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 [fú sāng]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英[ red hibiscus; ]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例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郭璞注:“扶桑,木也。”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英[ a kind of tree; ]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例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例扶又若荠。——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郭沫若《沁园春》
英[ mystic island,usually indicating Japan; ]
扶桑 引证解释
⒈ 神话中的树名。
引《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 晋 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⒉ 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
引《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汤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 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説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輦过。”
⒊ 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 日本。
引《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扶桑。”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餘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元 王冕 《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 扶桑国,我家亦在 蓬莱 丘。”
鲁迅 《集外集拾遗·<送增田涉君归国>诗》:“扶桑 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⒋ 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緑,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畧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復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絶。”
⒌ 乐名。参见“扶来”。
引《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
国语词典
扶桑 [fú sāng]
⒈ 朱槿的别名。参见「朱槿」条。
⒉ 古代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叫扶桑,是日出的地方。后为太阳的代称。晋·陶渊明〈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引《楚辞·屈原·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⒊ 日本的别名。参见「日本」条。
扶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桑释义:⒈传说中的三株桑树。《山海经·海外北经》:“欧丝之野 在 大踵 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 欧丝 东,其木长百仞,无枝。”此无枝之三桑又见《北山经》、《大荒北经》。⒉三株扶桑。扶桑为古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后因以“三桑”喻众辅臣。明 夏完淳《南越行送人入闽》:“古南 越,武夷 太姥 神灵穴,苍茫八柱倒江河,沆漭三桑扶日月。”按,清 顺治 二年(1645年),南明 郑鸿逵、黄道周、张肯堂 等拥立 唐王 朱聿键 于 福州 即皇帝位抗 清,故云“三桑扶日月”。
- 2.
东度扶桑释义:东渡,渡海向东。古代日本称为“扶桑国”。
- 3.
东榑释义:东方榑桑。榑桑,即扶桑。传说中的神树,为日出之处。借指朝阳。
- 4.
东王父释义:⒈亦称“东父”。 传说中的神名。《海内十洲记·聚窟洲》:“扶桑 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 太帝宫,太真 东王父 所治处。”三国 魏 曹植《远游篇》:“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将归謁 东父,一举超流沙。”⒉借指长寿之神。三国 魏 曹植《文帝诔》:“惟 黄初 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宜作物师,长为神主。寿终金石,等算 东父。”三国 魏 曹植《驱车篇》:“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同寿 东父 年,旷代永长生。”⒊道家谓清阳之气。《云笈七籤》卷七九:“东王父者,清阳之气也,万神之先,治东方,下在 蓬莱山,姓
- 5.
乘桴释义: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羈旅 辽东 三十餘年。”后用以指避世。唐 王维《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宋 王安石《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诗:“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 6.
九日释义:⒈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三国 魏 曹植《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天皇。”晋 傅玄《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清 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⒉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唐 李白《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元 丁鹤年《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
- 7.
云飞释义:⒈云阵飞行。《艺文类聚》卷六九引 南朝 梁简文帝《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非观触石,已觉云飞。”元 袁桷《客舍书事》诗之七:“云飞疑到地,草长不知春。”⒉指雨云兴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祭方丘乐章》:“雨零感节,云飞应序。”唐 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日出 扶桑,云飞 苍梧。”⒊在云中飞行。高飞。晋 左思《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张罗沮泽,不覩鸿鴈云飞。”吕向 注:“张网草泽而不覩鸟之高飞。”唐 杜牧《雁》诗:“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雨宿向
- 8.
佛桑释义:⒈即扶桑。植物名。指佛桑树或它的花。⒉即扶桑。旧时指日本。
- 9.
倚天剑释义:形容极长的剑。语本 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唐 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唐 李白《司马将军歌》:“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金 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元无倚天剑,可断扶桑枝。”
- 10.
十日释义:⒈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嫦娥 奔月。”唐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十日并出”。⒉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
- 11.
升扶释义:借指太阳。传说太阳从扶桑升起。以喻帝德。
- 12.
四夷馆释义:⒈北魏 时在 洛阳 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永桥 以南,圜丘 以北,伊 洛 之间,夹御道有四夷馆。道,东有四馆:一曰 金陵,二曰 燕然,三曰 扶桑,四曰 崦嵫。”⒉明 永乐 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 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 八馆,后增 八百、暹罗 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 13.
徂暑释义:⒈《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晋 夏侯湛《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唐 卢照邻《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宋 苏轼《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郑泽《答钝根》诗之二:“余家 金华 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⒉指季夏。《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季夏亦曰徂暑。”徐坚 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 14.
扶光释义:扶桑之光。指日光。亦指日。
- 15.
扶木释义:⒈扶桑。 神话中的树名。⒉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⒊扶桑。东方古国名。
- 16.
扶桑大帝释义:原称东霞扶桑大帝,原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 17.
扶桑茶释义:扶桑茶产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
- 18.
搏桑释义:扶桑。 借指 日本。搏,通“扶”。
- 19.
文章海释义:文章的巨宗。海为百川所朝宗,故云。唐 冯贽《云仙杂记·文星典史》:“杜子美 十餘岁,梦人令采文于 康水。觉而问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见鹅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史,天使汝下謫,为 唐 世文章海,九云誥已降,可於豆壠下取。’甫 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捫之麟篆熟,声振 扶桑 享天福。’后因佩入葱市,归而飞火满室,有声曰:‘邂逅秽吾,令汝文而不贵。’”
- 20.
日乌释义: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昔分鼇命鳸之世,观 河 拜 洛 之年,则有日乌流灾,风禽骋暴,天倾西北,地缺东南,盛旱坼三川,长波含五岳。”唐 方干《感时》诗之二:“日乌往返无休息,朝出扶桑暮却迴。”前蜀 杜光庭《招友人游春》诗:“难把长绳繫日乌,芳时偷取醉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