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行 [sēng xíng]
1. 谓佛门戒行。
僧行 引证解释
⒈ 谓佛门戒行。
引唐 赵璘 《因话录》卷四:“﹝ 刘彦范 ﹞年八十,犹精强,僧行不亏。”
⒉ 称众僧。
引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僧行,有谁随俺?但请无虑,不管分毫失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僧 德明 游山,忽得奇菌,归以供众,毒发,僧行死者十餘人。”
国语词典
僧行 [sēng xíng]
⒈ 僧众。
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入到国中,见一所荒寺,寺内亦无僧行。」
《董西厢·卷二》:「僧行,有谁随俺?」
僧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依约释义:⒈依据;沿袭。 《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唐 元稹《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明 梅鷟《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⒉仿佛;隐约。唐 刘兼《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宋 晏殊《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明 文徵明《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 2.
僧行释义:⒈谓佛门戒行。唐 赵璘《因话录》卷四:“﹝ 刘彦范 ﹞年八十,犹精强,僧行不亏。”⒉称众僧。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僧行,有谁随俺?但请无虑,不管分毫失赚。”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僧 德明 游山,忽得奇菌,归以供众,毒发,僧行死者十餘人。”
- 3.
和南圣众释义:就是向佛菩萨众及诸贤圣僧行五体投地礼的意思。
- 4.
戒腊释义:亦作“戒蜡”。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 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禪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腊本作戒蜡。西域番僧结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蜡为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於蜡,
- 5.
王章释义:⒈犹王礼。 天子的礼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侯 ﹞请隧,弗许,曰:‘王章也。’”孔颖达 疏:“隧为王之葬礼,诸侯皆县柩而下,故不得用隧。晋侯 请隧者,欲请以王礼葬也。”⒉犹王法。朝廷的法律。明 朱鼎《玉镜台记·石勒报败》:“江 南餘孽势犹猖,阻声教违我王章。”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这 寳光 恃了自己的才,又倚了 姚少帅 的势……放纵淫荡,絶不怕有甚么僧行佛戒,国法王章。”⒊汉 代人名。刚直敢言,后因奏弹 王凤 被
- 6.
白楼亭释义:古亭名。 故址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浙江 又东北逕重山西,大夫 文种 之所葬也。山上有 白楼亭 ……升陟远望,山湖满目也。”唐 李白《赠僧崖公》诗:“手秉玉麈尾,如登 白楼亭。”王琦 注:“《世説》‘孙兴公、许玄度 共在 白楼亭’刘孝标 注:‘《会稽记》曰:白楼亭 在 山阴,临流映壑也。’”亦省作“白楼”。唐 李白《赠僧行融》诗:“待我适东 越,相携上 白楼。”
- 7.
迦陵释义:“迦陵频伽”的省称。唐 元稹《度门寺》诗:“佛语迦陵説,僧行猛虎从。”唐 刘商《咏双开莲花》:“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宋 咸辉《<首楞严经>义海》卷二:“迦陵仙音,徧十方界。”叶玉森《印度故宫词》:“啼春夜夜迦陵苦,望帝年年孔雀冤。”
- 8.
长蔬释义:长期食蔬菜,不吃荤腥。南朝 梁 沉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年至七岁,自然持斋。家中请僧行道,闻读《大涅槃经》,不听食肉,於是即长蔬不噉。”《南史·周颙传》:“清贫寡欲,终日长蔬,虽有妻子,独处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