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邑 [jué yì]
1. 爵位和封邑。
3. 特指封邑。
爵邑 引证解释
⒈ 爵位和封邑。
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陈平 畏 吕后,执 噲 诣 长安。至则 高祖 已崩, 吕后 释 噲,使復爵邑。”
《宋史·李穀传》:“俄以平 寿州,敍功加爵邑。”
清 毛岳生 《练伯颖<后汉书公卿表>序》:“一代制度政刑、世系岁月、宗亲臣工事状、爵邑拜免除袭,纪志传或书或不书者,多错综列之。”
⒉ 特指封邑。
引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近俗以权臣所居坊呼之, 李安 邑最著,如爵邑焉。”
爵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宗属释义:宗室成员。《史记·太史公自序》:“惠 景 之閒,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降诞日进衣状》:“臣地居宗属,职忝尹京,庆贺之诚,倍万常品。”《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二》:“詔曰:‘应天开国,恭己临人,宜覃继絶之恩,以广延洪之道。宜於 唐 朝宗属中取一人封公世袭。’”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宋太祖 时 于阗 王名 李圣天,自称是 唐 的宗属,九七一年,还有使者来朝。”
- 2.
密白释义:秘密告诉;秘密禀告。《三国志·魏志·苏则传》“文帝 以其功,加 则 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曰:“则 之功效,为可加爵邑未邪?封爵重事,故以问卿,密白意,且勿宣露也。”《南史·张敬儿传》:“至镇,厚结 攸之,得其事迹,密白 高帝,终无二心。”《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然枢院机速事,则不由中书,直关门下省,谓之‘密白’,时不能改。”
- 3.
弄法释义:⒈谓玩弄法律条文以营私舞弊。 《史记·货殖列传》:“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如此,天下必少弄法之吏、失理之狱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元年》:“先是 贺(赵贺)通判 汉州,蜀 吏喜弄法,而 贺 精明,吏不敢欺,人称为‘赵家关’,言如关梁不可越也。”⒉耍弄法术。《西游记》第四九回:“假若不是这怪弄法,或者渰死师父,或者被妖吃了,我等不须苦求,早早的别寻道路何如?”
- 4.
恶逆释义:⒈奸恶逆乱。《汉书·师丹传》:“丹 恶逆暴著,虽蒙赦令,不宜有爵邑,请免为庶人。”《隋书·李密传》:“不追 诸葛瞻 之忠诚,乃为 霍禹 之恶逆。”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是时 瑾(刘瑾)之恶逆方炽,不闻 野亭 有所论列。”⒉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指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死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的人。《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延臣 言 彦珣 杀母,杀母恶逆不可赦。”胡三省 注:“律有十恶,杀父母者恶逆,恩赦之所不原。”宋 苏轼《缴进张诚一词头状》:“使诚有
- 5.
止法释义:宋 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宋 洪迈《容斋续笔·宰相爵邑》:“是时,婺相 以(国公)食邑过二千户为辞。寿皇 遣中使至 迈 所居宣示,令具前此有无体例,及合如何施行事理,拟定闻奏。遂以邑户无止法復命,乃竟行下。”宋 赵昇《朝野类要·入仕》:“﹝止法﹞:谓如文臣转中大夫,直候职及侍从格,方许转太中大夫。若执政,转至金紫光禄大夫,直候拜相,方许转行特进。又如武臣,转至武功大夫,若有军功,方许转行右武。餘人以三官比转一官。又如捧香只转至训武郎,年劳只转至承直郎之类。”
- 6.
犯奸释义:⒈作奸犯法。《史记·货殖列传》:“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姦而富。”⒉亦作“犯奸”。犯通奸罪。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今夜有夜巡的捉送一起犯人,原来是僧尼犯奸的,真是一场丑事!”《明史·刑法志一》:“妇人犯姦者,律从嫁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无奈这个官不準他説和妇人犯奸。”⒊见“犯姦”。
- 7.
素封释义: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张守节 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园收养之给,其利比於封君,故曰‘素封’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今 广东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闽中 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清 方文《宋遗民咏·谢皋羽翱》:“皋羽 故素封,破家为勤王。”吴晗《救灾必须停战》:“一位 湖南 朋友告诉我,他接到家信,亲戚朋友中有若干素封之家,都已有多人饿死。”
- 8.
阿母释义:⒈母亲。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啟阿母。”《晋书·潘岳传》:“岳 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元 揭傒斯《临川女》诗:“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⒉乳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 济北王 阿母自言足热而懣。”司马贞 索隐:“是王之嬭母也。”张守节 正义引 服虔 曰:“乳母也。”《后汉书·左雄传》:“案尚书故事,无乳母爵邑之制,唯先帝时阿母 王圣 为 野王君。”⒊年老的妇女。唐 白居易《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诗:“迴眸虽欲语,阿母在傍边。”唐 张夫人《拜新月》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