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礼 [jiā lǐ]
1. 大夫之家的礼仪。
家礼 引证解释
⒈ 大夫之家的礼仪。
引《周礼·春官·家宗人》:“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掌家礼与其衣服宫室车旗之禁令。”
家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冠具释义:行冠礼的用具。《左传·襄公九年》:“君可以冠矣。大夫盍为冠具?”杨伯峻 注:“冠具指行冠礼之用具。”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鲁襄公 可冠而未冠,晋悼公 告之曰:曷为冠具。”
- 2.
出幼释义:脱离少年时期。《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隔邻有一儿子,名叫 阿巧,未曾出幼,常来女家嬉戏。”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今吾乡男子至十六,其父母必衣以盛服,设酒醴,使徧拜祖宗尊长,谓之出幼。”
- 3.
十二琉释义:儒家礼制。
- 4.
卒哭释义:古代丧礼,百日祭后,止无时之哭,变为朝夕一哭,名为卒哭。《仪礼·既夕礼》:“三虞卒哭。”郑玄 注:“卒哭,三虞之后祭名。始朝夕之间,哀至则哭,至此祭,止也。朝夕哭而已。”《新唐书·柳冕传》:“昭德 王皇后 崩,冕 与 张荐 议皇太子宜依 晋 魏 卒哭除服,左补闕 穆质 请依礼期而除,冕 议见用。”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郑丞相 居中,政和 七年遭母丧去。卒哭尚二日,则己拜。士大夫深惜之。”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二》:“古者卒哭在既葬三虞之后,无有未葬而先行卒哭者。”
- 5.
双九释义:指旧俗结婚后第十八天,男家送女家礼物的日子。《中国歌谣资料·廿六年跑反》:“亲友们弄了一顿光棍面,少油没醋多搁点盐。也不接回门不接双九,总怕路上闹麻烦。”
- 6.
反哭释义:古代丧葬仪式之一。安葬后,丧主捧神主归而哭。《左传·隐公三年》:“夏,君氏卒,声子 也,不赴於诸侯,不反哭于寝。”《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元年》:“故虽 三季 之末,七雄之敝,犹未有废衰斩於旬朔之间,释麻杖於反哭之日者也。”胡三省 注:“《礼》既葬而反哭。《檀弓》曰:‘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反哭之弔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二》:“古今既葬,有反哭之礼,今人不讲久矣。”
- 7.
山向释义:⒈旧时看风水的所定的坟茔方位。据说山向的吉凶,与年月日有关。《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刘猛进墓志》:“即以其年建子之月三日丙寅穸乎 南海郡 西北 朝亭 东一里半,坟向艮宫,厥名甲寅之墓。”此即山向之说。《儒林外史》第四回:“今年山向不利,只好来秋举行,但费用尚在不敷。”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二》:“吾乡卜葬,择日者以山向为準,有一年利东西,一年利南北之説。”⒉晋 代竹林七贤中 山涛、向秀 的并称。南朝 梁 沉约《七贤论》:“自 嵇 阮 之外,山 向 五人,止是风流器度,不为世臣所骇。”
- 8.
悚惕释义:⒈恐惧;惶恐。汉 焦赣《易林·遯之随》:“使民不惧,安无悚惕。”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城南依山原,北临 黄河,悬水百餘仞,临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清 吴伟业《松鼠》诗:“侧目仍盱睢,奉头似悚惕。”⒉常用为奏章或书信中的套语。唐 元稹《为令狐相国谢回一子官与弟状》:“宠过忧来,恩殊感极,彷徨自顾,悚惕难居。”清 陈确《答张考夫书》:“临书不胜悚惕。”⒊警惕。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二》:“録自 唐 以来诸家言,以悚惕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
- 9.
握发吐哺释义: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 10.
握发吐飧释义: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同“握发吐哺”。
- 11.
攻乎异端释义:旧指不符合儒家礼教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
- 12.
用尸释义:“尸”是神像。 古代祭祀时,用臣下或死者的晚辈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称为“用尸”。《礼记·曾子问》:“孔子 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孔颖达 疏:“以成人之丧威仪具备,必须有尸以象神之威仪也。”《公羊传·宣公八年》“犹绎,万入,去籥”汉 何休 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古人祭用尸,今无此礼,然礼意则不可不知。”
- 13.
礼记释义: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 14.
请期释义:⒈古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行聘之后,卜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形式上似由男家请示女家,故称“请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鴈。”郑玄 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这里 金员外 晓得外甥归来快了,定了成婚吉日,先到 冯 家下那袍段釵鐶请期的大礼。”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古昏礼有六礼,今《朱子家礼》略去问名、纳吉、请期,止用纳采、纳币、亲迎。”⒉约定日期。《左传·昭公十四年》:“﹝ 南蒯 ﹞请期五日,遂奔 齐。”《晋书·庾翼传》:“又遣使东
- 15.
邦礼释义:有关国家礼治之事。
- 16.
齿朝之士释义:列于朝廷的官吏。 唐 韩愈《河南府同官记》:“当时自齿朝之士而上,以及下百执事,官闕一人,将补,必取其良。”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自今伊始,自齿朝之士,下逮门内有监生者,三年之丧终丧,不得嫁娶。”《清史稿·礼志十二》:“自今伊始,齿朝之士,下逮生监,毋违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