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愚民政策 愚民政策的意思
mínzhèng

愚民政策

简体愚民政策
繁体
拼音yú mín zhèng cè
注音ㄩˊ ㄇㄧㄣˊ ㄓㄥˋ ㄘㄜ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ú,(1) 傻,笨。【组词】:愚人。愚笨。愚蠢。愚鲁。愚氓(愚蠢的人)。愚昧(缺乏知识,文化落后)。愚顽。愚妄。愚不可及。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2) 欺骗,耍。【组词】:愚弄人。为人所愚。(3) 谦辞,用于自称。【组词】:愚兄。愚见。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cè,(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组词】:策马。鞭策。(3) 激励,促进。【组词】:策动。策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组词】:简策。(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组词】:策命。策免。策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组词】:策论。策问。(7) 杖。【组词】: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组词】: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

基本含义

愚民政策指的是一种政府或统治者故意采取的让人民保持愚昧无知的政策。它是指通过限制或控制教育、信息传播等手段,使人民缺乏知识和思考能力,从而更容易被操纵和控制。

愚民政策的意思

愚民政策 [yú mín zhèng cè]

1. 统治者为便于统治人民而实行的使人民处于无知和蔽塞状态的政策。

愚民政策 引证解释

⒈ 统治者为便于统治人民而实行的使人民处于无知和蔽塞状态的政策。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冰心 《三寄小读者》一:“﹝四人帮﹞推行蒙昧主义和愚民政策,把‘文盲加流氓’式的人物,当做青少年的样板。”


国语词典

愚民政策 [yú mín zhèng cè]

⒈ 统治者为了澈底统治人民,所实施的愚弄人民使之无知闭塞,及剥夺其批判精神的政策。


愚民政策是什么意思 愚民政策读音 怎么读 愚民政策,拼音是yú mín zhèng cè,愚民政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愚民政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