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 [dǎi zú]
1. 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025万人(1990年)。用傣语,有文字。信小乘佛教。有本族的数学、天文、历法、医药。存有五百部左右长篇叙事诗。流行民间曲艺“赞哈”。传统节日有泼水节。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傣族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古代或称 掸、金齿、白衣、白夷、摆夷 等。人口约七十六万。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 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 等地。语言属 汉 藏 语系 僮 侗 语族 傣 语支。多事农业,善植水稻。
国语词典
傣族 [dǎi zú]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与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山川交错的河谷地区。人口约一百余万。使用傣语,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文字则使用一种源自古印度字母体系的拼音文字。主要宗教为小乘佛教。男子成年前入寺为僧,婚前还俗。社会组织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为基础,婚后女子有不住夫家的习俗。经济生产以农业为主,家庭手工业为副。
傣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傣剧释义:傣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的地区。
- 2.
傣医释义:傣族医药学。
- 3.
傣族故宫释义:说我们的官,享有“傣家故宫”和“中国最大的傣族王宫”的美誉,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地方史、土司制度及建筑艺术等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是千百年来土司制度的“活化石”。
- 4.
傣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03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区的河谷坝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信奉小乘佛教。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5.
僾尼释义:部分哈尼族人的自称。 主要居住在 云南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6.
召勐释义:亦作“召猛”。傣族土司。傣语的音译,意为“一勐之主”。勐,意为地方。
- 7.
威远厅释义:即现在的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辖威远镇、永平镇、民乐镇、正兴镇、景谷镇、凤山镇6个镇及勐班乡、益智乡、半坡乡、碧安乡4个乡,下设132个村委会、1929个村民小组。
- 8.
孔雀舞释义: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 云南省 傣族地区。舞者多为男子,舞时一人或两人,身上套着孔雀形状的道具,舞姿模仿孔雀的形象。解放后,也有男女不套孔雀形道具而舞的。
- 9.
宰典释义:傣族敬神用的一种蜡条。
- 10.
拉祜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1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临沧、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山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部分通汉语文。建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自治地方。祜(hù)。
- 11.
旱傣释义:汉族文人给傣族取的绰号。
- 12.
景颇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人口12万(1990年)。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地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通傣语。建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13.
曼丈傣释义:金平县域的傣族支系有白傣、黑傣、傣泐、和自称为曼丈的傣族支系。
- 14.
水傣释义:“水傣”,是汉族文人给傣族取的绰号,主要指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傣族。
- 15.
泼水节释义:我国傣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公历4月中旬。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物资交流等活动。
- 16.
版纳释义: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所属的旧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1960年版纳改为县,如版纳景洪改称景洪县。
- 17.
空日释义:⒈不标日期。犹某日。宋 苏轼《论桩管坊场役钱札子》:“元祐 元年六月空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 苏軾 白。”⒉闲空的日子。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清号件》:“其清号日期,一月六次,择定空日查比。”⒊某些历法中不记日月的日子。如傣族历法中除夕和次年元旦之间的一天或两天。
- 18.
西定释义:傣族的一种乐器,类似二胡。傣族青年男女常用以传达感情。
- 19.
象脚鼓释义:击奏膜鸣乐器。因形似象脚而得名。形制大小不一。鼓声宏壮深沉。演奏时斜挂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舞蹈伴奏。流行于云南傣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地区。
- 20.
赞哈释义:傣族曲艺曲种。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赞哈”为傣语歌手之意。演出时一人一笛或两人合作,多演于吉庆时日。曲调具朗诵风格。传统曲目多为民间传说,也有即兴编词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