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他山 他山的意思
shān

他山

简体他山
繁体
拼音tā shān
注音ㄊㄚ ㄕ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ā,(1) 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例句】:他们(可包括男性和女性)。他杀。(2) 别的,另外的。【组词】:他人。他日。他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3) 虚指。【组词】:睡他一觉。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基本含义

指别人的经验和见解,可以作为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他山的意思

他山 [tā shān]

1. 别处的山。

2. 引申泛指山石。

3. 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

5. 清查慎行的别称。

他山 引证解释

⒈ 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⒉ 引申泛指山石。参见“他山之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

⒊ 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详“他山之石”。

《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

⒋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他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他山之攻释义: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同“他山之石”。
    • 2.
      僵踣释义:⒈倒毙。亦指倒毙的野兽尸体。《文选·张协<七命>》:“殞胔挂山,僵踣掩泽。”李善 注:“《周礼》注曰:四足死者曰胔。《尔雅》曰:僵,仆也。”吕延济 注:“僵踣,毙也。”杨笃生《新湖南》第三篇:“而吾国民则如中蛊毒,臟腑蚀尽,终必死亡;如遇鬼妻,精髓日枯,立见僵踣。”⒉跌倒。唐 元稹《将进酒》诗:“阳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四年》:“上视朝每晏,戊辰,日絶高尚未坐,百官班於 紫宸门 外,老病几至僵踣。”宋 叶适《刘靖君墓志铭》:“父死,伯不弔,疑将祔於祖。一夕,轝其柩他山,哀呼
    • 3.
      宝勒释义:⒈装饰华贵的马络头。汉 陈琳《玛瑙勒赋》:“尔乃他山为错,荆 和 为理,制为宝勒,以御君子。”《新唐书·郭英乂传》:“又教女伎乘驴击毬,鈿鞍宝勒及它服用,日无虑数万费。”清 曹寅《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宝勒金鞍少年事,祇应龕火伴幽寥。”⒉借指装饰华贵的马。明 何景明《元夕怀都下之游》诗之二:“龙岫层城接御沟,香车宝勒夜深游。”
    • 4.
      攻错释义:原意是指琢磨。《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后来用“攻错”比喻借鉴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错:磨玉之石。攻:加工。
    • 5.
      窰变释义:⒈谓制造瓷器时,由于窑里高温度的火焰使釉发生化学变化,开窑后出现意外的新奇颜色和花样。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窑变》:“正德 中,内使监造御器。时宣红失传不成,身家俱丧。一人跃入自焚,托梦他人造出,竞传窰变,好异者遂妄传烧出鹿、象诸异物也。”⒉喻男女中某一方中途变心。元 张可久《寨儿令·妓怨》曲:“崔夫人 嫌杀 张生,冯员外 买断 苏卿。他山障他短命,您窰变您薄情。”元 王晔《折桂令·问双渐》曲:“小苏卿 窰变了心肠,改抹了姻缘,倒换排场,强拆鸳鸯,轻分鶯燕,失配鸞凰。”
    • 6.
      编菅释义:盖屋的茅苫。《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秆焉,国人投之,遂弗爇也。”杜预 注:“编菅,苫也。”孔颖达 疏:“李巡 曰:‘编菅以覆屋曰苫。’郭璞 曰:‘白茅苫也,是编菅为苦也。’”唐 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惟 涇 有防,比岁多决,近县疲於力役,他山匱於度材。公命刮朽壤,坟巨石,办大木,去编菅,其始告劳,乃终有庆。”
    • 7.
      虎拜释义:召穆公 名 虎,周宣王 时人。因平定 淮夷 之乱有功,王赐给他山川土田,召穆公 稽首拜谢。《诗·大雅·江汉》有“虎 拜稽首,天子万年”之语。后因称大臣朝拜天子为虎拜。明 陶宗仪《送邵升远应聘之京》诗:“天威咫尺黄金闕,虎拜三千白玉墀。”明 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瞻龙颜而有喜,肃虎拜而扬休。”《再生缘》第十三回:“黄金闕上旌旂动,白玉阶前剑珮摇,虎拜已完分左右,跪倒了,东平 千岁美英豪。”

他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他山之攻释义: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同“他山之石”。
    • 2.
      僵踣释义:⒈倒毙。亦指倒毙的野兽尸体。《文选·张协<七命>》:“殞胔挂山,僵踣掩泽。”李善 注:“《周礼》注曰:四足死者曰胔。《尔雅》曰:僵,仆也。”吕延济 注:“僵踣,毙也。”杨笃生《新湖南》第三篇:“而吾国民则如中蛊毒,臟腑蚀尽,终必死亡;如遇鬼妻,精髓日枯,立见僵踣。”⒉跌倒。唐 元稹《将进酒》诗:“阳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四年》:“上视朝每晏,戊辰,日絶高尚未坐,百官班於 紫宸门 外,老病几至僵踣。”宋 叶适《刘靖君墓志铭》:“父死,伯不弔,疑将祔於祖。一夕,轝其柩他山,哀呼
    • 3.
      宝勒释义:⒈装饰华贵的马络头。汉 陈琳《玛瑙勒赋》:“尔乃他山为错,荆 和 为理,制为宝勒,以御君子。”《新唐书·郭英乂传》:“又教女伎乘驴击毬,鈿鞍宝勒及它服用,日无虑数万费。”清 曹寅《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宝勒金鞍少年事,祇应龕火伴幽寥。”⒉借指装饰华贵的马。明 何景明《元夕怀都下之游》诗之二:“龙岫层城接御沟,香车宝勒夜深游。”
    • 4.
      攻错释义:原意是指琢磨。《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后来用“攻错”比喻借鉴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错:磨玉之石。攻:加工。
    • 5.
      窰变释义:⒈谓制造瓷器时,由于窑里高温度的火焰使釉发生化学变化,开窑后出现意外的新奇颜色和花样。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窑变》:“正德 中,内使监造御器。时宣红失传不成,身家俱丧。一人跃入自焚,托梦他人造出,竞传窰变,好异者遂妄传烧出鹿、象诸异物也。”⒉喻男女中某一方中途变心。元 张可久《寨儿令·妓怨》曲:“崔夫人 嫌杀 张生,冯员外 买断 苏卿。他山障他短命,您窰变您薄情。”元 王晔《折桂令·问双渐》曲:“小苏卿 窰变了心肠,改抹了姻缘,倒换排场,强拆鸳鸯,轻分鶯燕,失配鸞凰。”
    • 6.
      编菅释义:盖屋的茅苫。《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秆焉,国人投之,遂弗爇也。”杜预 注:“编菅,苫也。”孔颖达 疏:“李巡 曰:‘编菅以覆屋曰苫。’郭璞 曰:‘白茅苫也,是编菅为苦也。’”唐 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惟 涇 有防,比岁多决,近县疲於力役,他山匱於度材。公命刮朽壤,坟巨石,办大木,去编菅,其始告劳,乃终有庆。”
    • 7.
      虎拜释义:召穆公 名 虎,周宣王 时人。因平定 淮夷 之乱有功,王赐给他山川土田,召穆公 稽首拜谢。《诗·大雅·江汉》有“虎 拜稽首,天子万年”之语。后因称大臣朝拜天子为虎拜。明 陶宗仪《送邵升远应聘之京》诗:“天威咫尺黄金闕,虎拜三千白玉墀。”明 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瞻龙颜而有喜,肃虎拜而扬休。”《再生缘》第十三回:“黄金闕上旌旂动,白玉阶前剑珮摇,虎拜已完分左右,跪倒了,东平 千岁美英豪。”

他山造句

1.江陵之书院,或亦他山之石,而讲学聚徒,诚不可以不慎也。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国的先进经验,我们也可以学习和借鉴。

3.外国的技术,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他山之石。

4.没想到会遇见二十年不见的老朋友,他非常热情,把臂入林,非要我到他山里的家去做客。

他山是什么意思 他山读音 怎么读 他山,拼音是tā shān,他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他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