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买酎释义:语本《史记·平準书》:“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餘人。”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於 汉 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后用“买酎”指地方对中央献纳钱财。 宋 王禹偁 《战城南》诗:“耗蠹中原过太半,黄金买酎诸侯叛。”
- 2.
伐阅释义:⒈功绩和资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汉书·车千秋传》:“千秋 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閲功劳。”颜师古 注:“伐,积功也。閲,经歷也。”《陈书·傅縡传》:“朝臣以 华 素无伐閲,竞排詆之。”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且自古之名家,考伐閲,程爵位。”⒉指记功簿册。《汉书·朱博传》:“檄到,齎伐閲诣府。”
- 3.
伐閲释义:⒈功绩和资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汉书·车千秋传》:“千秋 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閲功劳。”颜师古 注:“伐,积功也。閲,经歷也。”《陈书·傅縡传》:“朝臣以 华 素无伐閲,竞排詆之。”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且自古之名家,考伐閲,程爵位。”⒉指记功簿册。《汉书·朱博传》:“檄到,齎伐閲诣府。”
- 4.
众利释义:⒈指众多的利益。《墨子·兼爱下》:“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唐 孟郊《石淙》诗之六:“从来一智萌,能使众利归。”⒉汉 代封国名。《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封国有“众利”。《汉书·霍去病传》:“封 復陆支 为 杜侯,伊即靬 为 众利侯。”
- 5.
勋伐释义:亦作“勛伐”。《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太史公 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因以“勋伐”通称功绩。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凡所谓志人者,不必在乎禄位,不必显乎勛伐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第宅》:“中书令 郭子仪 勋伐盖代,所居宅内诸院往来乘车马。”清 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古者铭庙之辞,多纪勋伐。”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五章:“而 百麟(张百麟)更树勛伐於外,以收民望。”
- 6.
单父释义:⒈春秋 鲁国 邑名。 故址在今 山东省 单县 南。孔子 弟子 宓子贱 为 单父 宰,甚得民心,孔子 美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后因以喻有治绩的郡县或官员。晋 潘尼《赠河阳》诗:“密生 化 单父,子奇 莅 东阿;桐乡 建遗烈,武城 播弦歌。”唐 刘得仁《送河池李明府之任》诗:“想得询民瘼,方称 单父 心。”⒉复姓。《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 单父圣。
- 7.
坐谩释义:犯欺骗罪。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三年,侯 不虞 坐为 定襄 都尉,匈奴 败太守,以闻非实,坐谩,国除。”司马贞 索隐:“谓上闻天子状不实,为谩,而国除。”清 吴景旭《历代诗话》辛集二:“韩持国 寄兄 子华 诗云:‘移病暂休丞相府,坐谩犹著侍臣冠。’”
- 8.
大侯释义:⒈古代的一种箭靶。 《诗·小雅·宾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张。”毛 传:“大侯,君侯也。”郑玄 笺:“天子诸侯之射,皆张三侯。故君侯谓之大侯。”《仪礼·大射》:“公射大侯,大夫射参,士射干。”《楚辞·大招》:“昭质既设,大侯张只。”⒉大的诸侯国。《管子·大匡》:“大侯车二百乘,卒二千人。小侯车百乘,卒千人。”《荀子·正道》:“大侯编后,大夫次之,小侯元士次之。”杨倞 注:“大侯,国稍大,在五等之列者。”《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
- 9.
大国释义:⒈古指大诸侯国。 《诗·商颂·长发》:“玄王 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公羊传·隐公五年》:“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其餘大国称侯。”何休 注:“大国谓百里也。”《后汉书·樊宏传》:“宏 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慙负黄泉,愿还 寿张,食小乡亭。’”⒉泛指大的国家。郭沫若《牧羊哀话》三:“大国的客人,那是我们 闵家 佩荑小姐 呢!”⒊比喻具有独立性的事物。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于是 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
- 10.
妄尉释义:《汉书·李广传》:“广 与望气 王朔 语云:‘自 汉 击 匈奴,广 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
- 11.
宗属释义:宗室成员。《史记·太史公自序》:“惠 景 之閒,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降诞日进衣状》:“臣地居宗属,职忝尹京,庆贺之诚,倍万常品。”《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二》:“詔曰:‘应天开国,恭己临人,宜覃继絶之恩,以广延洪之道。宜於 唐 朝宗属中取一人封公世袭。’”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宋太祖 时 于阗 王名 李圣天,自称是 唐 的宗属,九七一年,还有使者来朝。”
- 12.
小侯释义:⒈古代用以称小国。《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尹知章 注:“往重报轻。所谓大国善下小国,则取小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⒉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⒊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禹 少子 鸿,好筹策。永平
- 13.
带厉释义:亦作“带礪”。衣带和砥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 黄河 如带,泰山 若厉。国以永寧,爰及苗裔。’”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 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絶耳。”后因以“带厉”为受皇家恩宠,与国同休之典。《晋书·汝南王亮等传序》:“汉祖 勃兴,爰革斯弊,於是分王子弟,列建功臣,锡之山川,誓以带礪。”宋 刘过《西江月·贺词》词:“今日楼臺鼎鼐,明年带礪 山 河,大家齐唱《大风歌》,同日四方来贺。”明 屠隆《
- 14.
待除释义:谓官吏等候调任新职。 《汉书·王莽传中》:“诸 刘 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其为吏者皆罢,待除於家。”颜师古 注:“罢黜其职,各使退归,而言在家待迁除。”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缺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仕进》:“称呼待差曰待除。”
- 15.
徧存释义:周 天子遣使间岁存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之明年所举者,称“徧存”。《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徧存,三岁徧覜,五岁徧省。”郑玄 注:“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诸侯之礼。所谓间问也。岁者,巡守之明岁,以为始也。”孙诒让 正义:“《説文·子部》云:‘存,恤问也。’《尔雅·释詁》云:‘在、存、省、视,察也。’又云:‘覜,视也。’《广雅·释詁》云:‘省,视也。’三者训义略同,随事立名耳。云‘所谓閒问也’者,谓三者通为閒问,以其皆閒岁一举也。”
- 16.
搂伐释义:拉拢、挟持他国一起征伐。 语出《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清 鲁一同《秦论》:“小国困诛求,大国倦搂伐。”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跋》:“拟以 春秋 搂伐而亦重同盟,方之 战国 纵横而未闻游説。”
- 17.
旗志释义:同“旗帜”。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留,以廏将从起 下邳,以 韩 申徒下 韩国,言上张旗志,秦王 恐,降。”《汉书·叔孙通传》:“廷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颜师古 注:“志,与‘帜’同。”
- 18.
条上释义:谓备文向上陈述。 《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后汉书·袁安传》:“安 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宋 苏轼《与孙知损运使书》:“策无良於此者矣,所条上数事亦甚稳帖。”清 陈梦雷《李葆甫传》:“里中有执政家居者,先生条上便宜十餘事,皆中当世切务,执政者异之,而时事已不可为矣。”
- 19.
枝庶释义:嫡长子以外的支系。《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序》:“至 孝惠 时,唯独 长沙 全,禪五世,以无嗣絶……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汉 王充《论衡·明雩》:“董仲舒 求雨,申《春秋》之义,设虚立祀,父不食於枝庶,天不食於下地。”晋 潘岳《杨荆州诔》:“邈矣远祖,系自 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族始 伯乔,氏出 杨侯。”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吐谷浑 者始是 东燕 慕容 之枝庶,因氏其字,以为首类之种号也。”
- 20.
正爵释义:⒈古代宾主行投壶之礼,以矢投壶中,胜者饮负者之爵,称为“正爵”。 《礼记·投壶》:“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孔颖达 疏:“正爵,谓胜饮不胜之爵也。以其正礼,故谓为正爵。”⒉正式的爵位。汉 班固《白虎通·爵》:“侯者,百里之正爵。”《公羊传·僖公五年》“冬,晋 人执 虞公。虞 已灭矣,其言执之何……灭者上下之同力者也”汉 何休 注:“虞 称公者,夺正爵,起从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