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龙蛇 龙蛇的意思
lóngshé

龙蛇

简体龙蛇
繁体龍蛇
拼音lóng shé
注音ㄌㄨㄥˊ ㄕ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óng,(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组词】: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组词】:恐龙。(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组词】:龙颜。龙体。龙袍。(4) 姓。

shé yí, ◎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组词】: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 〔委(wěi )蛇〕见“委2”。

基本含义

指有权势和能力的人物,也用来形容权谋勾心斗角的场面。

龙蛇的意思

龙蛇 [lóng shé]

1.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dragons and snakes;]

龙蛇 引证解释

⒈ 龙和蛇。

《易·繫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后因以“龙蛇”喻隐退。 《汉书·扬雄传上》:“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太伯 清风,遯世立德,龙蛇 东岳,三让天下。”
《晋书·陆喜传》:“孙晧 无道,肆其暴虐,若龙蛇其身,沉默其体,潜而勿用,趣不可测,此第一人也。”

⒉ 喻杰出的人、物。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杜预 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金 马定国 《香严病中》诗:“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清 顾大申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诗:“井邑 新丰 旧,龙虵大泽深。”
朱德 《纪念广州起义》诗:“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

汉 刘邦 起义时曾于泽中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龙蛇”指 刘邦 和 项羽。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刘开扬 笺注:“龙蛇喻 刘 项。”
唐 常楚老 《祖龙行》:“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 咸阳。”

⒋ 喻贤不肖的两种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不过族大人多,子弟龙蛇不一。”

⒌ 喻指成功者和失败者。参见“龙蛇混杂”。

唐 栖一 《垓下怀古》诗:“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 垓下 定龙蛇。”

⒍ 喻桀骜不驯、凶横暴虐之人。

唐 杜甫 《喜晴》诗:“干戈虽横放,惨澹鬭龙蛇。”
仇兆鳌 注:“干戈龙蛇,指 禄山 之乱。”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公之始至,众未孰化,以武则忿以憾,以恩则横而肆。一以为赤子,一以为龙蛇,惫心罢精,磨以岁月,然后致之难也。”
唐 刘复 《长歌行》:“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

⒎ 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飞动的草书。

唐 李白 《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苏学士》曲:“醉朝云翠袖春香,半世疎狂。一笔龙蛇,千古文章。”

⒏ 泛指书法、文字。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词:“金鑾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元 马致远 《新水令·夜行船》套曲:“想 秦 宫 汉 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説,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⒐ 借指书法作品。

清 孙枝蔚 《喜张穉恭南还因有赠》诗之五:“长开篋笥札嫌短,得挂龙蛇壁更新。”

⒑ 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刘学锴 等集解:“段文昌 《古柏文》:武侯祠 前,柏寿千龄,盘根拥门,势如龙形。”
宋 陆游 《眉州驿舍睡起》诗:“斜阳生木影,龙蛇满窗纸。”
金 冯延登 《藤花得春字》诗:“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纷垂百尺身。”
清 查慎行 《紫藤花》诗:“蔓引龙蛇皆上走,花披瓔珞总交垂。”

⒒ 指矛戟等武器。

唐 吕温 《代郑相公谢赐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於陋巷。”
明 许潮 《午日吟》:“萧萧马鸣,风骤驊騮骋;悠悠旆旌,日荡龙蛇影。”
清 鲫士 《从军行》:“送郎送到大门前,替郎君装上一筒烟。龙蛇影闪旂门下,我郎的一马要当先。”

⒓ 指辰年和巳年。古代迷信以为凶岁。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知命当终” 唐 李贤 注:“北齐 刘昼 《高才不遇传》论 玄 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 玄 以讖合之。’”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昔饮 雩泉 别 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
王十朋 集注引 尧卿 曰:“公辰年冬末,罢知 密州,正在辰巳之间。”

⒔ 指贤士困厄之时。

明 许潮 《武陵春》:“老夫 秦 朝人也,不幸时逢阳九,岁值龙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念爷娘妻子敢丢开,恰遇着岁在龙蛇劫运该。”

⒕ 兵阵名。即一字长蛇阵。

唐 刘禹锡 《观八阵图》诗:“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鸛飞。”


国语词典

龙蛇 [lóng shé]

⒈ 比喻非凡的人。

《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⒉ 比喻英雄与凡夫。

元·马致远〈夜行船·百岁光阴套·乔木查〉曲:「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⒊ 比喻怀才隐退。

《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⒋ 形容草书纵逸的笔势。

唐·李白〈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⒌ 矛戟类的兵器。

唐·吕温〈代郑相公谢赐门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于陋巷。」


龙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陵释义:指 永思陵、永阜陵、永崇陵、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乃 南宋 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 的陵墓,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东十八公里之 宝山(又名 攒宫山)。明 贝琼《穆陵行》:“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明 徐渭《岳公祠》诗:“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清 杨焯《阎妃功德院法堂鼓》诗:“六陵真骨知何处?留得 阎妃 一鼓皮。”
    • 2.
      勃郁释义:⒈亦作“勃欝”。风回旋貌。⒉指龙蛇盘屈的样子。⒊茂盛;旺盛。
    • 3.
      十二虫释义:指配以十二支来记人的生年的十二种动物。宋 苏辙《守岁》诗:“於菟絶绳去,顾兔追龙蛇。奔走十二虫,罗网不及遮。”自注:“是岁壬寅。”参见“十二相属”。
    • 4.
      处馆释义:在私塾中教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话説 吴江 有个秀才 萧王宾 胸藏锦绣,笔走龙蛇,因家贫,在近处人家处馆,早出晚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不点翰林还好,万一点了,两吊银子的家私,不上几年,都要光了,再没有差使,还不是仍然要处馆。”
    • 5.
      大泽释义:⒈大湖沼;大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宋 梅尧臣《送赵谏议知徐州》诗:“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为导者误入大泽中,沮洳难行,人马多死。”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诗:“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⒉即 大泽乡。《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 元年七月,陈涉 等起 大泽 中。”⒊大恩惠。《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李周翰 注:
    • 6.
      子推释义:春秋 时 晋国 人,姓 介。 也称 介之推、介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杜预 注:“介推,文公 微臣。之,语助。”《庄子·盗跖》:“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文公 后背之,子推 怒而去,抱木而燔死。”成玄英 疏:“晋文公,重耳 也,遭 驪姬 之难,出奔他国,在路困乏,推 割股肉以飴之。公后还三日,封於后者,遂忘 子推。子推 作《龙蛇之歌》,书其营门,怒而逃。公后慙谢,追 子推 於 介山。子推 隐避,公因放火烧山,庶其走出。火至,子推 遂抱树而焚死焉
    • 7.
      山墅释义:⒈山中别墅。宋 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余山野远城邑,復不近虚市。”⒉山野。墅,同“野”。汉 蔡邕《琴操·龙蛇歌》:“龙虵同行,身辨山墅。”
    • 8.
      岁在龙虵释义:后指命数当终。同“岁在龙蛇”。
    • 9.
      崒屼释义:同“崒兀”。亦作“崪屼”。宋 邵雍《大笔吟》:“鸞凤翱翔,龙蛇盘屈,春葩暄妍,秋山崪屼。”
    • 10.
      戟槊释义:亦作“戟矟”。门戟和长矛。古代权贵家设在大门两侧的仪仗。唐 韩愈《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情上李相公十六韵》:“卫门罗戟槊,图壁杂龙蛇。”唐 王建《和胡将军寓直》:“进状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栏。”《宋史·舆服志二》:“太宗 淳化 二年,詔诸道州、府、军、监奏乞鼓角戟矟。”
    • 11.
      梁摧释义:梁栋摧折。 比喻有为之人死去。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曾不憖留,梁摧奄及。”明 沉鲸《双珠记·夫妻永诀》:“刑期如指日,心绪已成灰,龙蛇临岁叹梁摧。”参见“梁岳”。
    • 12.
      淮阴侯庙释义:⒈淮阴侯庙 注释。⒉皇祐五年过淮阴时所作。⒊“岂能料”两句:非凡的人一旦腾飞,藏在泥中的蚯蚓岂能预料得到。“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比喻韩信是非常之人,能屈能伸。
    • 13.
      烟花市释义:亦作“烟花市”。谓妓院集中之街坊。亦指妓院。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今日个告别了烟花市,同归了锦綉闈。”明 徐霖《绣襦记·襦护郎寒》:“抱柱杖走尽了烟花市,挥笔写就了龙蛇字。”《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舞裙歌扇烟花市,便珠宫蕊殿,有甚参差?”
    • 14.
      熊虎释义:⒈熊与虎。 汉 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⒉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⒊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15.
      石蟹释义:⒈溪蟹的俗称。产溪涧石穴中,体小壳坚。南朝 宋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至於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宋 苏轼《丁公默送蝤蛑》诗:“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蟹》:“生溪涧石穴中,小而壳坚赤者石蟹也。”⒉蟹的化石。宋 沉括《梦溪笔谈·异事》:“治平 中,泽州 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扑之,乃石也……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石蟹》﹝集解﹞引
    • 16.
      磨盾鼻释义: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宋 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磨盾”。宋 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清 曹寅《一日休沐歌》:“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 17.
      立木释义:⒈竖木于地。《列子·汤问》:“泰豆 乃立木为涂,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宋史·河渠志五》:“景祐 二年,怀敏 知 雄州,又请立木为水则,以限盈缩。”⒉直木。《晏子春秋·谏下十五》:“横木龙蛇,立木鸟兽。”⒊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亦指林地上未伐倒的活着的树木。
    • 18.
      笔底龙蛇释义:犹言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19.
      笔走蛇龙释义: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 20.
      草妖释义:因某种原因而引起草木变异的现象。 古人以为妖孽。《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僖公 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刘歆 以为草妖也。”《后汉书·五行志二》:“中平 元年夏……有草生,其茎靡纍肿大如手指,状似鳩雀龙蛇鸟兽之形,五色各如其状,毛羽头目足翅皆具。近草妖也。”《隋书·五行志下》:“高祖 时,上党 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所,但见人参一本,枝叶峻茂。因掘去之,其根五尺餘,具体人状,呼声遂絶。盖草妖也。”

龙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陵释义:指 永思陵、永阜陵、永崇陵、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乃 南宋 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 的陵墓,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东十八公里之 宝山(又名 攒宫山)。明 贝琼《穆陵行》:“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明 徐渭《岳公祠》诗:“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清 杨焯《阎妃功德院法堂鼓》诗:“六陵真骨知何处?留得 阎妃 一鼓皮。”
    • 2.
      勃郁释义:⒈亦作“勃欝”。风回旋貌。⒉指龙蛇盘屈的样子。⒊茂盛;旺盛。
    • 3.
      十二虫释义:指配以十二支来记人的生年的十二种动物。宋 苏辙《守岁》诗:“於菟絶绳去,顾兔追龙蛇。奔走十二虫,罗网不及遮。”自注:“是岁壬寅。”参见“十二相属”。
    • 4.
      处馆释义:在私塾中教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话説 吴江 有个秀才 萧王宾 胸藏锦绣,笔走龙蛇,因家贫,在近处人家处馆,早出晚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不点翰林还好,万一点了,两吊银子的家私,不上几年,都要光了,再没有差使,还不是仍然要处馆。”
    • 5.
      大泽释义:⒈大湖沼;大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宋 梅尧臣《送赵谏议知徐州》诗:“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为导者误入大泽中,沮洳难行,人马多死。”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诗:“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⒉即 大泽乡。《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 元年七月,陈涉 等起 大泽 中。”⒊大恩惠。《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李周翰 注:
    • 6.
      子推释义:春秋 时 晋国 人,姓 介。 也称 介之推、介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杜预 注:“介推,文公 微臣。之,语助。”《庄子·盗跖》:“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文公 后背之,子推 怒而去,抱木而燔死。”成玄英 疏:“晋文公,重耳 也,遭 驪姬 之难,出奔他国,在路困乏,推 割股肉以飴之。公后还三日,封於后者,遂忘 子推。子推 作《龙蛇之歌》,书其营门,怒而逃。公后慙谢,追 子推 於 介山。子推 隐避,公因放火烧山,庶其走出。火至,子推 遂抱树而焚死焉
    • 7.
      山墅释义:⒈山中别墅。宋 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余山野远城邑,復不近虚市。”⒉山野。墅,同“野”。汉 蔡邕《琴操·龙蛇歌》:“龙虵同行,身辨山墅。”
    • 8.
      岁在龙虵释义:后指命数当终。同“岁在龙蛇”。
    • 9.
      崒屼释义:同“崒兀”。亦作“崪屼”。宋 邵雍《大笔吟》:“鸞凤翱翔,龙蛇盘屈,春葩暄妍,秋山崪屼。”
    • 10.
      戟槊释义:亦作“戟矟”。门戟和长矛。古代权贵家设在大门两侧的仪仗。唐 韩愈《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情上李相公十六韵》:“卫门罗戟槊,图壁杂龙蛇。”唐 王建《和胡将军寓直》:“进状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栏。”《宋史·舆服志二》:“太宗 淳化 二年,詔诸道州、府、军、监奏乞鼓角戟矟。”
    • 11.
      梁摧释义:梁栋摧折。 比喻有为之人死去。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曾不憖留,梁摧奄及。”明 沉鲸《双珠记·夫妻永诀》:“刑期如指日,心绪已成灰,龙蛇临岁叹梁摧。”参见“梁岳”。
    • 12.
      淮阴侯庙释义:⒈淮阴侯庙 注释。⒉皇祐五年过淮阴时所作。⒊“岂能料”两句:非凡的人一旦腾飞,藏在泥中的蚯蚓岂能预料得到。“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比喻韩信是非常之人,能屈能伸。
    • 13.
      烟花市释义:亦作“烟花市”。谓妓院集中之街坊。亦指妓院。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今日个告别了烟花市,同归了锦綉闈。”明 徐霖《绣襦记·襦护郎寒》:“抱柱杖走尽了烟花市,挥笔写就了龙蛇字。”《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舞裙歌扇烟花市,便珠宫蕊殿,有甚参差?”
    • 14.
      熊虎释义:⒈熊与虎。 汉 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⒉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⒊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15.
      石蟹释义:⒈溪蟹的俗称。产溪涧石穴中,体小壳坚。南朝 宋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至於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宋 苏轼《丁公默送蝤蛑》诗:“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蟹》:“生溪涧石穴中,小而壳坚赤者石蟹也。”⒉蟹的化石。宋 沉括《梦溪笔谈·异事》:“治平 中,泽州 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扑之,乃石也……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石蟹》﹝集解﹞引
    • 16.
      磨盾鼻释义: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宋 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磨盾”。宋 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清 曹寅《一日休沐歌》:“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 17.
      立木释义:⒈竖木于地。《列子·汤问》:“泰豆 乃立木为涂,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宋史·河渠志五》:“景祐 二年,怀敏 知 雄州,又请立木为水则,以限盈缩。”⒉直木。《晏子春秋·谏下十五》:“横木龙蛇,立木鸟兽。”⒊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亦指林地上未伐倒的活着的树木。
    • 18.
      笔底龙蛇释义:犹言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19.
      笔走蛇龙释义: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 20.
      草妖释义:因某种原因而引起草木变异的现象。 古人以为妖孽。《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僖公 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刘歆 以为草妖也。”《后汉书·五行志二》:“中平 元年夏……有草生,其茎靡纍肿大如手指,状似鳩雀龙蛇鸟兽之形,五色各如其状,毛羽头目足翅皆具。近草妖也。”《隋书·五行志下》:“高祖 时,上党 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所,但见人参一本,枝叶峻茂。因掘去之,其根五尺餘,具体人状,呼声遂絶。盖草妖也。”

龙蛇造句

1.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个咖啡馆,那里龙蛇混杂,正好是他们接头的好地方。

2.条幅上那“继往开来”四个字,笔势活泼雄浑,犹如龙蛇飞动。

3.这一带正是龙蛇杂处的聚落,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4.这种笔走龙蛇的书法,真是世间少有。

5.一定要严加布防,若是让罪犯逃到火车站那些龙蛇混杂的地方,就不好办了。

6.靠南墙根种了半圈南瓜,一棵棵像绿色的龙蛇,蔓儿自在地顺着木棍爬到墙上,向墙外伸头探脑。

7.只见他笔走龙蛇,大大地写了一个仁!

8.这个人博学广记,笔走龙蛇,真是个才子啊!

9.这幅书法笔走龙蛇惟妙惟肖。

10.要想练得一手笔走龙蛇的好字,必须要刻苦练习。

11.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

12.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13.他的书法给人笔走龙蛇的感觉。

14.这幅字笔走龙蛇,刚劲有力。

15.毛主席的书法苍劲有力,真有笔走龙蛇之势。

16.当今学毛笔字的人已很少,笔走龙蛇的书法家更不多见。

龙蛇(longs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龙蛇是什么意思 龙蛇读音 怎么读 龙蛇,拼音是lóng shé,龙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龙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