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 [qǐng jǔ]
1. 犹乡荐。
请举 引证解释
⒈ 犹乡荐。
引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请举,赴解试之谓也,古者举贤之制。”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解试,依额取人,荐名於朝廷,谓之乡贡。若从来无学籍者,经营请举,则必费力。”
请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衆释义:率众。《史记·东越列传》:“东甌 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 江 淮 之间。”宋 范仲淹《议守》:“﹝ 西戎 ﹞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元史·世祖纪七》:“若能举众来降,官吏例加迁赏,军民按堵如故。”
- 2.
听许释义:听而许之。《汉书·终军传》:“军 遂往説 越王,越王 听许,请举国内属。”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今 戣 幸无疾疹,但以年当致事,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於义而有贪贤之美。”宋 曾巩《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比来群臣之中,有欲便于养亲者,并蒙听许。”宋 洪迈《夷坚志补·王千一姐》:“周 谢其听许,议酬以官券千緡。”
- 3.
孝治释义:《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 ”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鐘以体国,翼亮孝治,缉熙中教。”宋 欧阳修《皇太后还政议合行典礼诏》:“刑於四海之风,必务先於孝治,惟是事亲之礼,盖存有国之规。”《清史稿·礼志五》:“顺治 十六年,左副都御史 袁懋功 请举祫祭,以彰孝治。”
- 4.
寒审释义:明 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明史·郑三俊传》:“代州 知州 郭正中 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明史·刑法志三》:“歷朝无寒审之制,崇禎 十年,以 代州 知州 郭正中 疏及寒审,命所司求故事。尚书 郑三俊 乃引数事以奏,言:‘……嗣后,世宗、神宗 或以灾异修刑,或以覃恩布德。寒审虽无近例,而先朝宽大,皆所宜取法者。’奏上,帝纳其言。”
- 5.
试技释义:试呈技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有一举子入京应举,有两少年引他到家坐定,只见门迎一车进内,车中走出一女子,请举子试技。那举子只会着靴在壁上行得数步。”
- 6.
赞成释义:⒈同意(别人的主张或行为):赞成这项提议的请举手。 他的意见我不赞成。⒉帮助使完成:赞成其行。
- 7.
铁山释义:⒈产铁的矿山。《史记·货殖列传》:“即铁山鼓铸,运筹算,倾 滇 蜀 之民,富至僮千人。”《新唐书·食货志四》:“陕、宣、润、鐃、衢、信 五州,银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二,铅山四。”⒉比喻坚固之屏障。唐 王勃《上刘右相书》:“铁山四面,金城千里。”金 元好问《岐阳》诗之一:“偃蹇鲸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⒊古山名。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阴山 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二月﹞甲辰,李靖 破 突厥 頡利可汗 於 阴山。先是 頡利 既败,窜于 铁山,餘众尚数万……请举国内附。”胡三省