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 [yī píng]
1. 谓一归平定。
一平 引证解释
⒈ 谓一归平定。按,王道一平,指王朝的统治恢复正常状态。
引《文选·王粲<登楼赋>》:“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李善 注:“《尚书》曰:王道正直。 孔安国 曰:王道平直也。”
一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调释义:⒈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汉 世谓之三调。”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⒉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
- 2.
侧柏释义:常绿乔木。 高可达20米。小枝扁平,直展,成一平面,两面相似。叶小,鳞形,球果长卵形。分布很广,多为人工林或庭园栽植。
- 3.
切平面释义:在一定条件下,过曲面Σ上的某一点M的曲线,若存在切线,则这些切线位于同一平面,那么此平面叫做曲面Σ在点M处的切平面。
- 4.
取平释义:使同一平面上的物体高度相等。
- 5.
同心圆释义:同一平面上同一圆心而半径不同的圆。
- 6.
四边形释义:同一平面上的四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
- 7.
垂直释义: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交角为直角(90o)时,就说它们互相垂直。这个概念也可以推广到两平面间的垂直或直线同平面间的垂直。
- 8.
平荡释义:⒈见“平荡”。 ⒉亦作“平盪”。扫荡平定。《后汉书·梁统传》:“高帝 受命诛暴,平荡天下,约令定律,诚得其宜。”南朝 宋 鲍照《建除》诗:“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唐 康骈《剧谈录·裴晋公天津桥遇老人》:“臣请以一詔追兵,可以平荡妖孽。”唐 杜牧《感怀》诗:“勃云走轰霆,河南 一平盪。”《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上》:“取来年渡河,先斩 朱玫 李昌符,然后平盪 朱温。”
- 9.
平行释义:⒈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如果距离相等,即不相交,就说它们互相平行。这个概念也可推广到两平面间的平行或直线同平面间的平行。⒉互不隶属的同级关系:平行机关。⒊同时进行的:平行作业。
- 10.
平行线释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 11.
平调释义:⒈指免费挪用所属单位的钱财、劳力等。 ⒉一平二调的简称。
- 12.
平面交叉释义: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交的道路在同一平面上交叉,常见的有十字形交叉、丁字形交叉、环形交叉等。
- 13.
弓箭步释义:是丁字步的一种变形和发展,它是将丁字步的前腿向旁伸出后弯曲,后腿绷直,即前腿弓,后腿直。 弓的腿足尖向正旁,直的腿足尖向正前。弓的腿要求小腿和地面成垂直角度,大腿和小腿成稍大于90的钝角,重心在两腿中间,上身直立,方向对正前,双肩要和腿在一平面上,头可看正前,也可看前侧。
- 14.
日月合朔释义:指太阳和月球的地心视黄经之差为零,此时日月地位于垂直于黄道面的同一平面上且月球位于日地之间。 月球未被太阳光照亮的半面正对向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存在。
- 15.
棱形释义:在同一平面内,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16.
沙漠大葬释义:沙漠送葬的加强版,是将沙漠送葬的面积扩大到一平方公里以上,将对方压死,既可对单人,也可对多人。
- 17.
相交释义:⒈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如果不重合,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它们相交。⒉相互交往;做朋友:相交多年。
- 18.
相素释义:在摄像,显示等系统内,可视屏幕上每一平方厘米内的色点。
- 19.
缩色释义:和其它颜色在同一平面上,但看上去离眼睛较远的几种颜色(如绿色、蓝色、紫色及其各种变色)
- 20.
肽平面释义:肽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参与肽键的六个原子C、H、O、N、Cα1、Cα2不能自由转动,位于同一平面,此平面就是肽平面,也叫酰胺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