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认罪 认罪的意思
rènzuì

认罪

简体认罪
繁体認罪
拼音rèn zuì
注音ㄖㄣˋ ㄗ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èn,(1) 分辨,识别。【组词】:认生。认得。辨认。(2) 表示同意。【组词】:认可。认账。(3) 与本来无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组词】:认亲。(4) 认吃亏。【例句】:这事没办成,我认了。

zuì,(1) 犯法的行为。【组词】: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组词】: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3) 刑罚。【组词】:判罪。畏罪。待罪。请罪。(4) 苦难,痛苦。【组词】:受罪。

基本含义

承认自己的罪行或错误。

认罪的意思

认罪 [rèn zuì]

1. 承认自己的罪行。

证据确凿,不认罪是徒劳的。

[peccavi;]

认罪 引证解释

⒈ 承认自己的罪行。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二出:“等着我为君的去升座,便把老头儿认罪儘凭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后来同乡官知道这件事,便把 弥轩 叫到会馆里来,大众责备了他一番,要他对祖父叩头认罪。”
刘绍棠 《二度梅》二:“你怎么不低头认罪啦?”


国语词典

认罪 [rèn zuì]

⒈ 承认自己有罪。

《红楼梦·第三三回》:「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伏罪 服罪

抵赖


认罪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伏罪释义:也作服罪。承认自 己的罪过。
    • 2.
      服罪释义:承认自己的罪过:低头服罪。

认罪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抵赖释义: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认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买认释义:出钱买嘱他人认罪。明 海瑞《邵守愚人命参语》:“况 邵守正 亲兄弟 邵守中、守和 男 邵太礼,与 守愚 等係同宗兄弟,住址相邻,耳目切近,询访三年,杳无可据,则计供买认之情似虚。”
    • 2.
      伏引释义:谓服罪,认罪。《魏书·李崇传》:“崇 摄 庆宾 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他尸?’庆宾 伏引。”《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四年》:“臣等穷治,辞不伏引;然众证明昞,準律当死。”
    • 3.
      伏愆释义:认罪。
    • 4.
      伏状释义:⒈承认罪状。⒉承认罪状的书面供词。
    • 5.
      伏辩释义:旧时指认罪的供状或悔过书。也作服辩。
    • 6.
      俛首系颈释义:俛:同“俯”,低下。低下头,用绳子拴着脖子。形容卑躬屈膝低头认罪。
    • 7.
      俯首就缚释义:低下头让人捆绑。 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 8.
      具伏释义:完全认罪。《新五代史·李从温传》:“﹝ 从温 ﹞尝诬亲吏 薛仁嗣 为盗,悉籍没其家貲数千万。仁嗣 等诣闕自诉,事下有司,从温 具伏。”《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田钦祚 ﹞与都部署 郭进 不协,敌至,闭壁自守,去又不追,蓄军资以规利,为部下所讼,詔鞫之,钦祚 具伏。”
    • 9.
      告解释义:和好圣事sacramentofreconciliation,也称告解圣事sacramentofconfession(强调认罪的成份),或忏悔圣事(强调改变、忏悔的成份)。是天主教会七件圣事之一。
    • 10.
      密写释义:一种保密的书写方法。用特制的不显象的药水写在纸或其它材料上,约定对方用特殊方法处理,使字形显现。《新华月报》l955年第10期:“当确凿的罪证:两部电台、十几本电码、密写药物、密写纸、大量间谍活动经费等被提出来的时候,这几个间谍不得不低头认罪了。”
    • 11.
      引慝释义:承认罪过。
    • 12.
      引服释义:亦作“引伏”。认罪,服罪。《魏书·樊子鹄传》:“太山 太守 彭穆 参候失仪,子鵠 责让 穆,并数其罪状,穆 皆引伏。”《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二年》:“掠治日急,垂 愍之,私使人谓 段氏 曰:‘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元年》:“置对,无一语罣人,惟自引伏。”明 马愈《马氏日抄·徐尚书》:“有富室某併其乡某甲田产,诬以人命,甲不胜拷掠,自引服。”
    • 13.
      引罪释义:承认罪过。
    • 14.
      承伏释义:认罪。
    • 15.
      承引释义:招认罪行。
    • 16.
      承抵释义:认罪抵命。
    • 17.
      承招释义:认罪招供。
    • 18.
      服判释义:服从判决:认罪服判。 服判息讼。
    • 19.
      服词释义:承认罪责之词。
    • 20.
      款引释义:谓从实认罪。

认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买认释义:出钱买嘱他人认罪。明 海瑞《邵守愚人命参语》:“况 邵守正 亲兄弟 邵守中、守和 男 邵太礼,与 守愚 等係同宗兄弟,住址相邻,耳目切近,询访三年,杳无可据,则计供买认之情似虚。”
    • 2.
      伏引释义:谓服罪,认罪。《魏书·李崇传》:“崇 摄 庆宾 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他尸?’庆宾 伏引。”《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四年》:“臣等穷治,辞不伏引;然众证明昞,準律当死。”
    • 3.
      伏愆释义:认罪。
    • 4.
      伏状释义:⒈承认罪状。⒉承认罪状的书面供词。
    • 5.
      伏辩释义:旧时指认罪的供状或悔过书。也作服辩。
    • 6.
      俛首系颈释义:俛:同“俯”,低下。低下头,用绳子拴着脖子。形容卑躬屈膝低头认罪。
    • 7.
      俯首就缚释义:低下头让人捆绑。 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 8.
      具伏释义:完全认罪。《新五代史·李从温传》:“﹝ 从温 ﹞尝诬亲吏 薛仁嗣 为盗,悉籍没其家貲数千万。仁嗣 等诣闕自诉,事下有司,从温 具伏。”《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田钦祚 ﹞与都部署 郭进 不协,敌至,闭壁自守,去又不追,蓄军资以规利,为部下所讼,詔鞫之,钦祚 具伏。”
    • 9.
      告解释义:和好圣事sacramentofreconciliation,也称告解圣事sacramentofconfession(强调认罪的成份),或忏悔圣事(强调改变、忏悔的成份)。是天主教会七件圣事之一。
    • 10.
      密写释义:一种保密的书写方法。用特制的不显象的药水写在纸或其它材料上,约定对方用特殊方法处理,使字形显现。《新华月报》l955年第10期:“当确凿的罪证:两部电台、十几本电码、密写药物、密写纸、大量间谍活动经费等被提出来的时候,这几个间谍不得不低头认罪了。”
    • 11.
      引慝释义:承认罪过。
    • 12.
      引服释义:亦作“引伏”。认罪,服罪。《魏书·樊子鹄传》:“太山 太守 彭穆 参候失仪,子鵠 责让 穆,并数其罪状,穆 皆引伏。”《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二年》:“掠治日急,垂 愍之,私使人谓 段氏 曰:‘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元年》:“置对,无一语罣人,惟自引伏。”明 马愈《马氏日抄·徐尚书》:“有富室某併其乡某甲田产,诬以人命,甲不胜拷掠,自引服。”
    • 13.
      引罪释义:承认罪过。
    • 14.
      承伏释义:认罪。
    • 15.
      承引释义:招认罪行。
    • 16.
      承抵释义:认罪抵命。
    • 17.
      承招释义:认罪招供。
    • 18.
      服判释义:服从判决:认罪服判。 服判息讼。
    • 19.
      服词释义:承认罪责之词。
    • 20.
      款引释义:谓从实认罪。

认罪造句

1.犯罪分子,在信而有征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

2.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于是俯首认罪

3.这个叱咤商海的风云人物如今也只有低头认罪的份儿。

4.名侦探一语道破嫌犯的手法,使他俯首认罪

5.兴全痛哭流涕,连声认罪,还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

6.他眼见事迹败漏,已经无法掩人耳目,只好俯首认罪

7.老板,我已知错认罪,请你高抬贵手,饶恕我这一回吧!

8.法官出示了他签下的欠条,他不得不认罪伏法。

9.被告的情况比较特殊,鉴于认罪较好,不妨比物此志,按照法律从轻判决。

10.在铁的事实面前,他哑口无言,只得低头认罪

11.面对确凿的证据,他顿口无言,不得不低头认罪

12.他眼见事跡败漏,已经无法掩人耳目,只好俯首认罪

13.在铁的事实面前,他骨腾肉飞,只得低头认罪

14.凶手一直指鹿为马,企图推卸刑责,最后才在目击者指证历历下俯首认罪

15.法官旁敲侧击,让狡猾的歹徒无法招架,终于俯首认罪

16.由于铁证如山,犯人只能放弃侥幸心理,供认罪行。

17.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罪犯黔驴技穷,只得低头认罪

18.这个疑犯在警察旁敲侧击地审问下,终于认罪了。

认罪是什么意思 认罪读音 怎么读 认罪,拼音是rèn zuì,认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认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