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鼠 [què shǔ]
1. 麻雀和老鼠。
2. 粟鼠,大鼠。
4. 比喻小人。
雀鼠 引证解释
⒈ 麻雀和老鼠。
引《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操 怒,谓 融 曰:‘ 禰衡 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
宋 苏轼 《寄刘孝叔》诗:“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掛 神武。”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
⒉ 粟鼠,大鼠。
引《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 三国 吴 陆玑 疏:“今 河 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於头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
⒊ 比喻小人。
引唐 周昙 《博陆侯》诗:“栋梁徒自保坚贞,毁穴难防雀鼠争。不是主人知诈伪,如何柱石免敧倾。”
国语词典
雀鼠 [què shǔ]
⒈ 鸟雀和老鼠。比喻微不足道或品类低下的人。
引《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下·祢衡传》:「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
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城空雀鼠死,人去豺狼喧。」
⒉ 比喻因小事而争讼。参见「鼠牙雀角」条。
雀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加耗释义:⒈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五代 后唐 明宗 时,凡民间纳米,每石加收二升,谓之雀鼠耗。五代 后汉 时 王章 又增至二斗,名为省耗。参见《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⒉指白银交换中加补的损耗量。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纹银﹞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颇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有折色,有库平、湘平之异,漕平、规平之殊。”
- 2.
斗耗释义:历代从水道运粮,每石另加米数斗,随漕起运,作为沿途耗折之用,谓之“斗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上以漕运自 晋 汉 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詔自今每斛给耗一斗。”参见“耗米”、“雀鼠耗”。
- 3.
省耗释义:五代 时征收田赋的一种附加税。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除夏秋税省耗。”胡三省 注:“旧例,夏秋二税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祇纳正税数,不量省耗。”《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章 聚敛刻急。旧制,田税每斛更输二升,谓之‘雀鼠耗’,章 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
- 4.
罗掘俱穷释义:罗雀掘鼠,而雀鼠已近;比喻无法筹到款项。
- 5.
萑苻释义:⒈泽名。《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 多盗,取人於 萑苻 之泽。”杜预 注:“萑苻,泽名。於泽中劫人。”一说,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见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后以称盗贼出没之处。明 吴承恩《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盗息萑苻,净扫鼪鼯之跡;讼清枳棘,坐消雀鼠之风。”清 招广涛《募兵》诗:“不见萑苻中,流劫日纵横。”⒉指盗贼;草寇。《明史·李俊传》:“尸骸枕籍,流亡日多,萑苻可虑。”沉昌眉《和弟》:“攫人无魑魅,御人无萑苻。”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在宣布独立以后,更由萑苻馀孽一变而为 丰
- 6.
蚍蜉援释义:喻微小的援助。语本 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清 赵翼《漳州木棉庵怀古》诗:“围城久絶蚍蜉援,相府方酣蟋蟀鬭。”清 唐孙华《永嘉令马公赐谥索诗》之一:“蚍蜉援絶当流矢,雀鼠粮空自结缨。”
- 7.
角牙释义:语出《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雀鼠角牙,用以啄啮。后因以“角牙”比喻谗陷别人的手段。《新唐书·朱敬则传》:“去萋斐之角牙,顿姦险之芒刃,塞罗织之妄源,扫朋党之险迹。”
- 8.
速狱释义:招致诉讼。语出《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高亨 注:“速,招致。狱,诉讼。”清 褚廷璋《书学署批详存稿后》诗:“怀刑君子素,速狱慎雀鼠。”
- 9.
雀鼠释义:⒈麻雀和老鼠。《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操 怒,谓 融 曰:‘ 禰衡 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 宋 苏轼 《寄刘孝叔》诗:“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掛 神武 。”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⒉粟鼠,大鼠。《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 三国 吴 陆玑 疏:“今 河 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於头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⒊比喻小人。 唐 周昙 《博陆侯》诗:“栋梁徒自保坚贞,毁穴难防
- 10.
雀鼠谷释义:古代地名、古战场。 《水经注》卷六汾水注云:“汾津名,在界休县之西南,俗谓之雀鼠谷,数十里间道险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