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拿起 拿起的意思

拿起

简体拿起
繁体
拼音ná qǐ
注音ㄋㄚˊ ㄑ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á,(1) 用手取,握在手里。【组词】:拿笔。拿枪。(2) 掌握,把握。【组词】:拿主意。拿权。拿手。(3) 挟(xié)制。【例句】:拿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拿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4) 侵蚀,侵害。【例句】:让药水拿白了。(5) 逮捕,捉。【组词】:拿获。擒拿。拿问。(6) 攻下,占领。【例句】: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拿下来。(7) 介绍,引出对象,相当于“把”。【例句】:我拿你当亲人看待。(8) 介词,引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用”。【组词】:拿笔来写。

qǐ,(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组词】:起床。起立。起居。起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组词】:起身。起运。起跑。(3) 开始。【组词】: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4) 拔出,取出。【组词】:起锚。起获。(5) 领取(凭证)。【组词】:起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组词】:起伏。起劲。起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组词】: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8) 长出。【组词】:起痱子。(9) 拟定。【组词】:起草。(10) 建造,建立。【组词】:起房子。白手起家。(11) 群,组,批。【例句】:一起(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组词】:一起案件。(13) 自,从。【例句】:起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想起。掀起。兴(xīng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组词】:唱起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组词】: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拿起的意思

拿起 [ná qǐ]


拿起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提起释义:⒈谈到;说起:提起此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⒉振作起:提起精神。⒊提出:提起诉讼。

拿起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放下释义:⒈放在一边或放弃。⒉从较高位置降到较低位置。

拿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为之执鞭释义:执:拿着;鞭:马鞭。拿起鞭子为人驾驭车马。比喻为人服役。有景仰,追随的意思。
    • 2.
      举箸释义:拿起筷子。
    • 3.
      书会释义:⒈宋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大都(今 北京市)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郭沫若《雄鸡集·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⒉乡村的学塾。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
    • 4.
      伏案执笔释义:拿起笔,趴在桌子上写文章。
    • 5.
      入室操戈释义: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 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 6.
      命笔释义:拿起笔来作诗文书画:欣然命笔。
    • 7.
      咕咚释义:形容重东西落下或大口喝水的声音:大石头咕咚一声掉到水里去了。他拿起啤酒瓶,对着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
    • 8.
      哑板释义:银中搀假,敲击时发声低沉沙哑。故用以指假银元。《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 钱琼光 ﹞把十六块洋钱拏出来……又一块一块的在桌上钉了好几回,一听响声不错,格外感激州里帐房照应他,连一块哑板的都没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他拿起我付给他的洋钱,在柜上摜了两摜,是一块哑板。”郭沫若《后悔》:“先生,你这块钱换一下,哑板!”
    • 9.
      宝鉴释义:宝镜。 镜子的美称,亦以喻月亮。常用作书名,取可以借鉴之意。如 唐 卫嵩 有《医门宝鉴》三卷,元 夏文彦 有《图绘宝鉴》五卷。《新唐书·张九龄传》:“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鑑。”宋 刘过《蝶恋花·赠张守宠姬》词:“宝鑑年来微有晕。懒照容华,人远天涯近。”明 谢谠《四喜记·佳期重会》:“湘帘高捲,遥看宝鑑空悬。暗想当年奇遇,美景依然。”《红楼梦》第十二回:“﹝ 贾瑞 ﹞拿起那宝鑑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髏儿立在里面。”
    • 10.
      引弦而战释义:拿起武器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 11.
      微力释义:微小的能力;微薄的力量。常用作谦词。唐 崔融《西征军行遇风》诗:“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但自问数十年来……也时时想到 中国,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花城》1981年第4期:“默默无闻,专心积累着生活,准备拿起专业创作的笔,为人民尽微力。”
    • 12.
      投袂荷戈释义: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
    • 13.
      披坚执锐释义:穿上铠甲,拿起武器。形容投身战斗。《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披:穿着。坚:指铠甲。执:拿着。锐:指兵器。
    • 14.
      拈酒释义:唐 代口语。拿起酒杯吃酒。
    • 15.
      拿大释义: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他待人谦和,从不拿大。人家虚心求教,他倒拿起大来了。
    • 16.
      拿心释义:拿起心来,小心翼翼之状,容易多心而客气。
    • 17.
      掩心释义:⒈护胸的铠甲。《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从荣 大惊,命取铁掩心擐之,坐调弓矢。”胡三省 注:“甲在胸前者谓之掩心。”《三国演义》第四八回:“韩当 独披掩心,手执长鎗,立於船头。”⒉刀柄末端铆住刀心的部位。《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掣出那口尖刀来;右手四指笼着刀靶,大母指按住掩心。”《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便向铜旋子里拿起那把尖刀,右手四指拢定了刀把,大拇指按住了刀子的掩心。”
    • 18.
      提笔陈词释义:拿起笔来写不出新东西。
    • 19.
      援笔成章释义: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20.
      援笔立就释义: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拿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为之执鞭释义:执:拿着;鞭:马鞭。拿起鞭子为人驾驭车马。比喻为人服役。有景仰,追随的意思。
    • 2.
      举箸释义:拿起筷子。
    • 3.
      书会释义:⒈宋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大都(今 北京市)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郭沫若《雄鸡集·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⒉乡村的学塾。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
    • 4.
      伏案执笔释义:拿起笔,趴在桌子上写文章。
    • 5.
      入室操戈释义: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 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 6.
      命笔释义:拿起笔来作诗文书画:欣然命笔。
    • 7.
      咕咚释义:形容重东西落下或大口喝水的声音:大石头咕咚一声掉到水里去了。他拿起啤酒瓶,对着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
    • 8.
      哑板释义:银中搀假,敲击时发声低沉沙哑。故用以指假银元。《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 钱琼光 ﹞把十六块洋钱拏出来……又一块一块的在桌上钉了好几回,一听响声不错,格外感激州里帐房照应他,连一块哑板的都没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他拿起我付给他的洋钱,在柜上摜了两摜,是一块哑板。”郭沫若《后悔》:“先生,你这块钱换一下,哑板!”
    • 9.
      宝鉴释义:宝镜。 镜子的美称,亦以喻月亮。常用作书名,取可以借鉴之意。如 唐 卫嵩 有《医门宝鉴》三卷,元 夏文彦 有《图绘宝鉴》五卷。《新唐书·张九龄传》:“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鑑。”宋 刘过《蝶恋花·赠张守宠姬》词:“宝鑑年来微有晕。懒照容华,人远天涯近。”明 谢谠《四喜记·佳期重会》:“湘帘高捲,遥看宝鑑空悬。暗想当年奇遇,美景依然。”《红楼梦》第十二回:“﹝ 贾瑞 ﹞拿起那宝鑑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髏儿立在里面。”
    • 10.
      引弦而战释义:拿起武器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 11.
      微力释义:微小的能力;微薄的力量。常用作谦词。唐 崔融《西征军行遇风》诗:“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但自问数十年来……也时时想到 中国,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花城》1981年第4期:“默默无闻,专心积累着生活,准备拿起专业创作的笔,为人民尽微力。”
    • 12.
      投袂荷戈释义: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
    • 13.
      披坚执锐释义:穿上铠甲,拿起武器。形容投身战斗。《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披:穿着。坚:指铠甲。执:拿着。锐:指兵器。
    • 14.
      拈酒释义:唐 代口语。拿起酒杯吃酒。
    • 15.
      拿大释义: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他待人谦和,从不拿大。人家虚心求教,他倒拿起大来了。
    • 16.
      拿心释义:拿起心来,小心翼翼之状,容易多心而客气。
    • 17.
      掩心释义:⒈护胸的铠甲。《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从荣 大惊,命取铁掩心擐之,坐调弓矢。”胡三省 注:“甲在胸前者谓之掩心。”《三国演义》第四八回:“韩当 独披掩心,手执长鎗,立於船头。”⒉刀柄末端铆住刀心的部位。《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掣出那口尖刀来;右手四指笼着刀靶,大母指按住掩心。”《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便向铜旋子里拿起那把尖刀,右手四指拢定了刀把,大拇指按住了刀子的掩心。”
    • 18.
      提笔陈词释义:拿起笔来写不出新东西。
    • 19.
      援笔成章释义: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20.
      援笔立就释义: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拿起造句

1.只看大师拿起笔,一挥而就,春联就写好了。

2.拿起笔,一鼓作气连写了三幅字。

3.众目睽睽,拿起书狼狈地跑出去。

4.小芳拿起笔,必恭必敬地给王老师写了一封回信。

5.拿起笔挥洒自如,一会儿,一篇优美的文章就出来了。

6.他思索片刻,便拿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完成了一篇精采的社论。

7.拿起专业书籍,陈景润就爱不释手。

8.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像扭开了龙头水哗哗地流个不停。

9.朱老汉赤膊上阵,拿起铡刀和敌人拼命。

10.妈妈教我缝东西,她先拿起一根针,接着把线穿进针口,然后线尾打个结。这样就可以缝东西了。

11.他是个小说迷,一拿起书本就看个不休。

12.每当吃饭时,你会想起妈妈吗?每当拿起书时,你会想起你的老师。每当开心时,你会想起谁?

13.拿起快乐的鼓槌,敲出开心的鼓点;挂起吉祥的灯笼,照出和谐的盛世;燃起多彩的烟花,释放生命的精彩;串起心灵的纽带,发出诚挚的祝福。

14.外面下着大雨,爷爷从墙上拿起一顶斗笠跑了出去。

15.现在,请拿起你的笔,我们在倾听。

16.我连忙放下手中作业,拿起手机。

17.拿起桌子上的那只木盒子,手指轻轻打开它,里面是一叠干枯的荷花。

18.我们陆续跳在一只船上。一个朋友解开绳子,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间流去。

19.每当拿起一本好书,细细斟酌,就沉没在文学的海洋无法自拔。

20.人海茫茫,当你鼓起勇气拿起电话,听到的已是一个陌生的声音。

拿起是什么意思 拿起读音 怎么读 拿起,拼音是ná qǐ,拿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拿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