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逆 [xiōng nì]
1. 凶恶叛逆。亦指凶恶叛逆的人。
凶逆 引证解释
⒈ 凶恶悖逆。
引《后汉书·董卓传》:“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叙》:“是时四海既困, 中平 之政,兼恶 卓 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南朝 梁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侯景 凶逆,歼我国家,天下含灵,人怀愤厉。”
《北齐书·魏兰根传》:“先有 董卓 祠,祠有柏树。 兰根 以 卓 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槨材。”
⒉ 指凶恶悖逆的人。
引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
《后汉书·伏湛传》:“臣 隆 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戹,授命不顾。”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李令 闻之,请全军自备资粮,以讨凶逆。”
凶恶叛逆。亦指凶恶叛逆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侯与王太尉僧辩书》:“梟獍豺狼,肆逞兇逆。”
《隋书·卫玄传》:“臣二世受恩,一心事主,董率熊羆,志梟兇逆。”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李令 闻之,请全军自备资粮,以讨兇逆。”
国语词典
凶逆 [xiōng nì]
⒈ 凶狠忤逆。
引《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传》:「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
三国·魏·曹丕《典论·奸谗》:「皆近取乎骨肉之间,以成其凶逆。」
⒉ 凶狠暴逆之人。
引《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传》:「臣隆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戹,授命不顾。」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
凶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仆灭释义:毁灭;覆灭。《汉书·董仲舒传》:“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陈书·始兴王叔陵传》:“凶逆梟獍,反噬宫闈,赖宗庙之灵,时从仆灭。”宋 苏轼《私试策问》之一:“韩、彭、英、卢 ……此四王者,皆不能终 高帝 之世,相继仆灭而不復续。”
- 2.
共兜释义:亦作“共吺”。共工 和 驩兜 的合称。泛指凶逆之臣。
- 3.
南箕释义:星名。即箕宿。共四星,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夏秋之间见于南方,故称。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认为箕星主口舌,多以比喻谗佞。典出《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谁适与谋?”郑玄 笺:“箕星哆然,踵狭而舌广。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周书·文帝纪上》:“而 欢 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包藏凶逆,伺我神器。”清 陈梦雷《东行口占》诗之三:“岂意上官专草藳,翻令巷伯叹南箕。”参见“南箕北斗”。
- 4.
扑讨释义:讨伐。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扑讨凶逆,以寧社稷。”《南史·邓元起传》:“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贼既势挫,必当离散,然后可扑讨也。”
- 5.
执劫释义:犹劫持。汉 荀悦《汉纪·高后纪》:“若 寄 父为功臣而又被执劫,虽权卖 吕禄 以安社稷,义存君亲可矣。”《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復欲望生耶?”唐 权德舆《王公神道碑铭》:“吾尝被冕服,近天子之光,不能酬恩刷耻,而遭罹执劫,得正而死,犹生之年。”
- 6.
拓复释义:恢复扩大。 《宋书·礼志三》:“亲翦凶逆,躬清昏壒,天地革始,夫妇更造,岂与彼承业继绪,拓復 禹 跡,车一其轨,书罔异文者,同年而议哉!”
- 7.
构扇释义:⒈亦作“构煽”。挑拨煽动。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如在兵革之时,构扇反覆,纵横説诱。”《宋书·臧质传》:“穷愚悖常,构煽凶逆。”《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会稽王 道子 好专权,復为姦諂者所构扇,与太保 安 有隙。”茅盾《昙》二:“父亲是早已想利用她来结交权贵,姨太太又乘机构煽……她孤立着,她的周围尽是敌人。”⒉搆扇:亦作“搆煽”。造谣煽动。《梁书·敬帝纪论》:“我生不辰,载离多难,桀逆搆扇,巨猾滔天。”《明史·奸臣传·周延儒》:“安知非骄弁搆煽以胁 崇焕 邪?”茅盾《昙》二:“父亲是早已
- 8.
羣孽释义:众凶逆。
- 9.
群凶释义:众奸;众凶逆。
- 10.
群孽释义:众凶逆。
- 11.
翦鲸释义:《文选·曹冏〈六代论〉》:“扫除凶逆,剪灭鲸鯢。 ”李周翰 注:“鲸鯢,大鱼吞食小鱼者,以喻不义人也。”后因称剪除凶逆为“翦鲸”。
- 12.
能子释义:能干父蛊之子。《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三年》:“沉劲 可谓能子矣!耻父之恶,致死以涤之,变凶逆之族为忠义之门。”参见“干父之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