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籍 [tōng jí]
1. 做官。“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
例通籍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英[be an official; secure official position;]
通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通藉”。
⒉ 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
引《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下》:“房(京房 )荐上弟子 姚平、任良,‘愿以为刺史,臣得通藉殿中为奏事,以防拥隔。’”
《周书·乐运传》:“高祖 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於时者,令巨细奏闻。”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闱》:“孝钦 晚年有二女友,一为枢臣 荣禄 之妻,一为礼尚 怀塔布 之母,得通籍入禁中,侍谈宴,宫中呼之为福禄寿三星。”
⒊ 指初作官。意谓朝中已有了名籍。
引唐 杜甫 《夜雨》诗:“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明史·袁洪愈传》:“洪愈 通籍四十餘年,所居不增一椽,出入徒步。”
《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兄弟从通籍到如今,不瞒老哥讲,顶戴换过多次,一顶帽子,却足足戴了三十多年。”
国语词典
通籍 [tōng jí]
⒈ 汉制。将记有姓名、年龄、身分的竹片挂在宫门外,经核对相合者,得出入宫门。
引《汉书·卷七四·魏相传》:「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寖不制。」
⒉ 进士初及第。
引唐·刘禹锡〈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诗:「金门通籍真多士,黄纸除书每日闻。」
⒊ 新官通报名籍于朝廷。朝廷中已有他的名籍。
引唐·杜甫〈夜雨〉诗:「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通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官释义:⒈属官。《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 李良。李良 素贵,起,慙其从官。”《清史稿·礼志十》:“以次颁赐贡使暨从官从人,咸跪受。”⒉指君王的随从、近臣。《史记·孝武本纪》:“三月,﹝ 武帝 ﹞遂东幸 緱氏,礼登 中岳 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颜师古 注:“从官,亲近天子常侍从者皆是也。”宋 洪迈《容斋续笔·侍从官》:“自 观文殿 大学士至待制,为侍从官,令文所载也。绍兴 三十一年,完颜亮 死於 广陵,
- 2.
凋散释义:零落分散。《晋书·刘毅传》:“且属县凋散,示有所存,而役调送迎不得止息,亦谓应随宜并合以简众费。”南朝 陈 周弘正《还草堂寻处士弟》诗:“故老多零落,山僧尽凋散。”清 曾国藩《箴言书院记》:“国藩 以 道光 戊戌通籍于朝。湘 人官京师者,多同时辈流。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尽。”潘漠华《人间》:“流浪的也较前稀少了,赌博也较前衰落了,唱曲的也较前凋散了,东西聚着谈笑的也较前少见了。”
- 3.
副马释义:⒈驾天子副车之马。《后汉书·明帝纪》“駙马都尉”唐 李贤 注引《前书》曰:“掌天子之副马。駙,副也。”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奏撰敕》:“因副马以纪官,著濯龙之通籍,其来尚矣,可得言焉。”⒉骑兵部队中备乘之马。《魏书·张衮传》:“太祖 令 袞 问诸部帅,若杀副马,足三日食否。”《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凡北人用骑兵,各乘一马,又有一马为副马。”
- 4.
恬雅释义:沉静文雅。 《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 江智渊 素恬雅,渐不会旨。”《明史·陆树声传》:“树声 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难进易退,通籍六十餘年,居官未及一纪。”清 姚鼐《<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恬菴先生)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真吾乡前辈文也。”
- 5.
斌斌释义:文质兼备貌。《史记·儒林列传序》:“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唐 颜真卿《<孙逖公文集>序》:“其或斌斌彪炳,郁郁相宣。”明 张居正《贺傅少崖三品奏最序》:“自 居正 通籍朝列,十有餘年,见今 楚 材辈出,又斌斌皆兴起於学。”清 龚自珍《辨仙行》:“周任、史佚 来斌斌,配食 漆 吏与 楚 臣。”
- 6.
案省释义:察看,验证。《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唐律疏议·名例五·同职犯公坐》:“自餘官以下案省不觉,并得免罪。”
- 7.
特简释义:⒈皇帝对官吏的破格选用。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归宫詹 立朝清谨,通籍后年迁岁擢,皆由特简。”⒉指在特定范围内选用某些官吏。《清会典·宗人府·宗令宗正宗人职掌》“宗令一人”注:“於亲王或郡王内特简。”
- 8.
神都释义:⒈犹神州。《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鍊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 楚 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参见“神州”。⒉犹言神京。谓京城。南朝 宋 鲍照《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唐 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唐 刘禹锡《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⒊指 洛阳。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 定都 洛阳。洛阳 旧号 东都,至是改称 神都,即今 河南省 洛阳市。神龙 元年
- 9.
稚年释义:亦作“穉年”。少年;童年;幼年。三国 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或稚年所乐,壮而弃之,始之所薄,终而重之。”唐 刘长卿《别李氏女子》诗:“念尔嫁犹近,稚年那别亲。”清 陈梦雷《绝交书》:“不孝学识庸陋,穉年得谬通籍性,復刚褊寡合,不能与俗俯仰。”
- 10.
舃奕释义:⒈亦作“舄奕”。 联绵不绝。《后汉书·班固传下》:“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舃奕乎千载。”李贤 注:“舃奕,犹蝉联不絶也。”唐 颜真卿《中散大夫京兆尹鲜于公神道碑铭》:“子孙舄奕,代有丕绩。”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故功德之殊,垂光锡祚,舄奕繁衍,久而弥昌者,盖天人之理,必至之符。”⒉光耀,显耀。汉 应瑒《文质论》:“衮冕旗旒,舃奕乎朝廷。”南朝 齐 王俭《高德宣烈乐》:“饗帝严亲,则天光大。舄奕前古,荣镜无外。”清 方苞《少司农吕公继室王夫人墓志铭》:“夫人随司农仕宦数十年,诸子皆通籍,而夫人所
- 11.
薄游释义:⒈亦作“薄游”。为薄禄而宦游于外。有时用为谦辞。晋 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以为浊世不可以富贵也,故薄游以取位。”《文选·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薄游第从告,思闲愿罢归。”李周翰 注:“薄游,薄宦也。”唐 杜甫《夜雨》诗:“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明 王世贞《秩满三载移牍有叹》诗之二:“厌説 青 齐 旧,依稀十二年。薄游鷄肋味,多难《马蹄》篇。”⒉漫游,随意游览。唐 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诗:“细草緑汀洲,王孙耐薄游。”明 徐渭《梅赋》:“往予薄游海外,闻 罗浮 之胜而未得登焉。”谢无量
- 12.
贻玷释义:使蒙受耻辱。王先谦《东华续录·雍正四年四月》:“则是读书通籍之人,貽玷於名教,国法尚可容乎!”
- 13.
通籍释义:做官。 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通籍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 14.
通藉释义:见“通籍”。
- 15.
门籍释义:古代悬挂在宫殿门前的记名牌。长二尺,竹制,各书官员姓名、年龄、身份等。后改竹籍为簿册。册籍上有名方可出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除 竇婴 门籍,不得入朝请。”《资治通鉴·汉景帝前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门籍,出入宫殿门之籍也。”唐 颜真卿《论百官论事疏》:“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对,不许关碍,所以防壅蔽也。”明 陈良谟《见闻纪训》:“凡京官俱书名簿上,置 长安门,谓之门籍。有病註‘病’字在名下,不朝参,谓之註门籍。”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通籍》:“汉 制:司马一人
- 16.
顔范释义:容颜风范。 元 杨暹《西游记》第一本第四折:“久不见尊师颜范,今日从何而至。”明 杨珽《龙膏记·罗织》:“久违颜范,殊切钦驰,近日不知丞相好么?”。。南朝 宋 颜延之 和 范泰 的并称。皆官居显位。后因用“颜范”借指同朝重臣。唐 李群玉《送于少监自广州还紫逻》诗:“明日中书见 颜 范,始应通籍入 金门。”唐 杨凝《和直禁省》:“此时 颜 范 贵,十步旧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