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须弥山 须弥山的意思
shān

须弥山

简体须弥山
繁体須彌山
拼音xū mí shān
注音ㄒㄩ ㄇㄧˊ ㄕㄢ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xū,(1) 必得,应当。【组词】:无须。莫须有。必须。务须。须要。(2) 等待,停留。【例句】:须留(迟留,留待)。(3) 〔须臾〕片刻,一会儿。(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例句】:须眉(男子的代称)。须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5) 像胡须的东西。【组词】:须根。触须。

mí mǐ,(1) 同“弭”,平息,消灭。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极高或庞大。

须弥山的意思

须弥山 [xū mí shān]

1. 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3. 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须弥山 引证解释

⒈ 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 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 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 印度 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 帝释天 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 须弥山。此山有八山遶外,有大铁围山,周迴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释氏书言, 须弥山 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
《封神演义》第七三回:“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 须弥山 下藏。”
清 昭槤 《啸亭续录·佛言须弥山》:“佛经言 须弥山 高数万由旬,日月绕山周行,为其峯影所蔽,遂分昼夜。”
亦省称“须弥”。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须弥 有顶低垂日, 兜率 无根下戴鼇。”
清 姚鼐 《题<四更山吐月图>》诗:“环海世界中 须弥,光明隐蔽行两规。”

⒉ 指 喜马拉雅山。康有为 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国语词典

须弥山 [xū mí shān]

⒈ 山名。须弥,胡语音译,意译妙高。古印度宇宙观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东面白银,北面黄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颇胝迦四宝构成。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居所。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之外为四大部洲,是佛教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也译作「修迷楼」、「须弥楼」、「苏迷卢」。


须弥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千大千世界释义:佛教名词,简称“大千世界”。以 须弥山 为中心,七山八海交绕之,更以 铁围山 为外郭,是谓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 2.
      俗界释义:凡界,尘世。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薛中丞存诚》:“中丞元是 须弥山 东峰 静居院 罗汉大德……謫来俗界五十年,年足合归,故来迎耳。非汝辈所知也。”
    • 3.
      吠瑠璃释义:佛经所说“七宝”之一。谓产于 须弥山,为青色宝石,坚固而莹澈。
    • 4.
      四大洲释义:古 印度 传说,谓 须弥山 四方咸海中有四大洲,为人类居住的地区。其说为佛教所采用,传来 中国 后,因佛经译本不一,洲名也各不相同。通称为:东 胜身洲(亦作东 毗提诃洲、东 拂於逮洲),南 赡部洲(亦作南 阎浮提洲),西 牛货洲(亦作西 瞿陀尼洲、西 瞿耶尼洲),北 俱卢洲(亦作北 鬱单越洲)。
    • 5.
      四天王释义:佛经称 帝释 的外将,分别居于 须弥山 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 持国天王(名 多罗吒),身白色,持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名 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 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 6.
      大千世界释义:三千大千世界 的简称。佛教用语。古印度传说中的一个极大范围的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东、西、南、北四个洲(人类只住在其中一个洲)为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 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佛教沿用其说,指释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围。
    • 7.
      小千世界释义:佛教谓以 须弥山 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以 铁围山 为外郭,称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参阅《大智度论》卷七。参见“大千世界”。
    • 8.
      山斤释义:佛教语。高山的斤数。谓以斤两衡量 须弥山 的重量。喻佛法广大或佛寿无量。
    • 9.
      帝释释义:亦称“帝释天”。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 须弥山 顶 善见城。梵文音译名为 释迦提桓因陀罗。
    • 10.
      忉利天释义:梵语的音意兼译。即三十三天。六欲天之一。佛教谓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合中央 帝释 所居天城,共三十三处,故云。即一般所说的天堂。
    • 11.
      护世释义:佛教语。 守护世界。佛教因四天王居 须弥山 之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称四天王为“护世”。
    • 12.
      离恨天释义:佛经谓 须弥山 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是离恨天。后比喻男女生离,抱恨终身的境地。
    • 13.
      素毫释义:⒈指毛笔。⒉即白毫。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放之则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时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见《观无量寿佛经》。
    • 14.
      芥子须弥释义:《维摩经·不可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 王本相如故。”后因以“芥子须弥”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 15.
      西牛货洲释义:佛经所说的四大部洲之一。 在 须弥山 西。
    • 16.
      须弥释义:⒈见“须弥山”。⒉信佛者泛指山。
    • 17.
      须弥世界释义:佛教传说中以 须弥山 为中心的小世界。
    • 18.
      须弥芥子释义: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才思出众。
    • 19.
      须弥黍米释义: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米粒之中刚刚合适。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才思出众。
    • 20.
      香海释义:⒈佛经指须弥山周围的海。⒉借指佛门。⒊指香港。
须弥山是什么意思 须弥山读音 怎么读 须弥山,拼音是xū mí shān,须弥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须弥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