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黥首 黥首的意思
qíngshǒu

黥首

简体黥首
繁体
拼音qíng shǒu
注音ㄑㄧㄥˊ ㄕ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íng,(1)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组词】:黥首。(2) 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

shǒu,(1) 头,脑袋。【组词】: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2) 领导的人,带头的。【组词】:首领。元首。首脑。首相(xiàng)。(3) 第一,最高。【例句】:首都(dū)。首府。(4) 最先,最早。【组词】: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义(首先起义)。(5) 出头告发。【组词】:自首。出首。(6) 量词,指诗和歌。【组词】:一首诗。(7) 姓。

基本含义

用火烧毁或割去犯人的脸部皮肤,作为刑罚之一,也用来比喻对人严厉惩罚。

黥首的意思

黥首 [qíng shǒu]

1. 古刑法。于额上刺字。

3. 古风俗。于额上刺字或图纹。

黥首 引证解释

⒈ 古刑法。于额上刺字。

《后汉书·朱穆传》:“臣愿黥首繫趾,代 穆 校作。”
李贤 注:“黥首,谓凿额涅墨也。”
《后汉书·蔡邕传》:“及 卓 被诛……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 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⒉ 古风俗。于额上刺字或图纹。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翦髮黥首,文身裸袒之国,靡不奔走贡献,懽忻来附。”
李周翰 注:“黥首,雕额也。”


国语词典

黥首 [qíng shǒu]

⒈ 在额头上刺字、涂墨。古代多用为对犯人的刑罚。

《后汉书·卷四十三·朱晖传》:「臣愿黥首系趾,代穆校作。」
《三国演义·第九回》:「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黥首(qings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黥首是什么意思 黥首读音 怎么读 黥首,拼音是qíng shǒu,黥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黥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