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 [lì qīng]
1. 又称柏油。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深色半固体到固体物质。有天然产的,也有从焦油或其他有机物质蒸馏中得到的。
英[pitch; asphalt; bitumen;]
沥青 引证解释
⒈ 松脂的别名。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脂。别名:松膏、松肪、松胶、松香、沥青。”
《说岳全传》第五一回:“要水牛三百隻,用松香沥青浇在牛尾上,牛角上缚了利刃。”
⒉ 蒸馏煤焦油所得的一种副产品。黑色块状,可用以制造涂料、油毡、或用来铺路。俗称臭油、柏油。
引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曲折的,向上斜的沥青的马路载着她的细长的身子。”
国语词典
沥青 [lì qīng]
⒈ 一种有机混合物。由碳和氢的化合物组成,含有少量氮、硫、氧。可从石油蒸馏残渣或天然沥青矿取得,呈黑色或棕黑色。可作为道路铺料、防水防腐涂料和电气绝缘材料。
⒉ 松脂的别名。参见「松脂」条。
沥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土沥青释义:天然沥青,与分馏石油或煤焦油而得的沥青来源不同,大多产于石油矿附近。
- 2.
地沥青释义:即沥青,俗称臭油。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溶于松节油或石油,可以制造涂料、塑料、防水纸、绝缘材料等,又可以用来铺路。
- 3.
工业病释义:产业工人的职业病。如苯中毒、沥青中毒、铅中毒、铬中毒、硅肺等,主要由安全卫生条件不良引起。
- 4.
无砟轨道释义:又作无碴轨道,是指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
- 5.
柏油释义:焦油沥青,是焦油蒸馏后的残余物。也泛指沥青。
- 6.
柏油路释义:亦称“柏油马路”。 路面由沥青铺成的道路。
- 7.
油毡释义: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有韧性,不透水,用来做屋顶、地下室墙壁、地基等的防水、防潮层。也叫油毛毡。
- 8.
油毡纸释义: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 有韧性,不透水。亦名油毛毡。《新华月报》1952年第11期:“轻工业产品各种新的品种日益增多。如油毡纸,绝缘纸等。”
- 9.
油页岩释义:也叫油母页岩。页岩的一种。灰、褐、黑等色,比一般岩石轻、软,呈薄层状,加热有沥青味。可提取石油。
- 10.
涂抹释义:⒈用软的粘性物质(如灰泥、沥青、泥浆)覆盖(如在灰板条、墙壁、建筑物上)⒉指随意地写或画。
- 11.
瓶香释义:⒈类似乳香的一种香料。 宋 洪刍《香谱·香之品》:“乳香,《广志》云:即 南海 波斯国 松树脂,有紫赤如樱桃者名乳香,盖薰陆之类也……其次曰拣香,又次曰瓶香,然多夹杂成大块如沥青之状。”《宋史·外国传五·注辇》:“熙寧 十年,国王 地华加罗 遣使……来献踠豆珠、麻珠、瑠璃、大洗盘、白梅花脑、锦花、犀牙、乳香、瓶香、蔷薇水。”⒉草药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排草香》﹝附录﹞引 陈藏器 曰:“瓶香,生 南海 山谷,草之状也……水煮,洗水肿浮气。与生薑、芥子煎汤,浴风疟甚效。”
- 12.
皮肤病释义:皮肤以及毛发、指甲等的疾病。引起皮肤病的原因很多,如日光照射、沥青、酸、碱刺激,霉菌、细菌等感染及内分泌障碍、变态反应等。
- 13.
石油释义: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液体,可以燃烧,一般呈褐色、暗绿色或黑色,聚集在岩石的空隙中。从石油中可以提取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
- 14.
砾石屋面释义:在沥青面层上嵌有砾石的组合屋面层。
- 15.
路面释义:道路的表层,用土、小石块、混凝土或沥青等铺成:路面平整。
- 16.
铀沥青释义:沥青铀矿。
- 17.
铺仔村释义:铺仔村委会位于乌石镇东北部约12公里处,古称“嘉山岭”之一,这里地势呈高,土地肥沃,全村沥青路约4公里,共有8条自然村,总人口有3147人,全村总面积约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5万亩。
- 18.
非晶体释义:外形和内部分 子排列都无定形的固体。 如玻璃、松香、沥青、电木等。有的物质既可以是晶体又可以是非晶体,如天 然水晶是晶体,熔化的石英是非晶体。
- 19.
高速公路释义: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成的高级公路。 路面纵坡极小,能适应汽车120千米以上的时速,双向在四条车道以上,中间设有隔离带,全线封闭,与铁路或其他公路相交处采用立体交叉。沿线有必要的标志、信号以及照明、监控、通信等设备。
- 20.
鱼石脂释义:一种有机化合物。是用沥青干馏后加硫酸和氨制成的黏稠液体。红棕色或棕黑色,溶于乙醚、乙醇、水和甘油等。医药上常用于防腐、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