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乱 [kòu luàn]
1. 外患与内乱。
3. 侵扰。
寇乱 引证解释
⒈ 外患与内乱。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
郑玄 注:“兵作於外为寇,作於内为乱。”
《墨子·非乐上》:“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
《汉书·天文志》:“寇乱在其野者亡地,以战不胜。”
⒉ 侵扰。
引《后汉书·应奉传》:“延熹 中, 武陵蛮 復寇乱 荆州。”
《周书·王勇传》:“魏 永安 中, 万俟丑奴 等寇乱 关 陇,勇 占募随军讨之。”
国语词典
寇乱 [kòu luàn]
⒈ 外患与内乱。
引《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何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御之。」
⒉ 侵犯。
引《周书·卷二九·王勇传》:「魏永安中,万俟丑奴等寇乱关陇。」
寇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齐释义:⒈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战国策·燕策一》:“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齐 临 燕,其祸必大矣。”⒉秦 亡,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胶东、济北 三国,皆在今 山东 东部,后泛称“三齐”。《史记·项羽本纪》:“﹝ 田荣 ﹞并王 三齐。”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齐 与 济北、胶东。”《魏书·尒朱荣传》:“时 邢杲 寇乱 三齐。”金 马定国《客怀》诗:“三齐 虽淡薄,留此亦何心。”张恭《雌雉啼》诗:“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勛名赫燿封 三齐。”
- 2.
多垒释义:营垒众多。 喻寇乱频繁。
- 3.
妖沴释义:⒈犹妖氛。喻寇乱。⒉怪异不祥。
- 4.
妖祲释义:犹妖氛。比喻寇乱。
- 5.
威恩释义:⒈声威和恩泽。《后汉书·邓训传》:“鲜卑 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后汉书·应奉传》:“延熹 中,武陵蛮 復寇乱 荆州,车骑将军 冯緄 以 奉 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三年》:“迥 明赏罚,布威恩,绥辑新民,经略未附,华夷怀之。”⒉犹刑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
- 6.
歼亡释义:犹灭亡。 《宋书·孔季恭等传论》:“及 孙恩 寇乱,歼亡事极,自此以至 大明 之季,年踰六纪,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
- 7.
氛沴释义:⒈毒气。 ⒉喻寇乱。
- 8.
流氛释义:寇乱。
- 9.
祅祲释义:不祥之气。比喻寇乱。
- 10.
肃菁释义:同“肃清”。 谓削平寇乱。菁,太平天囯“清”的代用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佇见妖魔速灭,天下肃菁,江山一统,万古太平,共享天父天兄之真福,岂不美哉!”
- 11.
资馈释义:犹馈赠。《南史·张邵传》:“时寇乱年饥,邵 又资馈其妻子。”
- 12.
赭寇释义:清 代统治阶级对 太平天囯 等农民起义军的诬蔑性称呼。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越医》:“越 中自昔多名医,代有传绪。赭寇乱后,不特世医歇絶,崛起者更无人。”清 王韬《瀛壖杂志》卷二:“咸丰 三年赭寇之乱,园中室庐为贼巢穴。”清 王韬《瀛壖杂志》卷二:“赭寇之乱,江 浙 沦陷。”
- 13.
重足释义:⒈迭足站立。《墨子·尚同下》:“然而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为政善也。”孙诒让 间诂:“《诗·无将大车》郑 笺云:重犹累也。”⒉迭足不前。形容非常恐惧。汉 桓宽《盐铁论·周秦》:“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侧目重足,不寒而慄。”《魏书·恩倖传·王椿》:“椿 性严察,下不容奸,所在吏民,畏之重足。”宋 叶适《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攻伪既日峻,士重足不自保。”明 李东阳《题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笔长句》:“淛江 之东县 新昌,乃在千巖万壑之中央。侧身重足恐无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