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惕 [xī tì]
1. 谓至夜晚仍怀忧惧,工作不懈。
夕惕 引证解释
⒈ 谓至夜晚仍怀忧惧,工作不懈。参见“夕惕若厉”。
引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吴 主不此之思,不加夕惕,佞諂凡庸,委以重任,危机急於彍弩,亡徵著於日月。”
南朝 梁 沉约 《立太子恩诏》:“夕惕寅畏,若寘渊谷。”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夙兴念委託,夕惕怀艰辛。”
国语词典
夕惕 [xī tì]
⒈ 日夜谨慎不懈怠。参见「夕惕若厉」条。
引《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二》:「负乘为我戒,夕惕坐自惊。」
夕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厉无咎释义:夕惕若厉,无咎“咎”就两个意思,一是“过错”,二是“惩罚”。
- 2.
夕厉释义:语本《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后因以“夕厉”谓至夜仍戒勉不已。
- 3.
夕惕朝干释义:语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谓终日勤勉谨慎,不敢懈怠。明 张居正《考满谢手敕加恩疏》:“日申月飭,特祖宗已試之規;夕惕朝乾,乃臣子本然之分。”参见“夕惕若厲”。
- 4.
寅恭释义:恭敬。宋 范仲淹《谢转礼部侍郎表》:“臣敢不夕惕三省,寅恭一心,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帝亲习封禪仪于 崇德殿。初,礼官言帝王无亲习之文,帝曰:‘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乎!’”明 李东阳《约斋记》:“比予校文南畿,公寔主聘荐,周旋閲月。寅恭如一,日见其衣服舆乘不饰华飭。”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小启式》:“无任寅恭,仰祈丙鉴。”
- 5.
无咎释义:⒈没有祸殃;没有罪过。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子必来,我受,其无咎。”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邹阳 之説 吴梁,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清史稿·后妃传·太祖继妃富察氏》:“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纠九国以虐无咎之人,天不佑也。”⒉无灾祸;无过失。《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孔颖达 疏:“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汉 刘向《列女传·鲁宣缪姜》:“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⒊谓过由自取,无所怨咎。《易·节》:“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 6.
日干夕惕释义: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明 李贽《代深有告文》:“夫出家修行者,必日乾而夕惕。”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良由大政親裁,日乾夕惕。”
- 7.
旰食释义:⒈晚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左传·昭公二十年》:“奢 闻 员 不来,曰:‘楚 君、大夫其旰食乎!’”⒉泛指勤于政事。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今 兴 官尊任重,经略千里,当听讼侍祠,班詔劝课,早朝旰食,夕惕若厉。”唐 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恩。”《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大陆>发刊辞》:“于是大陆之君臣,乃由此而旰食矣。”
- 8.
朝乾夕惕释义:《周易·乾》:“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意思是说人们要是白天始终很勤奋,到晚上又能严格要求自己,很警惕,那就不会有什么过失。后多以“朝乾”和“夕惕”连用,形容一天到晚都很勤奋很谨慎。乾(qián):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
- 9.
朝干夕惕释义:谓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本《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乐器》:“不執一,則存省愈嚴,陟降一心,德業一致,此朝乾夕惕,存神盡性之密用,作聖之功,於斯至矣。”《红楼梦》第十八回:“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職。”
- 10.
终日乾乾释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1基本解释整天自强不息,勤奋努力。
- 11.
鉴昧释义:亦作“鉴昧”。 犹假寐。鑑,通“监1”。《周书·宣帝纪》:“兴言夕惕,无忘鉴昧。”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唐高祖实録》:武德 二年正月甲子,下詔曰:朕祗膺灵命,抚遂羣生,言念亭育,无忘鉴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