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 [wǔ hàn shì]
1. 湖北省省会。在省境中部偏东、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京广铁路纵贯,汉丹、武大两铁路在此交会,武汉长江大桥联系南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中部水陆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1949年市区由汉口、武昌、汉阳三部分合并设市。人口449.49万(1995年)。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有著名的武汉钢铁公司。名胜古迹有东湖、蛇山、龟山、珞珈山、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八七”会议会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等。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
武汉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湖释义:湖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东郊,为 杨汊湖、汤林湖、郭郑湖、喻家湖、牛巢湖 等的总称。全部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3平方公里。碧波万顷,山容水态,为著名风景区。其四周:湖南,山峦吐秀,在 洪山、磨山、珞珈山 一带有科学研究机构、植物园和武汉大学等;湖东,丛林含翠,建有疗养院、休养所;湖北,芦荻苍莽,渔舍井然;湖西为游览中心,建有运动场、博物馆和纪念 屈原 的 行吟阁、纪念 太平天囯 女战士的 九女墩,以及 鲁迅广场 等;湖中心则有高耸的 湖光阁。
- 2.
五水释义:古代对今 武汉市 以东,长江 北岸支流 巴水、蕲水、希水(今作 浠水)、西归水(今 倒水)、赤亭水(今 举水)的总称。东晋、南朝 时因属 西阳郡,故称“西阳五水”。
- 3.
夏口释义: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 4.
希水释义:古水名。 在今 湖北 武汉市 以东。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蕲水》:“水首受 希水 枝津,西南流,歷 蘄山,出 蛮 中,故以此 蛮 为 五水蛮。”《南史·夷貊传下》:“西阳 有 巴水、蘄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谓之 五水蛮。”
- 5.
控扼释义:控制武汉市控扼着南北交通。
- 6.
晴川阁释义:古阁名。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龟山 东麓,隔 江 与 黄鹤楼 相对。明 建。唐 崔颢《黄鹤楼》诗有“晴川歷歷 汉 阳 树”句,阁名本此。
- 7.
校址释义:学校的所在地。如:武汉大学的校址在 武汉市 珞珈山 下 东湖 畔。
- 8.
楚王台释义:⒈台名。 即 阳台。在 四川省 巫山县,相传为 楚襄王 梦遇神女处。唐 杜甫《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一:“暂留 鱼復浦,同过 楚 王臺。”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楚宫,在 巫山县 西二百步 阳臺 古城内,即 襄王 所游之地。”唐 岑参《送江陵泉少府赴任》诗:“城边 宋玉 宅,峡口 楚王臺。”清 高咏《归舟作》诗:“江 上羣山拥髻螺,楚王臺 畔榜人歌。”⒉台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城内。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城内 楚王臺 设有军械局。”亦称“楚望臺”。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
- 9.
汉口释义:见〔武汉市〕
- 10.
汉水释义:也叫汉江。长江主要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在湖北省武汉市注入长江。长1 532千米。
- 11.
涂口释义:涂口又称涂川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古称,因涂水在此汇入长江而得名。
- 12.
湖北大鼓释义:曲艺的一种。 清 代 咸丰 年间由 光州(今 河南省 潢川县)一带的大鼓传入 湖北省 发展而成,流行于 武汉市 和 鄂 东一带。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
- 13.
湖北省释义:别称鄂。位于长江中游,北邻河南,西北邻陕西,西邻重庆,南邻湖南、江西,东邻安徽。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6 028万(2000年)。省会武汉市。重要城市还有黄石、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
- 14.
滠口站释义:滠口站1,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滠口镇。
- 15.
蛇山释义:⒈即 黄鹤山。 横亘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城中。与 汉阳 龟山 隔江对峙。山形蜿蜒如蛇,故名。⒉在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山多蛇,故名。⒊《山海经》中的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四百里,曰 蛇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堊,其木多栒,多橡章,其草多嘉荣,少辛。”《山海经·海内经》:“北海 之内,有 蛇山 者,蛇水 出焉,东入于海。”
- 16.
郢州城释义:郢州城亦称郢城,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南朝刘宋就三国孙权所建夏口城扩建而成,为其所置郢州州治。
- 17.
鹄山释义:黄鹄山 的省称。即今 武汉市 蛇山。鵠,通“鹤”。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魏 黄初 二年,孙权 所筑也。”明 丁鹤年《题奚仲英进士鹄山书堂》诗:“已为蟾闕彦,仍就 鵠山 居。”
- 18.
鹄矶释义:黄鹄矶。在今 武汉市 蛇山 西北,其上有 黄鹤楼。鵠,通“鹤”。清 王夫之《拟阮步兵述怀》诗:“送客游 鄂渚,悲吟望 鵠磯。”
- 19.
鹦鹉洲释义: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西南 长江 中。相传 东汉 末 江夏 太守 黄祖 长子 射 在此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 作《鹦鹉赋》,故名。后 衡 为 黄祖 所杀,葬此。自 汉 以后,由于 江 水冲刷,屡被浸没,今 鹦鹉洲 已非 宋 以前故地。唐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歷歷 汉阳 树,芳草萋萋 鸚鵡洲。”元 白贲《鹦鹉曲》:“儂家 鸚鵡洲 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清 孔尚任《桃花扇·投辕》:“你看城枕著 江 水滔滔,鸚鵡洲 阔,黄鹤楼 高。”参阅 宋 陆游《入蜀记》。
- 20.
黄鹄山释义:即 湖北省 武汉市 蛇山。又名 黄鹤山。西北二里有 黄鹄矶。世传仙人 子安 乘黄鹄过此,有 黄鹤楼 在其上。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船官浦 东,即 黄鵠山,林涧甚美,譙郡 戴仲若 野服居之。山下谓之 黄鵠岸;岸下有湾,目之为 黄鵠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