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朝 [dàn cháo]
1. 指君王早朝听政。
旦朝 引证解释
⒈ 指君王早朝听政。
引《韩诗外传》卷二:“庄王 旦朝,以 樊姬 之言告 沉令尹。”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况復郊门致骑,先迎内史之宾;南宫旦朝,独识尚书之履。”
⒉ 次日清早。
引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旦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严释义:谓中庭戒备。古代帝王元旦朝会或郊祀等大典的仪节之一。
- 2.
元会释义:皇帝于元旦朝会群臣称正会,也称元会。始于 汉。
- 3.
六气释义:⒈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 指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成玄英 疏:“阴、阳、风、雨、晦、明,此六气也。”⒉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成玄英 疏引 李颐 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楚辞·远游
- 4.
展拜释义:谓拜谒,行跪拜之礼。唐 牛肃《纪闻·吴保安》:“幸共乡里,籍甚风猷,虽旷不展拜,而心常慕仰。”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夏国 使副,皆金冠,短小样製;服緋窄袍、金蹀躞,吊敦,皆叉手展拜。”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先是 陶翁 昼卧,梦舆盖止于其门,一美少年自车中出,登堂展拜。”
- 5.
岁仗释义:谓每年元旦朝会时所用的仪仗。 唐 白居易《元和十二年诏停岁仗率尔成章》诗:“闻停岁仗軫皇情,应为 淮 西寇未平。”
- 6.
年班释义:清代蒙古王公及喇嘛等分班于每年十二月十五日以后,二十五日以前至京师参加元旦朝贺谓之年班。
- 7.
戴凭经释义:东汉 光武帝 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 京房 学《易》的 戴凭 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
- 8.
梦云释义: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 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 朝云。”后因以“梦云”指美女。亦指幽会之事。
- 9.
正会释义: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接受朝贺的礼仪。
- 10.
正阳释义:⒈指日中之气。 《楚辞·远游》:“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 注:“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唐 成玄英 疏:“六气者,李颐 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⒉本指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汉 董仲舒《雨雹对》:“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左传·庄公二十五年》“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晋 杜预 注:“正月,夏 之四月,周 之六月,谓正阳之月。”北周 庾信《徵调
- 11.
清旦释义:清晨。《列子·说符》:“昔 齐 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宋 柳永《巫山一段云》词之三:“清旦朝 金母,斜阳醉玉龟。”清 葆光子《物妖志·石类·石狮》:“清旦,﹝ 陈 氏﹞邀致入视,张 不言昨夕事。”
- 12.
镇殿将军释义:古时朝廷新年朝会时立于殿角的武装侍卫。选身躯高大者担任。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正旦大朝会,车驾坐 大庆殿,有介胄长大人四人立于殿角,谓之‘镇殿将军’。”明 陶宗仪《辍耕录·大汉》:“国朝镇殿将军,募选身躯长大异常者充。”
- 13.
阳云释义:典出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 朝云。”后遂以“阳云”指男女幽会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