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 [liù lóng]
1. 谓《易》干卦的六爻。
2. 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3. 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5. 六兄弟的美称。
六龙 引证解释
⒈ 谓《易》乾卦的六爻。
引《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元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六龙即六位之龙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谓之六位也。”
⒉ 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为御者。
引汉 刘向 《九叹·远游》:“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晋 郭璞 《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復愿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頽波。”
⒊ 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引汉 刘歆 《述初赋》:“揔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鳌山》:“少焉,千乘万骑毕集,始知为六龙临幸。”
吴梅 《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诗:“六龙曾此驻云车,何处重寻帝子家。”
⒋ 六兄弟的美称。
引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号曰六龙。”
《晋书·温羡传》:“父 恭,济南 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号曰六龙。”
《晋书·卞壸传》:“父 粹,以清辩鉴察称。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 卞氏 六龙。”
国语词典
六龙 [liù lóng]
⒈ 马八尺称为「龙」。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匹马,故天子的车驾称为「六龙」。
引《文选·曹植·洛神赋》:「六龙俨其齐者,载云车之容裔。」
⒉ 六兄弟的美称:(1) 晋朝温恭兄弟。(2) 晋朝卞粹兄弟。
引《晋书·卷四四·温羡传》:「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曰『六龙』。」
《晋书·卷七〇·卞壸传》:「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玄仁无双。』」
⒊ 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引《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驰六龙于三危兮,朝西灵于九滨。」
唐·李白〈短歌行〉:「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六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奏乐释义:由九支乐曲组成的宫廷宴会音乐。《明史·太祖本纪》:“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羣臣於 谨身殿,始用九奏乐。”按,《明史·乐志三》云,“九奏乐”谓一奏炎精开运之曲,二奏皇风之曲,三奏眷皇明之曲,四奏天道传之曲,五奏振皇纲之曲,六奏金陵之曲,七奏长杨之曲,八奏芳醴之曲,九奏驾六龙之曲。
- 2.
乾封释义:晒干新筑的祭坛。封,封禅时所建的祭坛。后泛指天旱。《史记·孝武本纪》:“夏,旱。公孙卿 曰:‘黄帝 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 灵星 焉。’”张守节 正义:“苏林 曰:‘天旱欲使封土乾燥也。’颜师古 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土令乾。’”《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禪,巡祭山川,其明年,乾封少雨。”唐 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云雨由来随六龙,玉泥瑶检不乾封。”一说,祭祀而不立神主谓“乾封”。见《史记·孝武本纪》裴骃 集解引 如淳 说。
- 3.
云阁释义:⒈阁名。秦二世 胡亥 建。《文选·张衡<东京赋>》:“迺构 阿房,起 甘泉,结 云阁,冠 南山。”薛综 注引《三辅故事》:“秦二世 胡亥 起 云阁,欲与山齐。”⒉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文选·扬雄<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棍成。”李善 注:“云阁,言高连云也。”三国 魏 曹植《节游赋》:“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於城隅。”南朝 陈 张正见《赋得日中市朝满》:“云阁綺霞生,旗亭丽日明。”⒊状如楼阁的云层。南朝 陈 张正见《神仙篇》:“六龙驤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⒋指 云台。图画功臣名将之像
- 4.
五凤释义:⒈谓凤凰五至。 古以凤凰至为祥瑞之徵。《文选·班固<两都赋序>》:“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先者凤凰五至,因以改元。”⒉五只凤凰。唐 李颀《王母歌》:“红霞白日儼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⒊古代传说的五种神鸟。⒋即五凤城。明 何景明《五马行》:“今年朝天入五凤,红缨寳玦连钱重。”⒌楼名。即 五凤楼。前蜀 韦庄《北原闲眺》诗:“五凤 灰残金翠灭,六龙游去市朝空。”
- 5.
佩缨释义:⒈古代青年男女用以系香囊的彩色佩带。唐 李贺《天上谣》:“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王琦 汇解:“《礼记》:‘男女未冠笄者,总角衿缨,皆佩容臭。’郑玄 注:‘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⒉佩饰与冠缨。借指百官。清 刘献廷《代九日玉泉应制》诗:“輦道过林麓,山溪拥珮缨。六龙飞閬苑,八骏遶层城。”
- 6.
六御释义:亦作“六驭”。指天子的车驾。语出《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唐 杜审言《扈从出长安应制》诗:“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南郊乐歌》:“四金耸衞,六驭齐轮。”
- 7.
六骥释义:⒈谓驾车的六骏马。 《荀子·修身》:“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致。”《晋书·后妃传上·武元杨皇后》:“金路晻蔼,裳帐不舒。千乘动軫,六驥踌躇。”宋 陆游《试笔》诗:“心手适调一,运此紫毫鋩。前却俱称意,六驥驰康庄。”⒉相传 羲和 为日御,驾六龙,故亦以“六驥”比喻日光、光阴。《史记·李斯列传》:“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驥过决隙也。”金 边元鼎《和致仕李政奉韵》:“车马年年陌路尘,安知六驥过窗频。”
- 8.
六龙车释义:见“六龙舆”。
- 9.
六龙释义:⒈谓《易》乾卦的六爻。 ⒉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⒊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⒋六兄弟的美称。
- 10.
六龙舆释义:天子的车驾。因用六马,故名。《宋史·礼志十三》:“绍圣 元年詔:‘奉太皇太后旨,皇太妃特与立宫殿名,坐六龙舆。’”清 金农《桑林》诗:“回瞻请祷处,如侍六龙舆。”亦称“六龙车”。明 叶盛《水东日记·车字尺遮切》:“予《马营》小诗有‘天门行看六龙车’。”
- 11.
回日释义:⒈谓日神 羲和 驾车前进,不得过,为之回车。 形容极高。唐 李白《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宋 梅尧臣《赋秋鸣送刘衡州》诗:“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歧。”⒉来日。《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三年》:“若回日復相,必乱天下。”⒊亦作“廻日”。却日回行。语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晋 郭璞《游仙诗》之四:“愧无 鲁阳 德,迴日向三舍。”晋 张协《七命》之一:“衝飇发而迴日,飞砾起而洒天。”南朝 梁 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
- 12.
彫弓释义:雕绘文采的弓。 礼制,天子所用。《荀子·大略》:“天子彫弓,调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杨倞 注:“彫,谓雕画为文饰。”《文选·张衡<东京赋>》:“天子乃抚玉輅,时乘六龙,发鲸鱼鏗华钟……决拾既次,彫弓斯彀。”薛综 注:“彫弓,谓有刻画也。”
- 13.
御天释义:⒈控御天道,统治天下。 《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孔颖达 疏:“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朕秉籙御天,握枢临极。”唐 黄滔《景阳井赋》:“御天失措,且四方之大何从;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明 王鸿儒《凝斋笔语》卷一:“天之六阳时序如此,圣人加画乾封亦如此,此所以御天也。”⒉宫门名。元 杨允孚《滦京杂咏》之三三:“又是宫车入 御天,丽姝歌舞太平年。”
- 14.
日车释义:⒈太阳。太阳每天运行不息,故以“日车”喻之。亦指神话中太阳所乘的六龙驾的车。《庄子·徐无鬼》:“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於 襄城 之野。’”汉 李尤《九曲歌》:“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唐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二:“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谭涤生诗》:“羲和 鞭日车,欲去不得恋。”⒉引申为时光。唐 李贺《感讽》诗之二:“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躄躄!”参见“日驭”、“日御”。
- 15.
时乘释义:⒈《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⒉指龙。
- 16.
百鍊铅释义:比喻人经磨炼后更为柔顺的性格。 唐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昔攀六龙飞,今作百鍊铅。”王琦 注:“百鍊铅,言其柔。铅性不能刚,经百鍊则益柔矣。”
- 17.
穆满释义:⒈指 周穆王。《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穆满 八骏,如舞 瑶水 之阴。”刘良 注:“穆满,周穆王 也。”⒉借指出巡的帝王。唐 温庭筠《马嵬驿》诗:“穆满 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景耀月《次韵黄季刚相思四首座中即呈陈汉元》之四:“穆满 不来瑶圃废,年年风打殿端铃。”
- 18.
芬郁释义:⒈亦作“芬郁”。香气浓郁。汉 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南朝 梁 萧统《讲席将讫赋三十韵》:“名香晚芬郁,暂捨六龙驾。”唐 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 崔书生 ﹞好植名花,暮春之中,英蕊芬鬱,远闻百步。”宋 苏轼《石菖蒲赞》:“余游 慈湖 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清 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搴帘出红妆,衣香辨芬郁。”⒉谓芳香和腐臭。《荀子·正名》:“香臭、芬鬱、腥臊、酒酸、奇臭,以鼻异。”杨倞 注:“芬,花草之香气也;鬱,腐臭也
- 19.
赤符释义:⒈“赤伏符”的简称。 唐 刘希夷《谒汉世祖庙》诗:“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宋 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明 何景明《郊观》诗:“日月藏金柜,龟龙秘赤符。”参见“赤伏符”。⒉汉 朝的符命。汉 为火德,火色赤,故称。北周 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韩信 当乎千里。”倪璠 注:“《史记》:刘季 为 沛公,旗帜皆赤。由所杀蛇 白帝 子,杀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将,受 汉 符命也。”⒊旧指
- 20.
逆折释义:⒈水流回旋貌。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横流逆折,转腾潎洌。”唐 李白《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纷紜鬱扰,横流逆折。”⒉挫折;摧折。《三国志·蜀志·伊籍传》:“遣东使於 吴,孙权 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宋 秦观《治势下》:“削平僭伪之威,足以逆折姦侠之气。”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荐杨诚斋》:“若朝廷之上得如此三数辈,可以逆折奸萌,矫厉具臣,为益非浅。”《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时 冯拯 继 丁谓 为首相,颇欲躡 谓 故迹,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