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可同年而语释义:见“不可同日而语”。汉 贾谊《过秦论》:“试使 山东 之国与 陈涉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虽迟速安危小异,然比之常静无心终始不悔如 孝文帝 者,不可同年而语矣。”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故摘果於未熟,视已熟不可同年而语。”
- 2.
借使释义:⒈假设连词。假如,倘若。汉 贾谊《过秦论下·事势》:“借使 秦王 计上世之事,并 殷 周 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晋 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则巍巍之盛,仰邈前贤,洋洋之风,俯冠来籍。”宋 司马光《论衙前札子》:“借使今日家产直十万者充衙前,数年之后,十万者尽,则九万者必当之矣。”⒉假设连词。即使,纵然。《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三年》:“刘曜 虽东征,其子 胤 守 长安,未易轻也。借使小有所获,彼若释东方之图,还与我校;
- 3.
利兵释义:锋利的武器。《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司徒期 因三匠与 拳弥 以作乱,皆执利兵,无者执斤。”汉 贾谊《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宋 秦观《王朴论》:“壮士操利兵於深山之中。”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
- 4.
利便释义:⒈谓形势之便利。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明刘基《感时述事》诗之十:“遂令鲸与鯢,掉尾乘利便。”⒉便利;便当。⒊伶俐。
- 5.
南牧释义:⒈南下放牧。引申指北方少数民族南侵。语本 汉 贾谊《过秦论上》:“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侦谍不敢东窥,驼马不敢南牧。”唐 白居易《和渭北刘大夫借便秋遮虏寄朝中亲友》诗:“胡马辞南牧,周 师罢北征。”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序》:“失此二者之机会,故令贼志益侈,再举南牧,无所忌惮,遂有并吞华夏之心。”⒉到南方去任州官。南朝 齐 谢朓《<酬德赋>序》:“右卫 沉侯 以冠世伟才,眷予以国士,以 建武 二年予将南牧,见赠五言。”清 钱谦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三:“砚澌冻合愁南
- 6.
吴兴释义:⒈指 元 代书画家 赵孟頫。 赵 为 吴兴 人,故称。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跋赵子昂书<过秦论>》:“吴兴 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⒉郡名。三国 吴宝鼎 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 乌程县(今 浙江 吴兴县 南)。⒊县名。属 浙江省,位于 苕溪 下游,滨临 太湖。
- 7.
塞望释义:汉 贾谊《过秦论》:“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后以“塞望”谓满足别人期望。
- 8.
崄岨释义:同“嶮阻”。 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併力攻 秦 矣,然困於嶮岨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宋 苏洵《上皇帝书》:“权略之外,便於弓马可以出入嶮岨勇而有谋者,不过取一二人。”宋 苏辙《送林安二学士使高丽》诗之二:“平地谁信无嶮岨,仁人何处不安全。”
- 9.
席卷释义:像卷起席子一样把东西全部卷进去,包括无余。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10.
异变释义:⒈谓变化不同。汉 贾谊《过秦论上》:“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⒉奇妙的变化。《三国志·魏志·杜夔传》“其好古存正莫及 夔”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赠扶风马钧序》:“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⒊灾异变故。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弘治异变》:“又 弘治 十二年己未,曲阜 孔庙 灾,柏树被焚,枝干俱尽,尤为异变。”
- 11.
息民释义:谓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汉 贾谊《过秦论下》:“案土息民,以待其敝。”唐 柳宗元《非国语下·祀》:“夫祀……自息民以下,咸无足取焉尔。”清 鲁一同《秦论》:“秦 之强不强於 惠孝 之耕战,而强於 景哀 之息民。”孙中山《致国民党员书》:“其所主张,以为今之所务,惟在保境息民。”
- 12.
故业释义:⒈原有的基业。⒉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汉.贾谊《过秦论》⒊旧时的职业。
- 13.
春申释义:⒈指 春申君。《荀子·成相》:“展禽 三絀,春申 道缀基毕输。”汉 贾谊《过秦论上》:“当此之时,齐 有 孟尝,赵 有 平原,楚 有 春申,魏 有 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唐 杜牧《春申君》诗:“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 谁与快寃魂。”详“春申君”。⒉上海市 的别称。元 黄溍《登钱山望菰城慨然而赋》:“耸身白云上,始见 春申 城。”郁达夫《和曾广勋先生赐赠之作》之一:“十载 春申 忆旧游,江关词赋动离愁。”参见“春申浦”。
- 14.
显美释义:⒈显耀而美好。 汉 贾谊《过秦论中》:“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⒉显贵的官位。唐 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然僕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宋 岳珂《桯史·朝士留刺》:“秦檜 为相,久擅威福。士大夫一言合意,立取显美。”
- 15.
深虑释义:⒈谓思虑深沉。《墨子·非儒下》:“今 孔 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孙诒让 间诂引 俞樾 曰:“同乃周字之误……言其虑深沉,其谋周密也。”汉 贾谊《过秦论下》:“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⒉深入思考。《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深虑之。”⒊甚为忧虑。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国用靡资,百姓不足,则惻隐深虑。”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君德不同,陛下无深虑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他 安 邓 两家都受过 十三妹
- 16.
深谋远虑释义:计划得周密,考虑得久远。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谋:策划,计划。
- 17.
约从释义:⒈邀约合纵。 战国 时 齐楚 等国联合抗 秦 称合纵。《战国策·秦策一》:“约从散横,以抑强 秦。”高诱 注:“约合 关 东六国之从,使相亲也。”《文选·贾谊<过秦论上>》:“约从离衡。”李善 注:“言诸侯结约为从,欲以分离 秦 横也。”⒉引申为缔结盟约。《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曩者公犯 池州,吾不以为嫌,生还俘虏,将欲与公为约从之举,各安一方,以俟天命。”
- 18.
缔造者释义:一般指对创建某个组织、有形的无形的群体甚至国家,或精神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缔:结在一起,屈原《九章·悲回风》诗:“气缭转而自缔。”引申为缔结,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19.
罢弊释义:同“罢敝”。 《国语·吴语》:“罢弊 楚国,以间 陈 蔡。”汉 贾谊《过秦论中》:“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宋 苏轼《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其所以兵连祸结罢弊中国者,以郡县其地故也。”章炳麟《国家论》:“然将帅虽劳,而士卒之疮痍与齐民之罢弊,有什伯於将帅者。”
- 20.
耕织释义:耕种纺织。犹言农桑。《管子·幼官》:“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乃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清 方文《述哀》诗:“方技知卜医,可以代耕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