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而后 而后的意思
érhòu

而后

简体而后
繁体而後
拼音ér hòu
注音ㄦˊ ㄏㄡˋ
结构AB式
词性副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ér,(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而杂”。②表相承,如“取而代之”。③表递进,如“而且”。④表转折,如“似是而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 表(从……到……)。【组词】:从上而下。

hòu,(1) 君主;帝王。【例句】:商之先后(先王)。(2) 帝王的正妻。【组词】:皇后。太后。(3) 诸候。《書•舜典》。【组词】:“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组词】: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组词】:日后。后福。后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组词】:后排。后十名。(7) 子孙。【组词】: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8) 姓。

基本含义

表示某种行动或事件在另一种行动或事件之后发生。

而后的意思

而后 [ér hòu]

1. 以后;后来;然后。

鸣呼!今而后(以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清·袁枚《祭妹文》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大家先议一议,而后正式表决。

[then; after that;]

而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而后”。

⒉ 以后;后来。

《礼记·丧服小记》:“其妻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为大夫,而祔於其妻,则不易牲。妻卒而后夫为大夫,而祔於其妻,则以大夫牲。”
《后汉书·王丹传》:“客初有荐士於 丹 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 丹 坐以免。”
明 李贽 《与焦漪园太史书》:“至 阳明 而后,其学大明。”

⒊ 连词。然后。见“而后”。

《论语·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他得好好爱护他们,应该嘱咐他们几句话,便又简单扼要谈了些军事常识,做了次政治动员,而后上了桥。”


国语词典

而后 [ér hòu]

⒈ 以后。

《论语·泰伯》:「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尔后

⒉ 然后。

《左传·桓公六年》:「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而后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尔后释义:从此以后:前年在上海见过一面,尔后就不知他的去向了。

而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双释义:⒈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礼记·少仪》:“其禽加於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唐 李贺《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一双父母在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老舍《正红旗下》一:“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她的眼总是瞪着。”⒉唐 时 南诏 耕地,五亩为一双。见《新唐书·南诏传上》。明 陶宗仪《辍耕录·称地为双》引《云南杂志》:“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驱之。犁一日,为一双,约有
    • 2.
      三宿释义:⒈进爵三次。 《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沉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⒉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是何濡滞也?”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唐 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后汉书·襄楷传》:
    • 3.
      三思释义:反复考虑:事关重大,请你三思。 三思而后行。
    • 4.
      三思而行释义:再三考虑后才行动。《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5.
      三法释义:⒈古代三刺、三宥、三赦之法的合称。《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宋 苏轼《三法求民情赋》:“用三法而下究,求舆情而上通。”⒉指三代之筮法。《左传·僖公四年》“卜之不吉筮之吉”唐 孔颖达 疏:“崔灵恩 以为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筮凶则止不卜者,筮必以三代之法。若三法皆凶,则止不卜;若两法是凶,一法为吉,名为筮逆,犹是疑限,故更卜以决之。”
    • 6.
      三注三唱释义:唐 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新唐书·选举志下》:“又故事,必三銓、三注、三唱而后拟官。”《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故事,兵、吏部尚书知政事者,选事悉委侍郎以下,三注三唱,仍过门下省审,自春及夏,其事乃毕。”
    • 7.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释义: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观汉纪·班超传》:“超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宋 陈亮《酌古论二·马援》:“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 8.
      专命释义: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 《左传·闵公二年》:“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帅师。”《尉缭子·勒卒令》:“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宋史·常楙传》:“郡有水灾,发社仓粟以活飢民,官吏难之,楙 先发而后请专命之罪。”
    • 9.
      世官释义:古代某官职由一族世代承袭,谓之世官。《孟子·告子下》:“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时 公子遂 顓权,三桓 始世官,天戒若曰,自此之后,将皆为乱矣。”颜师古 注:“谓父子相继为卿也。”南朝 陈 徐陵《为王仪同致仕表》:“虚名靡实,世官非才;年力方强,不能辞退。”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一》:“古者诸侯世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
    • 10.
      两朝释义:⒈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 《南齐书·王俭传》:“臣逢其时,而叨其位,常总端右,亟管銓衡。事涉两朝,岁绵一纪。”唐 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旧唐书·韩弘传》:“及 齐、蔡 贼平,势屈入覲,两朝宠待加等,弘 竟以名位始终,人臣之幸也。”⒉指两个国家。《宋史·宇文昌龄传》:“送 辽 使至 雄州,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昌龄 誚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闕邪?’”
    • 11.
      丧拜释义:古代丧礼中持杖期以上的重服者跪拜宾客时的拜礼。以额触地而后拜。《礼记·杂记下》:“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郑玄 注:“稽顙而后拜曰丧拜。”
    • 12.
      中台释义:⒈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⒉即尚书省。⒊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⒋星名。⒌汉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
    • 13.
      中节释义:⒈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易·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孔颖达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⒉中期。《汉书·晁错传》:“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⒊中等的节操。《孔子家语·辩政》:“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唐 李华《三贤论》:“萧(萧颖士)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死一生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
    • 14.
      丰缛释义:⒈形容草木丰盛繁茂。 元 王逢《贪山歌》:“气饙如兮孚尹,草丰縟兮木润液。”清 谭嗣同《仁学》十八:“四时不新,何以寒燠发敛之迭更?草木不新,丰縟者歇矣。”⒉形容词藻丰富多采。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朝廷臺阁之文,则其气温润丰縟。”明 宋濂《傅守刚墓碣》:“予读之,见其遣辞丰縟而考事综博。”清 徐乾学《陈其年<湖海楼诗集>序》:“歌行之运笔顿挫,婉转丰縟,前 少陵 而后 眉山 不足多也。”⒊形容富丽华贵。明 赵南星《朝觐合行事宜疏》:“古言人道通,功勋成。交际者,人道之所以通也。匏叶可以成礼,木桃
    • 15.
      丰羽释义:《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后以“丰羽”谓毛羽丰满,可以自立。清 黄景仁《江上寄左二杏庄》诗:“渺躯乏丰羽,辗转逐惊蓬。”清 方履籛《孙母倪孺人墓志铭》:“夙夜黽勉,逾三十年,而后苇苕之祚,固於磐石,破巢之鷇,成其丰羽。”
    • 16.
      乃今释义:⒈而今;方今;如今。《左传·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庄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成玄英 疏:“立身以来,方今始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金 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乃今得子胸中 秦,作诗一笑君应闻。”清 方苞《与刘函三书》:“僕闻而慨然以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復有其人!”⒉迺今:而今,如今。《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
    • 17.
      久丧释义:长期守孝;长期服丧。《墨子·非儒下》:“久丧伪哀以谩亲。”《公羊传·文公二年》:“作 僖公 主何以书?讥。何讥尔?不时也。其不时奈何?欲久丧而后不能也。”《淮南子·道应训》:“厚葬久丧,以亶其家。”
    • 18.
      乌鬓释义:鬓发乌黑,指年少。晋 左思《白发赋》:“贾生 自以良才见异,不以乌鬢而后举。”
    • 19.
      乡正释义:⒈乡大夫。《左传·襄公九年》:“二师令四乡正敬享,祝宗用马于四墉,祀 盘庚 于西门之外。”杜预 注:“乡正,乡大夫。”《逸周书·大匡》:“赋洒其币,乡正保贷。”朱右曾 校释:“乡正,乡大夫也。《春秋传》曰:使四乡正敬享。保而后贷,防姦欺也。”参见“乡大夫”。⒉隋 唐 以五百户为乡,置乡正一人。理民间诉讼。《隋书·李德林传》:“威 又奏置五百家乡正,即令理民间辞讼。”《旧唐书·高士廉传》:“竇轨 之镇 益州 也,闻而召见(朱桃椎),遗以衣服,逼为乡正。”⒊旧时有些地方称乡长。许地山《缀网劳蛛·枯杨生花》:
    • 20.
      乾饭释义:⒈干粮。《墨子·备城门》:“为卒乾饭,人二斗,以备阴雨。”《后汉书·党锢传·羊陟》:“帝嘉之,拜 陟 河南 尹。计日受奉,常食乾饭茹菜。”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贬误》:“玄续 取乾饭食之。”⒉指米饭。《晋书·齐王攸传》:“居 文帝 丧,哀毁过礼,杖而后起。左右以稻米乾饭杂理中丸进之,攸 泣而不受。”《西游记》第八五回:“是一庄村人家好善,蒸白米乾饭、白麺饃饃斋僧的。”《歧路灯》第一○五回:“他谋馆不成,喫大米乾饭,挖半截鸭蛋,箸头儿戳豆腐乳。”

而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双释义:⒈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礼记·少仪》:“其禽加於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唐 李贺《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一双父母在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老舍《正红旗下》一:“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她的眼总是瞪着。”⒉唐 时 南诏 耕地,五亩为一双。见《新唐书·南诏传上》。明 陶宗仪《辍耕录·称地为双》引《云南杂志》:“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驱之。犁一日,为一双,约有
    • 2.
      三宿释义:⒈进爵三次。 《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沉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⒉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是何濡滞也?”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唐 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后汉书·襄楷传》:
    • 3.
      三思释义:反复考虑:事关重大,请你三思。 三思而后行。
    • 4.
      三思而行释义:再三考虑后才行动。《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5.
      三法释义:⒈古代三刺、三宥、三赦之法的合称。《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宋 苏轼《三法求民情赋》:“用三法而下究,求舆情而上通。”⒉指三代之筮法。《左传·僖公四年》“卜之不吉筮之吉”唐 孔颖达 疏:“崔灵恩 以为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筮凶则止不卜者,筮必以三代之法。若三法皆凶,则止不卜;若两法是凶,一法为吉,名为筮逆,犹是疑限,故更卜以决之。”
    • 6.
      三注三唱释义:唐 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新唐书·选举志下》:“又故事,必三銓、三注、三唱而后拟官。”《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故事,兵、吏部尚书知政事者,选事悉委侍郎以下,三注三唱,仍过门下省审,自春及夏,其事乃毕。”
    • 7.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释义: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观汉纪·班超传》:“超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宋 陈亮《酌古论二·马援》:“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 8.
      专命释义: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 《左传·闵公二年》:“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帅师。”《尉缭子·勒卒令》:“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宋史·常楙传》:“郡有水灾,发社仓粟以活飢民,官吏难之,楙 先发而后请专命之罪。”
    • 9.
      世官释义:古代某官职由一族世代承袭,谓之世官。《孟子·告子下》:“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时 公子遂 顓权,三桓 始世官,天戒若曰,自此之后,将皆为乱矣。”颜师古 注:“谓父子相继为卿也。”南朝 陈 徐陵《为王仪同致仕表》:“虚名靡实,世官非才;年力方强,不能辞退。”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一》:“古者诸侯世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
    • 10.
      两朝释义:⒈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 《南齐书·王俭传》:“臣逢其时,而叨其位,常总端右,亟管銓衡。事涉两朝,岁绵一纪。”唐 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旧唐书·韩弘传》:“及 齐、蔡 贼平,势屈入覲,两朝宠待加等,弘 竟以名位始终,人臣之幸也。”⒉指两个国家。《宋史·宇文昌龄传》:“送 辽 使至 雄州,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昌龄 誚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闕邪?’”
    • 11.
      丧拜释义:古代丧礼中持杖期以上的重服者跪拜宾客时的拜礼。以额触地而后拜。《礼记·杂记下》:“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郑玄 注:“稽顙而后拜曰丧拜。”
    • 12.
      中台释义:⒈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⒉即尚书省。⒊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⒋星名。⒌汉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
    • 13.
      中节释义:⒈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易·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孔颖达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⒉中期。《汉书·晁错传》:“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⒊中等的节操。《孔子家语·辩政》:“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唐 李华《三贤论》:“萧(萧颖士)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死一生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
    • 14.
      丰缛释义:⒈形容草木丰盛繁茂。 元 王逢《贪山歌》:“气饙如兮孚尹,草丰縟兮木润液。”清 谭嗣同《仁学》十八:“四时不新,何以寒燠发敛之迭更?草木不新,丰縟者歇矣。”⒉形容词藻丰富多采。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朝廷臺阁之文,则其气温润丰縟。”明 宋濂《傅守刚墓碣》:“予读之,见其遣辞丰縟而考事综博。”清 徐乾学《陈其年<湖海楼诗集>序》:“歌行之运笔顿挫,婉转丰縟,前 少陵 而后 眉山 不足多也。”⒊形容富丽华贵。明 赵南星《朝觐合行事宜疏》:“古言人道通,功勋成。交际者,人道之所以通也。匏叶可以成礼,木桃
    • 15.
      丰羽释义:《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后以“丰羽”谓毛羽丰满,可以自立。清 黄景仁《江上寄左二杏庄》诗:“渺躯乏丰羽,辗转逐惊蓬。”清 方履籛《孙母倪孺人墓志铭》:“夙夜黽勉,逾三十年,而后苇苕之祚,固於磐石,破巢之鷇,成其丰羽。”
    • 16.
      乃今释义:⒈而今;方今;如今。《左传·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庄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成玄英 疏:“立身以来,方今始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金 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乃今得子胸中 秦,作诗一笑君应闻。”清 方苞《与刘函三书》:“僕闻而慨然以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復有其人!”⒉迺今:而今,如今。《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
    • 17.
      久丧释义:长期守孝;长期服丧。《墨子·非儒下》:“久丧伪哀以谩亲。”《公羊传·文公二年》:“作 僖公 主何以书?讥。何讥尔?不时也。其不时奈何?欲久丧而后不能也。”《淮南子·道应训》:“厚葬久丧,以亶其家。”
    • 18.
      乌鬓释义:鬓发乌黑,指年少。晋 左思《白发赋》:“贾生 自以良才见异,不以乌鬢而后举。”
    • 19.
      乡正释义:⒈乡大夫。《左传·襄公九年》:“二师令四乡正敬享,祝宗用马于四墉,祀 盘庚 于西门之外。”杜预 注:“乡正,乡大夫。”《逸周书·大匡》:“赋洒其币,乡正保贷。”朱右曾 校释:“乡正,乡大夫也。《春秋传》曰:使四乡正敬享。保而后贷,防姦欺也。”参见“乡大夫”。⒉隋 唐 以五百户为乡,置乡正一人。理民间诉讼。《隋书·李德林传》:“威 又奏置五百家乡正,即令理民间辞讼。”《旧唐书·高士廉传》:“竇轨 之镇 益州 也,闻而召见(朱桃椎),遗以衣服,逼为乡正。”⒊旧时有些地方称乡长。许地山《缀网劳蛛·枯杨生花》:
    • 20.
      乾饭释义:⒈干粮。《墨子·备城门》:“为卒乾饭,人二斗,以备阴雨。”《后汉书·党锢传·羊陟》:“帝嘉之,拜 陟 河南 尹。计日受奉,常食乾饭茹菜。”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贬误》:“玄续 取乾饭食之。”⒉指米饭。《晋书·齐王攸传》:“居 文帝 丧,哀毁过礼,杖而后起。左右以稻米乾饭杂理中丸进之,攸 泣而不受。”《西游记》第八五回:“是一庄村人家好善,蒸白米乾饭、白麺饃饃斋僧的。”《歧路灯》第一○五回:“他谋馆不成,喫大米乾饭,挖半截鸭蛋,箸头儿戳豆腐乳。”

而后造句

1.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厅仍在播放醉生梦死的之子于归。

2.做任何事情前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不然只会顾此失彼。

3.他非常细心,办事总是三思而后行。

4.而后能精,所以成功往往属于那些专心致志的人。

5.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的。

6.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死而后已。

7.公司主管经常不斟酌现况就下唆使,而后又朝令夕改,弄得大家疲于奔命,口碑载道!

8.父亲病逝了,儿子因没有好好的孝敬他而后悔莫及。

9.他是公安战线上妇孺皆知的好警察,从不锋芒毕露;就在前不久,他为了抢救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他幼年多病,而后一向被人认为弱不禁风。

11.鲁迅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我能受总经理如此器重,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不负他的厚望。

13.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常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名言鞭策激励自己。

14.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焦裕禄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6.他毕生都在为改善山区居民生活而奔波,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封建时代的官员尚且能够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的干部难道不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吗?

18.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死而后已。

19.因为失败而后退的人比比皆是。

20.这家乡镇企业被逼上绝路,重打锣鼓另开张,也许会出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迹。

而后(er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而后是什么意思 而后读音 怎么读 而后,拼音是ér hòu,而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而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