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敌国 敌国的意思
guó

敌国

简体敌国
繁体敵國
拼音dí guó
注音ㄉㄧˊ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í,(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组词】:敌人。敌方。敌寇。(2) 指敌人。【组词】: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3) 抵挡。【组词】:寡不敌众。(4) 相当。【组词】: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组词】: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指敌对的国家或势力。

敌国的意思

敌国 [dí guó]

1. 敌对之国。

2. 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

3. 相当于一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

5. 犹仇敌。

敌国 引证解释

⒈ 敌对之国。

《周礼·夏官·环人》:“讼敌国,扬军旅。”
《汉书·蒯通传》:“语曰:‘野禽殫,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
《玉娇梨》第三回:“古人有言:敌国未灭,何以家为!”
郭沫若 《女神·湘累》:“他终竟被敌国拐骗了去了。”

⒉ 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

《管子·霸言》:“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
《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
韦昭 注:“敌国,位敌也。”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左史倚相》:“非可以夸於敌国。”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献’乃下奉上之辞,非可施於敌国。 南朝 为兄,岂有兄献於弟邪?”

⒊ 相当于一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

宋 楼钥 《陈顺之灵璧石砚山》诗:“陈侯 之富可敌国,会有宝光惊四塞。”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殷氏 纵有扑天的本事,敌国的家私,也没门路可通。”

⒋ 犹仇敌。

《南齐书·王敬则陈显达传论》:“干戈既用,诚沦犯上之跡,敌国起於同舟,况又疏於此者也?”


国语词典

敌国 [dí guó]

⒈ 仇敌之国。

《战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

友邦 我国

⒉ 势力相当的国家。

《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⒊ 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

《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⒋ 财物众多,与国相匹敌。

如:「富可敌国」。


敌国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友邦释义:和本国相友好的国家。
    • 2.
      盟国释义:缔结同盟条约的国家。

敌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割释义: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为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之词。语本《后汉书·班超传》:“昔 魏絳 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文选·左思<咏史>诗》:“鈆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吕延济 注:“以鈆为刀,只可一割不可再用,言愿当一割之任,奋策於敌国也。”《梁书·孔休源传》:“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诚,効其一割。”明 梅鼎祚《玉合记·赠处》:“陆则破駟,水则歼蛟,能忘一割之司,久作双函之秘。”
    • 2.
      不亏释义:⒈不毁坏。《诗·鲁颂·閟宫》:“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毛 传:“亏、崩皆谓毁坏也。”⒉不削;不衰。《韩非子·说疑》:“敬侯 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邻。”汉 扬雄《长杨赋》:“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亏。”晋 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⒊不亏得。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四折:“当日不亏学士大恩,岂有今日!”⒋不吃亏。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不亏!不亏!’在 生宝 想象中,王瞎子 会这样说。”
    • 3.
      乞盟释义:⒈请求参加盟约。 《春秋·僖公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衞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 盟于 洮。郑伯 乞盟。”⒉向敌国求和。《新唐书·北狄传·契丹》:“契丹 乃乞盟,献良马求牧地,仁恭 许之。”宋 陆游《德勋庙碑》:“河 洛 将平,虏畏乞盟。”
    • 4.
      交体释义:指敌国。
    • 5.
      任臣释义:⒈委用臣下。 《韩非子·说疑》:“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制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 敬侯 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於所以任臣也。”⒉指忠于职守、堪当重任的大臣。《晋书·刘颂传》:“臣又闻国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夫任臣之与重臣,俱执国统而立断者也。然成败相反,邪正相背,其何故也?重臣假所资以树私,任臣因所籍以尽公。”
    • 6.
      候人释义:⒈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诗·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周礼·夏官·司马》:“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郑玄 注:“道治,治道也……禁令,备姦寇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今 郑 不率,寡君使羣臣问诸 郑,岂敢辱候人?”《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韦昭 注:“道宾至於朝,出送之於境也。”⒉斥候。军中侦伺敌情者。《管子·侈靡》:“候人不可重也。”郭沫若 等集校:“重,亦‘动’字,古金文以童、重为‘动’。‘候人不可动’者言斥候之人不可擅离
    • 7.
      城下之盟释义:敌国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盟约。 《左传·桓公十二年》记载,楚国攻打绞地(今湖北郧县西北),“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后泛指被迫与敌人签订的屈辱性条约。
    • 8.
      奉己释义:⒈谓养护己身,无所作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蔿吕臣 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杜预 注:“言其自守无大志。”《南史·后妃传下·陈文沉皇后》:“钦 素无伎能,奉己而已。”清 钱谦益《向言上》之四:“夫奉己而不在民,近代大臣之通病也,百姓之所仇而敌国之所喜也。”⒉奉养自己。唐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礼贤道何优,奉己事苦俭。”
    • 9.
      寄命释义:⒈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清 钱谦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⒉犹寄身,托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
    • 10.
      寇雠释义: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仇敌;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讎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唐 曹唐《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鉤,要与中原静寇讐。”宋 苏轼《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敌国,患在於将帅之不力。”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 11.
      富堪敌国释义: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同“富可敌国”。
    • 12.
      小腆释义:小国。《书·大诰》:“殷 小腆,诞敢纪其叙。”孔颖达 疏:“殷 本天子之国,武庚 比之为小,故言小腆。腆是小貌也。郑玄 云:‘腆谓小国也。’”一说为馀孽。曾运乾 正读:“小腆,言餘孽也,指 武庚言。”清 宗稷臣《题明张苍水狱中诗稿后》:“当先生没时,闽、粤、滇 中诸小腆,多已消灭。”柳亚子《羿楼旧藏南明史料书目提要·小腆纪年》:“惟小腆命名,典出《多方》、《多士》(按:《多方》、《多士》係《大誥》之误),为敌国指斥之词,今日閲之,殊为触目。”
    • 13.
      差彊人意释义:亦作“差强人意”。 《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 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嘆曰:‘吴公 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谓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后谓尚能令人满意。《周书·李贤传》:“太祖 喜曰:‘李万岁 所言,差强人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差强人意,谁知偏偏把他丢了,你説可恨不可恨呢!”李大钊《新纪元》:“欧洲 几个先觉,在那里大声疾呼,要求人民的平和……要 欧洲 联邦,做世界联邦的基础。
    • 14.
      待试释义:⒈等待使用;等待任用。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詘。”杨倞 注:“试,用也。詘,服也。”宋 杨亿《君可思赋》:“亦怀材而待试兮,将乘时而奋庸。”⒉等待考察;等待试用。宋 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凡所以必待试而后可用者,特不敢以能之於平居无事而信其用之於仓卒扰攘也。”⒊等候考试。《宋史·选举志一》:“待试京师者恒六七千人,一不幸有故不应詔,往往沉沦十数年。”
    • 15.
      戎心释义:谓敌国入侵的野心。
    • 16.
      敌与释义:敌国和盟国。
    • 17.
      敌庭释义:犹敌国。
    • 18.
      敏妙释义:⒈明快,隽美。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朱文公 云:‘二 苏 以精深敏妙之文,煽倾危变幻之习。’”章士钊《黄花岗之役·赵伯先事略》:“愚一小时草《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数千言,辞趣敏妙,为 俞君 激赏。”⒉敏捷颖悟。清 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子瞻 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
    • 19.
      木杮释义: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木皮。《晋书·王濬传》:“武帝 谋伐 吴,詔 濬 修舟舰…… 濬 造船於 蜀,其木杮蔽 江 而下。”《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元年,葬 昭成皇帝 於 金陵,营梓宫,木柹尽生成林。”唐 李商隐《南朝》诗:“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清 徐夔《江东》诗:“金椎有日沉 江 底,木柹何年下 建康。”
    • 20.
      榷场释义:宋、辽、金、元 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外,商人需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方能交易。宋 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臣闻 河 北榷场,禁出文书,其法甚严,徒以 契丹 故也。”《金史·食货志五》:“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而 宋 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与 金国 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餘万緡。”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宋 金 战争停止时,双方都在 淮河 沿岸及西部边地设立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

敌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割释义: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为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之词。语本《后汉书·班超传》:“昔 魏絳 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文选·左思<咏史>诗》:“鈆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吕延济 注:“以鈆为刀,只可一割不可再用,言愿当一割之任,奋策於敌国也。”《梁书·孔休源传》:“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诚,効其一割。”明 梅鼎祚《玉合记·赠处》:“陆则破駟,水则歼蛟,能忘一割之司,久作双函之秘。”
    • 2.
      不亏释义:⒈不毁坏。《诗·鲁颂·閟宫》:“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毛 传:“亏、崩皆谓毁坏也。”⒉不削;不衰。《韩非子·说疑》:“敬侯 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邻。”汉 扬雄《长杨赋》:“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亏。”晋 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⒊不亏得。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四折:“当日不亏学士大恩,岂有今日!”⒋不吃亏。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不亏!不亏!’在 生宝 想象中,王瞎子 会这样说。”
    • 3.
      乞盟释义:⒈请求参加盟约。 《春秋·僖公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衞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 盟于 洮。郑伯 乞盟。”⒉向敌国求和。《新唐书·北狄传·契丹》:“契丹 乃乞盟,献良马求牧地,仁恭 许之。”宋 陆游《德勋庙碑》:“河 洛 将平,虏畏乞盟。”
    • 4.
      交体释义:指敌国。
    • 5.
      任臣释义:⒈委用臣下。 《韩非子·说疑》:“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制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 敬侯 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於所以任臣也。”⒉指忠于职守、堪当重任的大臣。《晋书·刘颂传》:“臣又闻国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夫任臣之与重臣,俱执国统而立断者也。然成败相反,邪正相背,其何故也?重臣假所资以树私,任臣因所籍以尽公。”
    • 6.
      候人释义:⒈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诗·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周礼·夏官·司马》:“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郑玄 注:“道治,治道也……禁令,备姦寇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今 郑 不率,寡君使羣臣问诸 郑,岂敢辱候人?”《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韦昭 注:“道宾至於朝,出送之於境也。”⒉斥候。军中侦伺敌情者。《管子·侈靡》:“候人不可重也。”郭沫若 等集校:“重,亦‘动’字,古金文以童、重为‘动’。‘候人不可动’者言斥候之人不可擅离
    • 7.
      城下之盟释义:敌国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盟约。 《左传·桓公十二年》记载,楚国攻打绞地(今湖北郧县西北),“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后泛指被迫与敌人签订的屈辱性条约。
    • 8.
      奉己释义:⒈谓养护己身,无所作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蔿吕臣 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杜预 注:“言其自守无大志。”《南史·后妃传下·陈文沉皇后》:“钦 素无伎能,奉己而已。”清 钱谦益《向言上》之四:“夫奉己而不在民,近代大臣之通病也,百姓之所仇而敌国之所喜也。”⒉奉养自己。唐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礼贤道何优,奉己事苦俭。”
    • 9.
      寄命释义:⒈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清 钱谦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⒉犹寄身,托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
    • 10.
      寇雠释义: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仇敌;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讎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唐 曹唐《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鉤,要与中原静寇讐。”宋 苏轼《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敌国,患在於将帅之不力。”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 11.
      富堪敌国释义: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同“富可敌国”。
    • 12.
      小腆释义:小国。《书·大诰》:“殷 小腆,诞敢纪其叙。”孔颖达 疏:“殷 本天子之国,武庚 比之为小,故言小腆。腆是小貌也。郑玄 云:‘腆谓小国也。’”一说为馀孽。曾运乾 正读:“小腆,言餘孽也,指 武庚言。”清 宗稷臣《题明张苍水狱中诗稿后》:“当先生没时,闽、粤、滇 中诸小腆,多已消灭。”柳亚子《羿楼旧藏南明史料书目提要·小腆纪年》:“惟小腆命名,典出《多方》、《多士》(按:《多方》、《多士》係《大誥》之误),为敌国指斥之词,今日閲之,殊为触目。”
    • 13.
      差彊人意释义:亦作“差强人意”。 《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 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嘆曰:‘吴公 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谓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后谓尚能令人满意。《周书·李贤传》:“太祖 喜曰:‘李万岁 所言,差强人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差强人意,谁知偏偏把他丢了,你説可恨不可恨呢!”李大钊《新纪元》:“欧洲 几个先觉,在那里大声疾呼,要求人民的平和……要 欧洲 联邦,做世界联邦的基础。
    • 14.
      待试释义:⒈等待使用;等待任用。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詘。”杨倞 注:“试,用也。詘,服也。”宋 杨亿《君可思赋》:“亦怀材而待试兮,将乘时而奋庸。”⒉等待考察;等待试用。宋 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凡所以必待试而后可用者,特不敢以能之於平居无事而信其用之於仓卒扰攘也。”⒊等候考试。《宋史·选举志一》:“待试京师者恒六七千人,一不幸有故不应詔,往往沉沦十数年。”
    • 15.
      戎心释义:谓敌国入侵的野心。
    • 16.
      敌与释义:敌国和盟国。
    • 17.
      敌庭释义:犹敌国。
    • 18.
      敏妙释义:⒈明快,隽美。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朱文公 云:‘二 苏 以精深敏妙之文,煽倾危变幻之习。’”章士钊《黄花岗之役·赵伯先事略》:“愚一小时草《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数千言,辞趣敏妙,为 俞君 激赏。”⒉敏捷颖悟。清 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子瞻 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
    • 19.
      木杮释义: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木皮。《晋书·王濬传》:“武帝 谋伐 吴,詔 濬 修舟舰…… 濬 造船於 蜀,其木杮蔽 江 而下。”《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元年,葬 昭成皇帝 於 金陵,营梓宫,木柹尽生成林。”唐 李商隐《南朝》诗:“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清 徐夔《江东》诗:“金椎有日沉 江 底,木柹何年下 建康。”
    • 20.
      榷场释义:宋、辽、金、元 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外,商人需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方能交易。宋 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臣闻 河 北榷场,禁出文书,其法甚严,徒以 契丹 故也。”《金史·食货志五》:“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而 宋 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与 金国 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餘万緡。”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宋 金 战争停止时,双方都在 淮河 沿岸及西部边地设立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

敌国造句

1.一个国家如果政治清明,便上下同心;反之,便舟中敌国,互相争斗。

2.他是个富可敌国的大富翁。

3.我要的是留名青史的伟绩,而不是默默无闻;我要的是踏平敌国都,而不是做亡国奴。

4.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5.穿过敌国千军万马为你带来神的帮助。

6.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以及享受天伦之乐,他比富可敌国快乐百倍。

敌国(di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敌国是什么意思 敌国读音 怎么读 敌国,拼音是dí guó,敌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敌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