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 [hái shān]
1. 致仕;退隐。
3. 方言。山区人称死后葬于山上。
还山 引证解释
⒈ 致仕;退隐。
引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末自 夏汭,固乞还山。权憇 汝南县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喜归》词:“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还山》诗之一:“幸遂还山愿,萧然去国轻。”
⒉ 方言。山区人称死后葬于山上。
引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六:“有人劝这老倌不立继,开导他说:‘你有六七亩好田,饱子饱药,百年之后,还怕没得人送你还山?’”
还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武吟释义:即乐府《东武吟行》。 唐 李白《还山别金门知己》诗:“闲来《东武吟》,曲尽情未终。”唐 刘禹锡《和董中庶古散调辞赠尹果毅》:“昔听《东武吟》,壮年心已悲。”参见“东武吟行”。
- 2.
农里释义:乡里;邻里。《后汉书·刘宽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宋 韩维《送孔先生还山》诗:“蚕桑事未起,农里得徵逐。”
- 3.
囊琴释义:⒈装琴入袋。元 傅若金《送金华王琴士还山》诗:“年少 金华 客,囊琴暂出山。”⒉囊中之琴。明 刘崧《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囊琴未发絃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 4.
寿藏释义:生时所建的墓圹。 《后汉书·赵岐传》:“年九十餘,建安 六年卒,先自为寿藏。”李贤 注:“寿藏,谓冢壙也。称寿者,取其久远之意也;犹如寿宫、寿器之类。”《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图 既脱 柳璨 之祸还山,乃预为寿藏终制。”明 归有光《郑君汉卿寿藏铭》:“郑君 汉卿,年五十九为寿藏。”
- 5.
干暵释义:犹干旱。宋 郑侠《谢太守答诗》:“阴阳为之疹,涇潦仍乾暵。”清 张楟《七浦塘》诗:“或旱而乾暵,或潦而汪洋。”清 俞樾《茶香室三钞·李广济》:“杨君 是时官 湖南 盐法道,因此年天时乾暵,迎真人入城而雨,雨后送之还山。”
- 6.
徵逐释义:⒈谓交往过从。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宋 韩维《送孔先生还山》诗:“蚕桑事未起,农里得徵逐。”清 郑燮《范县署中寄弟墨书》:“徐宗于、陆白义 辈,是旧时同学,日夕相徵逐者也。”⒉特指不务正业,唯在吃、喝、玩、乐上的往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还有那些手头空乏的,虽是空着心儿,亦要充作大老官模样,去逐队嬉游,好像除了徵逐之外,别无正事似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狭邪小说》:“作者虽目光始终不离於 赵,顾事跡则仅此,惟因 赵 又牵连租界商人及浪游子弟,杂
- 7.
恋三宿释义:同“三宿恋”。 清 袁枚《腊月十四日别苏州还山作》诗:“不是伊桑恋三宿,只愁 丁 鹤别千年。”
- 8.
木客诗释义:宋 苏轼《虔州八境图》诗之八:“回峰乱嶂鬱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寰宇记》所载 上洛山 多木客,乃鬼类也,形似人,语亦似人。而 徐鉉 小説载 鄱阳 山中有木客,自言 秦 时造 阿房宫 采木者也,食木实,遂得不死,时就民间饮酒,为诗一章云:‘酒尽君莫酤,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后因以“木客诗”谓山居野人所吟之歌诗。清 赵翼《奉命出守镇安岁杪出都》诗:“离筵忍打花奴鼓,空谷将賡木客诗。”参阅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明 邝露《
- 9.
杏田释义:晋 葛洪《神仙传·董奉》:“奉 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 如此数年,计得十万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 奉,但将穀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餘斛。”后因以“杏田”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唐 李白《送二季之江东》诗:“禹穴 藏书地,匡山 种杏田。”唐 钱起《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魏闕辞花綬,春山有杏田。”
- 10.
杖乡释义:⒈《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南朝 梁 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南朝 梁 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南朝 梁 任昉《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陈长生 ﹞《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⒉代指六旬老人。唐玄宗《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綬镜,露缀綵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杖家”。
- 11.
终南快捷方式释义:1,唐 卢藏用 举进士,隐居 终南山 中,以翼征召,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司马承祯 尝被召,将还山,藏用 指 终南山 曰:“此中大有嘉處。”承祯 徐曰:“以僕視。
- 12.
落漠释义:⒈落拓,潦倒。《宋书·王景文传》:“更思此家落漠,庶非通谤,且广听察,幸无復所闻。”唐 李贺《崇义里滞雨》诗:“落漠谁家子?来感 长安 秋。”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与其鬱鬱于穷愁落漠,何如轰轰烈烈挥洒一番!”丁玲《团聚》一:“在少年时便显赫惯了,到这落漠的晚年,是很不快意的。”⒉冷淡;冷漠。唐 陈鸿《眭仁蒨传》:“鬼神定有贪諂,往日欲郎君饮食,乃尔殷勤。此知无復利,相见殊落漠。”宋 苏轼《率子廉传》:“公察其异,载与俱归。居月餘,落漠无所言,復送还山。”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第一
- 13.
贫交释义:贫贱时交往的朋友。《史记·货殖列传》:“﹝ 陶朱公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唐 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鲁 縞如白烟,五縑不成束;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清 吴之振《迭韵送叶星期岁暮还山》诗:“老去贫交难聚首,眼前生客怕输心。”
- 14.
赏慰释义:赏心慰人的事物。 隋 江总《夏日还山庭》诗:“停樽无赏慰,狎鸟自经过。”唐 卢照邻《酬张少府柬之》诗:“十年睽赏慰,万里隔招寻。”
- 15.
输心释义:表示真心。唐 杜甫《莫相疑行》:“晚将末契託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任是愚人须缩舌,怎教浪子不输心。”清 吴之振《迭韵送叶星期岁暮还山》:“老去贫交难聚首,眼前生客怕输心。”
- 16.
还山释义:⒈致仕;退隐。 南朝 梁 沉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末自 夏汭,固乞还山。权憇 汝南县 境,固非息心之地。”宋 刘克庄《水调歌头·喜归》词:“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清 汪懋麟《九月十三日还山》诗之一:“幸遂还山愿,萧然去国轻。”⒉方言。山区人称死后葬于山上。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六:“有人劝这老倌不立继,开导他说:‘你有六七亩好田,饱子饱药,百年之后,还怕没得人送你还山?’”
- 17.
远世释义:⒈久远之年代;数世以前。《韩诗外传》卷四:“上比远世,未至绞颈射股也。”《孔丛子·答问》:“远世之王,於我何有。”⒉远离尘世,避世。唐 韦应物《与友生野饮效陶体》诗:“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
- 18.
道箓释义:道教的符箓。 凡入道者必受箓。《隋书·经籍志四》:“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籙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弟子得籙,缄而佩之。”唐 赵璘《因话录·商下》:“夫人既寡居,奉玄元之教,受道籙於 吴筠 先生,精苦寿考。”清 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贺知章 一见,亦即呼为‘謫仙人’。放还山后,陈留 采访使 李彦允 为请於 北海 高天师 授道籙。其神采必有迥异乎常人者。”
- 19.
锦袍仙释义:指 唐 李白。语本《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白 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与 知章、李适之、汝阳王 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 20.
雅笑释义:文雅的玩笑。宋 文莹《湘山野录》卷上:“祥符 中,日本国 忽梯航称贡,非常贡也,葢因本国之东有祥光现,其国素传中原天子圣明,则此光现。真宗 喜,勅本国建一佛祠以镇之,赐额曰‘神光’。朝辞日,上亲临遣。夷使回乞令词臣撰一寺记。时当直者虽偶中魁选,词学不甚优赡,居常止以 张学士 君房 代之……时 张 为小官,醉饮於 樊楼,遣人徧京城寻之不得,而夷人在阁门翘足而待,又中人三促之,紫微大窘。后 钱 杨 二公玉堂暇日改《闲忙令》,大年 曰:‘世上何人最得闲?司諫拂衣归 华山。’葢 种放 得告还山养药之时也。钱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