度缺乏。清 昭槤《啸亭杂录·普免天下租税漕粮》:“御膳房日用五十金,上屡加核减,至末年岁用仅二万餘金,近侍虽告匱,不顾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倾盖之士与之告匱者,即解囊与之,毫无吝色。”
    • 7.
      徙置释义:⒈谓把物件等移放到别处。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南史·薛伯宗传》:“时又有 薛伯宗 善徙痈疽,公孙泰 患背,伯宗 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⒉移民使定居于某地。《后汉书·鲜卑传》:“闻 倭 人善网捕,於是东击 倭人国,得千餘家,徙置 秦水 上,令捕鱼以助粮食。”
    • 8.
      徙木释义:《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后用为取信于民之典。唐 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宋 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 始皇,秦 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也。”清 吴伟业《读史杂诗》之二:“商君 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 9.
      扣抵释义:扣除抵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额外杂办》:“鸿 于开销到日,传集绅衿,出部文相示,比前发之四十金,除扣抵大粮,尚须补库三十餘两。”《清会典事例·户部·追赔拖欠》:“嘉庆 七年奏准,估计在京一切抵项变价房屋,无论住房铺面,悉按檩数分别等第,作价扣抵。”
    • 10.
      洊饥释义:连年饥荒。宋 陆游《思蜀》诗:“白首躬耕遇洊饥,江 南自笑欲畴依。”《明史·焦源溥传》:“岁洊饥,民淘马粪以食。”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往年 晋 省洊饥,费数十金不能运米一石。”
    • 11.
      牟尼释义:⒈梵语muni的音译。意为寂静。多指 释迦牟尼。南朝 梁简文帝《六根忏文》:“牟尼 鷲岳 之光,弥勒 龙华 之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殿中供者,名 瓦窰圣,类 牟尼。”《西游记》第十七回:“瓦鑠黄金焰,牟尼 白昼光。”胡适《吴敬梓年谱》引 清 吴敬梓 诗:“独客卧禪关,昏灯对 牟尼。”⒉即牟尼子。清 昭槤《啸亭杂录·三姓门生》:“百八牟尼亲手捧,採来犹带乳花香。”参见“牟尼子”。⒊清 代朝服上的珠串。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今中书不兼馆差者,无不掛珠矣……即数十金捐纳之科
    • 12.
      穷泰极侈释义:形容极端奢侈,尽情享受。《文选·班固<西都赋>》:“歷十二之延祚,故窮泰而極侈。”张铣 注:“始自 高祖,終於 平帝,爲十二世;世增修飾,故至窮極奢侈。”唐 魏徵《九成宫醴泉碑铭》:“觀其移山迴澗,窮泰極侈。”清 冯桂芬《致曾侯相书》:“於是幫官窮泰極侈,提牐之費,一處或至五十金,沿途莫不有所沾溉。”
    • 13.
      节仪释义:节日礼物。宋 吴自牧《梦粱录·十一月冬至》:“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餽送节仪,及举盃相庆,祭享宗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每年束脩五十金,其外节仪,与夫供给之盛,自不必説。”
    • 14.
      贫友释义:贫穷的友人。《汉书·货殖传》:“﹝ 陶朱公 ﹞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而再散分与贫友昆弟。”明 叶绍袁《亡室沉安人传》:“君曰:‘贫友以急告而不能周,愧也。’即脱簪珥鬻数十金予之。”清 孔尚任《答张谐石书》:“僕本贫官,又交贫友,有心无力,自蹈菲薄。”参见“贫交”。
    • 15.
      颁金释义:战国 秦 商鞅 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于是颁布新法,令行于民。事见《史记·商君列传》。后因以“颁金”作为悬赏以取信于民的典故。《旧唐书·李密传》:“危急则勋赏悬授,克定则丝纶不行,异 商鞅 之颁金,同 项王 之刓印。”

十金(shij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十金是什么意思 十金读音 怎么读 十金,拼音是shí jīn,十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十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