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卷 [cán juàn]
1. 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
3. 残缺不全的书。多指残缺的写卷、文稿。
残卷 引证解释
⒈ 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
引唐 方干 《许员外新阳别业》诗:“若因萤火终残卷,便把渔歌送几杯。”
⒉ 残缺不全的书。多指残缺的写卷、文稿。
引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有残卷从 敦煌 千佛洞 得之。”
残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色笔释义:⒈几种颜色的笔。 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安安先生》:“先生好读书,老而弥篤,案头尝置五色笔,见载籍中有人地事蹟年月先后可疑者,必釐而点乙之。”周祖谟《<世说新语笺疏>前言》:“本书经始于一九三七年,曾分五色笔以 唐 宋 类书和 唐 写本《世说》残卷校勘今本。”⒉五彩妙笔。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淹 罢 宣城郡,遂宿 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 郭璞,谓 淹 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 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復成语,故世传 江淹 才尽。”《宋史·范质传》:“质 生之夕,母梦
- 2.
吐火罗语释义:二十世纪初在我国 新疆 发现的用 中亚 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 吐鲁番、焉耆 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 库车 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 3.
残卷释义:残破不全的书籍、书画作品等:《玉篇》残卷。
- 4.
残帙释义:犹残卷。《明史·徐渭传》:“后二十年,公安 袁宏道 游 越 中,得 渭 残帙以示祭酒 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参见“残卷”。
- 5.
细字释义:小字。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庾肩吾 常服槐实,年七十餘,目看细字,鬚髮犹黑。”唐 韩愈《短灯檠歌》:“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宋 钱愐《钱氏私志》:“领巾上蝇头细字。”清 唐孙华《寿郭雉先七十》诗之一:“细字巾箱残卷在,传家经训是菑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