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票 [guān piào]
1. 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
3. 即户部官票。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
官票 引证解释
⒈ 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
引《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李牙婆 取出硃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 月香 十岁,倒判了五十两。”
《红楼梦》第九三回:“贾政 道:‘既无官票,到底是何等样人在那里作怪?’”
⒉ 即户部官票。 清 代的一种纸币。 咸丰 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
引郭沫若 《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这‘官票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纸币,是由政府强制使用的。”
官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朱票释义:见“硃笔官票”。
- 2.
朱笔票释义:见“硃笔官票”。
- 3.
样钱释义:钱币铸成后呈验的样品。 《清会典·户部·钱法堂》:“每月卯钱铸出,钱法侍郎赴局督,同监督查验。样钱解送内务府,制钱解送户部银库。”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故户部宜设铁柜一具,凡各省呈缴样钱严加封锁,填明年月日时,以备核验。”郭沫若《断断集·再谈官票宝钞》:“但 江 浙 两省的这些逸品,似乎只是‘样钱’(当时由地方拟铸,具呈中央的钱样),并没有见诸实行。”
- 4.
硃票释义:见“硃笔官票”。
- 5.
硃笔帖释义:犹朱笔官票。
- 6.
硃笔票释义:见“硃笔官票”。
- 7.
票钞释义:古纸币的一种。通用于 明 清 时。《清史稿·食货志五》:“票钞製以皮纸,额题‘户部官票’,左 满,右 汉,皆双行,中标二两平足色银若干两,下曰‘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方法》(1950年):“下列各种类之文物图书一律禁止出口……(九)货币:古贝、古钱币(如刀、布、钱、锭、交钞、票钞等)。”
- 8.
票银释义:⒈清 代钱法,可用政府发行的官票充当通货,兑换银钱,官票所值银额谓之“票银”。 《清史稿·食货志五》:“定议票银一两抵制钱二千,钞二千抵银一两,票钞亦準是互相抵。”⒉清 代官府颁发给商人票证时征收的银钱。《清会典事例·户部·参务》:“乾隆 三年奏准:每票一张,收参四两,票银四两,其票银解交 盛京 户部充餉。如有剩票,送部查销。”《清史稿·食货志二》:“乾隆 元年,革除 龙江、西新 二关衙规票银。”
- 9.
规拟释义:⒈谓某物与另物形状之相似者。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内又进两天门,路渐东北转,崖石诡变,多所仿类,导者行急,予强留諦视,顾此失彼,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种种规拟也。”⒉设想;拟定。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诗经》的时代,果真如‘毛传’或‘朱注’所规拟的那样吗?他们究竟有什么确实的根据?”郭沫若《断断集·再谈官票宝钞》:“他最初的建议便是那 咸丰 元年九月所奏的理财一折,在那儿他规拟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