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 [cáo jù]
1. 群聚。
曹聚 引证解释
⒈ 群聚。
引唐 元结 《演兴·闵岭中》:“彼猛毒兮曹聚,必凭託乎阻脩。”
《新唐书·萧俛传》:“既而籍卒逋亡,无生业,曹聚山林间为盗贼。”
曹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石释义:往井下丢石块。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六:“已挤沟壑,犹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弯弓而相射。”清 唐孙华《赠同年赵蒙泉》诗:“临危翻下石,颠岸復弯彀。”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参见“落井下石”。
- 2.
中伙释义:同“中火”。 《天雨花》第一回:“看看走到日正午,方到一乡镇市存。一行歇马打中伙,齐赶乡村野店门。”曹聚仁《万里行记·行》:“中午好好儿歇中伙,那就不会做‘啦啦队’(掉队之意)。”
- 3.
大众语释义:1934年 上海 展开语文如何接近民众的讨论,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已与大众有隔阂,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适合大众需要的语文。大众语论战给当时废止白话、恢复文言、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很大打击,对新文学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起了推进作用。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对于大众语的问题,一向未曾研究,所以即使下问,也说不出什么来。”亦称“大众语文”。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反对大众语文的人,对主张者得意地命令道:‘拿出货色来看!’”
- 4.
师道释义:⒈犹师法。指老师的学问或技艺体系。《汉书·匡衡传》:“望之 奏 衡 经学精习,説有师道,可观览。”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师法》:“数十年前,士人多能持师道,以训弟子。”⒉为师之道。《后汉书·桓荣传》:“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 氾 再拜归道。”宋 陈亮《廷对策》:“后世之所谓明君贤主,于君道容有未尽,而师道则遂废矣。”⒊指师之地位、作用以及尊师之风尚。唐 韩愈《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古之师道,实在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
- 5.
往往来来释义:谓多次往返。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在再版《引玉集》,因为重排序文,往往来来,从去年底到现在,才算办妥,足足四个月。”叶紫《夜哨线》三:“传令兵往往来来地奔驰着,喘息不停的。”
- 6.
文氓释义:亦作“文虻”。文化流氓。鲁迅《书信集·致姚克》:“而 上海 文氓竟又借此施行谋害。”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而若干文虻(一本作‘氓’),趁势造谣,各处恫吓者亦半。”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中国 的农夫被一些大圣人、大豪杰、大诗贼、大文氓也欺骗了几千年。”
- 7.
毛胚释义:毛坯。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习西医大须记忆,基础科学等,至少四年,然尚不过一毛胚,此后非多年练习不可。”鲁迅《花边文学·做文章》:“高尔基 说,大众语是毛胚,加了工的是文学。”
- 8.
蔑有释义:没有。《左传·昭公元年》:“封疆之削,何国蔑有?”《东周列国志》第十回:“且弑逆之事,何国蔑有?”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地之於草木何地不生;国之於人材何国蔑有。”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如此公者,何代蔑有哉。”
- 9.
讽世释义:讽喻世人。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周作人 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然此种微辞,已为今之青年所不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