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从 不从的意思
cóng

不从

简体不从
繁体不從
拼音bù cóng
注音ㄅㄨˋ ㄘ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cóng,(1) 跟随。【组词】:愿从其后。(2) 依顺。【组词】:顺从。盲从。从善如流。(3) 采取,按照。【组词】:从优。(4) 从事;参加。【组词】:从业。从政。投笔从戎。(5) 由,自。【组词】:从古至今。从我做起。(6) 跟随的人。【组词】:侍从。仆从。(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例句】: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组词】:主从。从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基本含义

不顺从、不听从、不遵守

不从的意思

不从 [bù cóng]

1. 不服从;不听从。不追随。指占卜不吉。

不从 引证解释

⒈ 不服从;不听从。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后汉书·韩棱传》:“棱 復上疏諫,太后不从。”

⒉ 不追随。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陋 苍梧 之不从兮,遵 鮒隅 以同壤。”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沉 吏部 传师,性和易,不从流俗。”

⒊ 指占卜不吉。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
《穀梁传·哀公元年》:“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
范宁 注:“意欲郊而卜,不吉,故曰不从。”


国语词典

不从 [bù cóng]

⒈ 不顺从、不跟随、不听信。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只是曹孟德与我无雠,当先遣人送书解和。如其不从,然后起兵。」
《红楼梦·第九回》:「先是秦钟不肯,当不得宝玉不从,只叫他兄弟,或他的表字鲸卿,也只得混著乱叫起来。」


不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品释义:⒈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 自 三国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唐 贾岛《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清 龚自珍《明良论三》:“而凡 满洲、汉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⒉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唐 裴铏《传奇·昆仑奴》:“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⒊犹言一等;第一等
    • 2.
      三望释义:祭祀名。望,谓不能亲诣所在,遥望而祭。所祭之事有三,故称“三望”。《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杜预 注:“三望,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郊祀,望而祭之。 鲁 废郊天,而脩其小祀,故曰犹。”《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祭?祭 泰山 、 河 、 海 。曷为祭 泰山 、 河 、 海 ?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偏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 河 , 海 润于千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六宗既禋,三望
    • 3.
      上牋释义:犹上表。 《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奋 怒,不从命,又数越法度。恪(诸葛恪)上牋諫。”《梁书·柳恽传》:“惲 上牋陈便宜,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 汉祖 宽大爱民之义。高祖 从之。”宋 范成大《吴郡志·牧守》:“殷祐 为 吴郡 内史,上牋论 顾荣 功高,赠典不称。”
    • 4.
      上辛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辛日。《穀梁传·哀公元年》:“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范宁 注:“郊必用上辛者,取其新洁莫先也。”《史记·乐书》:“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甘泉。”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孟春上辛祈穀,祀 昊天上帝,是日祀感生帝,皆於南郊。”
    • 5.
      不事产业释义:不从事生产劳动。产业生产作业。也作不事生产不治产业不治生产。
    • 6.
      不事张扬释义:事:做、治;不事:即不做、不从事这样的行为。 不事张扬:即不从事四处张扬、炫耀、显摆及类似的表露和夸张的行为。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特质。
    • 7.
      不事稼穑释义:不从事农业劳动。
    • 8.
      不从释义:⒈不服从;不听从。《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韩棱传》:“棱 復上疏諫,太后不从。”⒉不追随。南朝 齐 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陋 苍梧 之不从兮,遵 鮒隅 以同壤。”宋 王谠《唐语林·德行》:“沉 吏部 传师,性和易,不从流俗。”⒊指占卜不吉。《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穀梁传·哀公元年》:“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
    • 9.
      不动声色释义: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 10.
      不正释义:⒈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汉 刘向《列女传·赵悼倡后》:“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茅盾《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⒉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⒊犹不准确。唐 李白《青山独酌》诗:“青黛画眉
    • 11.
      不翅释义:⒈不展开翅膀。《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⒉不啻。翅,通“啻”。不仅;不止。《庄子·大宗师》:“阴阳於人,不翅父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 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宋 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之一:“今言之而不从,亦当不翅三矣。”林纾《示儿书》:“十九岁尔祖父见背,苦更不翅。”⒊不啻。翅,通“啻”。无异于。《新唐书·陆贽传》:“关东 百物阜殷,士忲温饱,比诸边隅,不翅天地。”《金史·海陵诸子传赞》:“海陵 睨人
    • 12.
      不血食释义:指因为无后嗣或国家灭亡而绝祀。古代祭祀用牲,谓血食。《左传·庄公六年》:“邓侯 曰:‘人将食吾餘。’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新五代史·刘承钧传》:“然 承钧 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盖惧 汉氏 之不血食也。”
    • 13.
      中覆释义:⒈朝廷的批复。《汉书·冯唐传》:“赏赐决於外,不从中覆也。”颜师古 注:“覆谓覆白之也。”宋 苏舜钦《己卯冬大寒有感》诗:“近闻边方奏,中覆多沉没。”⒉向朝廷请示。《新唐书·郑畋传》:“事有机急,不可中覆,请便宜从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临机趋变,安用中覆。”
    • 14.
      主权国释义:不从属于任何国家而独立行使自己主权的国家。
    • 15.
      主观主义释义: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作风,特点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从主观愿望和臆想出发来认识和对待事物,以致主观和客观分离,理论和实践脱节。主观主义有时表现为教条主义,有时表现为经验主义。
    • 16.
      主观与客观释义:①主观指人的意识;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改造客观。②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出发,如主观性、主观主义;客观指人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如客观介绍。
    • 17.
      乙夜释义:二更时候,约为夜间十时。《后汉书·百官志三》“左右丞”刘昭 注引 蔡质《汉仪》:“凡中宫漏夜尽,鼓鸣则起,鐘鸣则息,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毕,传乙夜,相传尽五更。”《旧唐书·李百药传》:“杂以文咏,间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羲 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清 赵翼《邸抄》诗之二:“由来乙夜观今古,总作旋枢布政优。”
    • 18.
      二室释义:指中岳 嵩山 的 太室、少室 二山。唐 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二:“闭门二 室 下,隐居十年餘。”宋 王曾《中岳中天崇圣帝碑》:“二 室 天开,风云之所蓄。”明 袁宏道《别江郎》诗:“何不从我游,扁舟访二 室?”钱伯诚 笺校:“二 室 指 太室、少室 二山。”
    • 19.
      五谏释义:五种进谏方式。 名目略有不同。(1)汉 刘向《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汉 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李贤 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諫不从”汉 何休 注:“諫有五,一曰讽諫,孔子 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
    • 20.
      人师释义:⒈指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 《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策名天爵,独步人师。”清 顾炎武《赠孙徵君奇逢》诗:“海内人师少,中原世运屯。”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经师是供给材料的技术家,人师是指导精神的领港者。”⒉别人的老师。《礼记·学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不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品释义:⒈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 自 三国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唐 贾岛《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清 龚自珍《明良论三》:“而凡 满洲、汉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⒉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唐 裴铏《传奇·昆仑奴》:“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⒊犹言一等;第一等
    • 2.
      三望释义:祭祀名。望,谓不能亲诣所在,遥望而祭。所祭之事有三,故称“三望”。《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杜预 注:“三望,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郊祀,望而祭之。 鲁 废郊天,而脩其小祀,故曰犹。”《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祭?祭 泰山 、 河 、 海 。曷为祭 泰山 、 河 、 海 ?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偏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 河 , 海 润于千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六宗既禋,三望
    • 3.
      上牋释义:犹上表。 《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奋 怒,不从命,又数越法度。恪(诸葛恪)上牋諫。”《梁书·柳恽传》:“惲 上牋陈便宜,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 汉祖 宽大爱民之义。高祖 从之。”宋 范成大《吴郡志·牧守》:“殷祐 为 吴郡 内史,上牋论 顾荣 功高,赠典不称。”
    • 4.
      上辛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辛日。《穀梁传·哀公元年》:“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范宁 注:“郊必用上辛者,取其新洁莫先也。”《史记·乐书》:“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甘泉。”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孟春上辛祈穀,祀 昊天上帝,是日祀感生帝,皆於南郊。”
    • 5.
      不事产业释义:不从事生产劳动。产业生产作业。也作不事生产不治产业不治生产。
    • 6.
      不事张扬释义:事:做、治;不事:即不做、不从事这样的行为。 不事张扬:即不从事四处张扬、炫耀、显摆及类似的表露和夸张的行为。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特质。
    • 7.
      不事稼穑释义:不从事农业劳动。
    • 8.
      不从释义:⒈不服从;不听从。《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韩棱传》:“棱 復上疏諫,太后不从。”⒉不追随。南朝 齐 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陋 苍梧 之不从兮,遵 鮒隅 以同壤。”宋 王谠《唐语林·德行》:“沉 吏部 传师,性和易,不从流俗。”⒊指占卜不吉。《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穀梁传·哀公元年》:“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
    • 9.
      不动声色释义: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 10.
      不正释义:⒈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汉 刘向《列女传·赵悼倡后》:“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茅盾《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⒉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⒊犹不准确。唐 李白《青山独酌》诗:“青黛画眉
    • 11.
      不翅释义:⒈不展开翅膀。《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⒉不啻。翅,通“啻”。不仅;不止。《庄子·大宗师》:“阴阳於人,不翅父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 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宋 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之一:“今言之而不从,亦当不翅三矣。”林纾《示儿书》:“十九岁尔祖父见背,苦更不翅。”⒊不啻。翅,通“啻”。无异于。《新唐书·陆贽传》:“关东 百物阜殷,士忲温饱,比诸边隅,不翅天地。”《金史·海陵诸子传赞》:“海陵 睨人
    • 12.
      不血食释义:指因为无后嗣或国家灭亡而绝祀。古代祭祀用牲,谓血食。《左传·庄公六年》:“邓侯 曰:‘人将食吾餘。’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新五代史·刘承钧传》:“然 承钧 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盖惧 汉氏 之不血食也。”
    • 13.
      中覆释义:⒈朝廷的批复。《汉书·冯唐传》:“赏赐决於外,不从中覆也。”颜师古 注:“覆谓覆白之也。”宋 苏舜钦《己卯冬大寒有感》诗:“近闻边方奏,中覆多沉没。”⒉向朝廷请示。《新唐书·郑畋传》:“事有机急,不可中覆,请便宜从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临机趋变,安用中覆。”
    • 14.
      主权国释义:不从属于任何国家而独立行使自己主权的国家。
    • 15.
      主观主义释义: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作风,特点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从主观愿望和臆想出发来认识和对待事物,以致主观和客观分离,理论和实践脱节。主观主义有时表现为教条主义,有时表现为经验主义。
    • 16.
      主观与客观释义:①主观指人的意识;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改造客观。②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出发,如主观性、主观主义;客观指人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如客观介绍。
    • 17.
      乙夜释义:二更时候,约为夜间十时。《后汉书·百官志三》“左右丞”刘昭 注引 蔡质《汉仪》:“凡中宫漏夜尽,鼓鸣则起,鐘鸣则息,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毕,传乙夜,相传尽五更。”《旧唐书·李百药传》:“杂以文咏,间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羲 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清 赵翼《邸抄》诗之二:“由来乙夜观今古,总作旋枢布政优。”
    • 18.
      二室释义:指中岳 嵩山 的 太室、少室 二山。唐 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二:“闭门二 室 下,隐居十年餘。”宋 王曾《中岳中天崇圣帝碑》:“二 室 天开,风云之所蓄。”明 袁宏道《别江郎》诗:“何不从我游,扁舟访二 室?”钱伯诚 笺校:“二 室 指 太室、少室 二山。”
    • 19.
      五谏释义:五种进谏方式。 名目略有不同。(1)汉 刘向《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汉 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李贤 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諫不从”汉 何休 注:“諫有五,一曰讽諫,孔子 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
    • 20.
      人师释义:⒈指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 《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策名天爵,独步人师。”清 顾炎武《赠孙徵君奇逢》诗:“海内人师少,中原世运屯。”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经师是供给材料的技术家,人师是指导精神的领港者。”⒉别人的老师。《礼记·学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不从造句

1.某些人做事不从实际出发,往往昂首望天。

2.某些人做事不从实际出发,往往昂首天外。

3.由于缺乏可靠的论据,他在论证那个学术问题时便显得力不从心,进退失据了。

4.不从主观实际出发,像东施效颦那样,胡乱模仿,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5.这件事对于我,有些力不从心。

6.要我这个老粗舞文弄墨,真是力不从心哪!

7.他想把儿子送出国留学,但实在力不从心。

8.那次事故之后,简在车水马龙中开车感到力不从心。

9.年纪渐大,要做的事还很多,但常感到力不从心。

10.他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总想帮助那些得绝症而又没钱看病的穷人,但实在是力不从心,只能尽微薄之力。

11.如今,我们工作十分忙,要想多照顾一下父母,却又力不从心。

12.大概是上了年纪,爬起楼来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13.这个单位弊病沉痾已久,改革起来令我觉得力不从心。

14.趁年轻多做一些事吧,一旦年老体衰,二竖为虐,想干也力不从心了。

15.由于清政府腐败不堪,很多热血之士想要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但都觉得力不从心。

16.烟花爆竹的意见,是否应该禁止或不从因人而异。

17.大家再三劝他不要操之过急,他却坚执不从

18.有些诗,诗人故意不从正面去描写对象,而是旁敲侧击,烘云托月,间接地去表现他所要描写的对象。

19.有些诗人故意不从正面去描写对象,而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间接地去表现要描写的对象。

20.不从小事做起,纵有鸿鹄之志,也难实现。

不从(buc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从是什么意思 不从读音 怎么读 不从,拼音是bù cóng,不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