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漏脱 漏脱的意思
lòutuō

漏脱

简体漏脱
繁体漏脫
拼音lòu tuō
注音ㄌㄡˋ ㄊㄨㄛ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òu,(1)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例句】: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漏电(跑电)。(2) 泄露。【组词】: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3) 脱逃或无意放过。【组词】: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4) 〔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漏”(亦称“铜壶刻漏”),“漏尽更深”。(5)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例句】:崩漏(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漏。

tuō,(1) 离开,落掉。【组词】:脱产。脱发(fà)。脱节。脱离。脱落。脱贫(摆脱贫困)。脱稿(完成著作)。脱手。摆脱。挣脱。临阵逃脱。(2) 遗漏。【组词】:脱漏。脱误。脱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组词】:脱下。脱帽。脱氧。脱脂。脱胎换骨。(4) 倘若,或许。【组词】:脱有不测。(5) 轻慢。【例句】:脱略(放任,不拘束)。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脱(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基本含义

漏脱是指事物中的缺陷、疏失或泄漏。

漏脱的意思

漏脱 [lòu tuō]

1. 遗漏;脱落。

3. 脱逃;逃亡。

漏脱 引证解释

⒈ 遗漏;脱落。

《后汉书·独行传序》:“庶备诸闕文,纪志漏脱云尔。”
《南史·吴喜传》:“演之 尝作让表,未奏失本, 喜 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

⒉ 脱逃;逃亡。

《三国志·蜀志·吕乂传》:“乂 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不杀尽此辈,何以为人!但只是既不晓得其人,若不精细,必有漏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徐鸿儒 诛后, 杨 幸漏脱,遂挟术以遨。”


国语词典

漏脱 [lòu tuō]

⒈ 遗失、遗漏。

《南史·卷四〇·吴喜传》:「演之尝作让表,未奏失本,喜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不杀尽此辈,何以为人!但只是既不晓得其人,若不精细,必有漏脱。」


漏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开谕释义:亦作“开喻”。启发解说;劝告。《三国志·蜀志·吕乂传》:“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姦巧非一。乂 到宫,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诸王有疾,上輒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形忧於色,左右或开諭进食,上曰:‘弟兄,吾手足也。手足不理,吾身废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樊 入室,开諭万端,女终不听。”
    • 2.
      漏夺释义:漏脱,遗漏。
    • 3.
      漏脱释义:⒈遗漏;脱落。《后汉书·独行传序》:“庶备诸闕文,纪志漏脱云尔。”《南史·吴喜传》:“演之 尝作让表,未奏失本,喜 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⒉脱逃;逃亡。《三国志·蜀志·吕乂传》:“乂 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不杀尽此辈,何以为人!但只是既不晓得其人,若不精细,必有漏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邢子仪》:“徐鸿儒 诛后,杨 幸漏脱,遂挟术以遨。”
    • 4.
      漏阙释义:漏脱,缺失。
    • 5.
      穿落释义:遗漏脱落。
    • 6.
      自表释义:⒈自示其独特别致。《庄子·天下》:“﹝ 宋鈃 尹文 ﹞作 华山 之冠以自表。”《后汉书·崔駰传》:“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 随 和 之宝也。”《新唐书·李晟传》:“晟 每与贼战,必锦裘绣帽自表,指顾阵前。”⒉自上奏章;自己上表呈请。《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侍御史 蜀郡 景毅 子 顾 为 膺 门徒,未有録牒,不及於谴。毅 慨然曰:‘本谓 膺 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脱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 自表 后主 曰:‘成都 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餘饶。’

漏脱(lout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漏脱是什么意思 漏脱读音 怎么读 漏脱,拼音是lòu tuō,漏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漏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